访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张双儒秘书长(下) ——合理布局,优势互补,缔造双赢
《印艺》2007年第10期(总第286期) 作者:林和安 李育才
作者简介:
林和安 一九八四年加入印艺学会,八七年获选为执行委员至今。二十多年来担任印艺学会公共关系事务,致力促进两岸四地交流,一九九九年创办大中华印艺网www.cgan.net并出任台湾区印刷暨机器材料工业同业公会顾问。中国《印刷质量与标准化》、《印刷工业》及《广东印刷》杂志编委。
李育才 1972年入行。经历过装订、印刷、制版、摄影、出版等工作。香港新昌广告印刷公司经理。迅昌彩艺(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资深出版印刷顾问。香港印艺学会永久会员,1997起至今为连任执行委员。
张: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张双儒秘书长
林: 香港印艺学会公共关系事务总监林和安
李: 香港印艺学会执行委员李育才
李:(十二)一个产业发展问题。中国印刷业无疑到了微利年代,有人认为企业已产能过剩,广东省[十一五规划]却是大力发展印刷产业。张先生的观点如何?
张:近些年来中国印刷行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大量的资金被有计划地或是盲目地投入其中。因而造成了生产低档次印品的产能过剩等一系列的不良后果。但这并不代表印刷业高档印品生产力产能过剩和印刷业整体产能过剩。
有资料表明,中国的人均年用纸量为51公斤,低于世界人均58公斤的年用纸量。而发达国家的人均用纸量则远高于平均水平,其中美、日的人均用纸量已经超过了250公斤,西欧大约200公斤。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消费市场和发达国家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也可从这组数据看出中国也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
随着中国人文化层次的不断提高,中国印刷市场对书籍、报纸和期刊的需求仍存在巨大潜力。并且中国近些年对外贸易不断发展也带动了印刷业的大力发展,譬如各种出口产品的包装与说明书和加工贸易。政府部门的发展目标之一就是让中国在“十一五”末期成为世界重要印刷生产基地之一。还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在中国召开,必定极大带动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印刷需求。 虽然广东是目前国内印刷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但也未到没发展潜力的地步。广东“十一五”大力发展印刷产业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全国也都有同样的选择,印刷业将进入一个高水平发展期。
为了应对当前的机遇与挑战,全国不少印刷企业在不断努力发展壮大自己,一些国有企业也在深化改革,选择本身企业适合的发展战略:
一是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企业应做到真正的面向国内外市场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国有,集体企业必须转换经营机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改革,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和科学管理的前提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二是要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实施全方位营销。首先要注重发展的是生产高端产品的生产能力,拓宽印刷生产的门类。再考虑实施印刷全方位营销战略,其出发点就是消费者对印刷品的需求,中国的印刷产品市场巨大,人均纸品的消费量也将必然再大幅度提高。印刷业应该在巩固现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逐渐向多元化经营方向发展,开辟新的印刷经营领域,如包装装潢,商务印刷,以及其它印刷品印刷。
三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印刷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正确发挥竞争优势的前提,印刷业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信息量大并且工艺技术更新快,技术上的创新则是印刷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也是形成和提升印刷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所以,企业应当加快技术改造和创新,积极引进、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成果,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将技术开发和企业生产实践结合起来。
四是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源是印刷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印刷企业应该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使企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队伍,精湛的技术队伍,有潜力的员工队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
我国虽然是个印刷的大国,但并非印刷强国。必须大力发展印刷产业,才能在世界印刷之林中成为举足轻重的印刷强国。
林:(十三)一个产业布局问题。中国最大的速生林基地在两南两广、最大的造纸基地在江苏山东、最大的用纸基地在大珠三角。您认为此大物流布局合理吗?广东应否加强发展造纸业?
张:印刷业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被称为朝阳产业。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印刷工业总产值从1999年起一直保持着年平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6年印刷工业总产值达到了3300亿元,约占GDP的2%。我国印刷业的快速发展,最为显著特点是区域性印刷产业带正在形成。资料显示,中国印刷业已初步形成三大印刷产业带:以广东为中心的珠三角印刷产业带、以上海和江浙为中心的长三角印刷产业带、以京津为中心的环渤海印刷产业带。
经过近20年的跳跃式发展,珠三角印刷实力已今非昔比。珠三角印刷业兴起勃发的基础是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邻近的香港地区成为其主要的资金来源。受珠三角优越的政策环境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整体北迁”成为不少香港印刷企业的战略抉择,这为珠三角印刷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目前广东省的印刷工业年生产总值为420多亿元,其中印刷出口产值为120多亿元,境外接单几乎占据全省印刷产值的30%。借助邻近香港的地缘优势,珠三角地区的印刷业获得了超速发展,加快了产业升级。珠三角已经锁定了建设世界印刷中心的目标
以上海和江浙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中国印刷版图上的重要力量。由于上海的强大经济驱动力和行业联动性,跨国公司在上海周边地区纷纷落地,一批印刷巨头陆续登陆上海,加之民营企业本身具有的旺盛的成长欲望以及区域内企业之间的互补优势,长三角印刷业有望更上一层楼。其中,上海实力雄厚的国有印刷企业和江浙地区蓬勃发展的民营企业,都成为了形成长三角印刷产业带的重要力量。
环渤海印刷产业也有具备得天独厚的适合印刷业发展的条件,这里是我国出版业的核心区域,文化产业、信息产业、广告业发达,书、报、刊的出版资源占全国的近50%,广告资源占有量超过了全国的30%,商业轮转印刷机保有量居全国三大经济圈之首。然而,如此巨大的优势并未得到应有的体现。据统计,环渤海地区最大的书刊印刷企业年销售收入未超过4亿元人民币,跟珠三角和长三角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印刷需求的不断提高,在新的机遇面前,以京津为首的环渤海经济圈印刷行业蓄势待发。凭借北京雄厚的印刷产业基础和环渤海地区强大的经济实力,环渤海印刷产业带的崛起并不遥远。
除了三大产业带以外,适当发展其它地区的印刷业,实现区域均衡也是印刷界的一个努力方向。据我国“十一五”印刷业发展方针,抓住经济发展机遇的同时,振兴东北印刷业,促进中西部印刷业崛起,有条件的地区也在争取将印刷业列为本地区重点发展的行业。实现印刷企业的合理布局和适度集中,正确引导印刷产业布局,印刷业发展的自然格局要与地域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是国家印刷业主管部门一直在努力进行的工作。您谈到广东应否加强发展造纸业,从市场的需求和市场发展的规律看,广东发展造纸业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运输成本的竞争优势,我们愿意看到有大的造纸企业在不久的将来落户广东。但也要注意到国家对能源、资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企业的政策和布局的导向。
李:(十四)一个企业集群问题。香港的官塘区、柴湾区聚集了过千香港印刷公司;深圳的福永区、龙岗区贡献过半深圳印刷产值。您对目前各地印刷工业城的看法何?
张:随着印刷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印刷企业集群的现象。我认为在印刷业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实现印刷企业的集群化,建立印刷工业城,对于提高印刷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这种规模化印刷工业区的建立,适应了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符合工业发展的潮流。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企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对印刷生产的规模与组织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温州市苍南县的印刷企业曾经存在着规模小、档次低、管理失控等弊病,该县在“工业集中布局对提升产业层次和加快城市化有重大的促进作用”的总体思路下,花大力气建设工业园区,先后建成和正在建的有龙港示范印刷工业园、小包装印刷工业园、城东工业园、印刷产业基地等。苍南县的印刷企业从1418家减少到965家,并且涌现了新雅、曙光、富康、六桂等4家无区域名的企业集团,开始走上结构优化、管理规范、竞争有序、技术水平一流,并形成区域品牌特色的道路,奠定了作为全国知名印刷基地之一的地位。
2006年爆发了继2003年后的第二轮建设印刷包装产业园区的热潮。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委托北京市包装协会组织了北京印包基地进行了半年多的调研,北京多个印刷城在原已初具规模的基础上,注重各园区的分工协作产业链,进行充实招商和扩大建设。辽宁省印刷协会投资50亿元的辽宁现代传媒产业园项目论证后正式确立,坐落在沈北新区。西安印刷包装产业基地,作为陕西省印刷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积极开展招商工作。
其次,适度规模经营是印刷企业实现低成本经营、高效益产出的需要,它有利于企业经营要素的合理配置,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管理水平与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印刷业的经营要素主要有资金、商品、人才、信息、设施等,而仅仅一个企业的流通力要素在运营过程中不可能是最佳组合,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实施适度规模经营,能使各经营要素达到合理配置。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实现各印刷企业原料和产品价格的统一,客观上对各经营要素进行了合理配置,使原有分散经营、小批量生产变为大批量、大规模的集体生产,减少了内耗,降低了机会成本,节约了单位商品成本费用。适度规模经营也实现了印刷企业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相对集中,这就大大缩短了进货路径,节约了采购成本,降低了交易费用,使企业能以较低价格占领市场,赢得顾客、获取规模效益。
再次,适度规模经营是目前国有、私营、外资三足鼎立的竞争局面的需要,它有利于发挥本土印刷企业的群体优势,增强综合实力,参与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竞争。目前我国的印刷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规模效益、组织化程度还相当低,远不具备与国际印刷大企业抗衡的实力。即便是香港进入内地的印刷企业,如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金杯印刷有限公司、利奥纸品印刷集团、鸿兴印刷有限公司等都具有相当的规模且有较强竞争力,但与国际大企业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国外大的印刷企业有的已经进入或正在考虑进入我国印刷市场。面对如此严峻的竞争局面,我们应该选择走低成本扩张、适度规模经营之路,通过建立印刷工业集群,发挥群体优势,增强与国外大印刷企业的竞争能力。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于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的逐步宽松和运作模式的完善,当前园区开发建设从规划、设计、建设、招商、运营等各环节都体现出更加理性和务实,特别注重利用“产业集群”的资源,得到更大的成本优势和服务优势。
林、李:(十五)一个区域协调问题。中国三大印刷中心,有人认为珠三角主攻海外、长三角主攻包装、环渤海主攻出版,可免相互竞争。张先生的蓝图是什么?
张:中国印刷业经过多年“区域经济”的发展,已形成“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炙手可热的区域印刷基地,分居南、东、北,成三足鼎立之势,构成了推动我国印刷业发展的三大引擎。印刷业的竞争,已提升到区域竞争的层面。上海市建设了占地1000亩地,集展览、商务、设备、设计、印刷、金融、物流于一体的国际印刷城。北京市更奋起直追,在已有十多个不同规模印刷基地的基础上,又规划了2000亩地发展新的印刷城;杭州市在省政府的支持下也正在努力建设“国际包装中心”。但是,对于印刷业来说,区域之间不应该仅仅存在竞争,更重要的是合作和避免重复建设,香港同胞提出这个问题很有见地,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设性意见,我很赞成这种观点,应该引进我们协会的工作思路,协会应该积极推动其实施。有人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里所说的资源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源、科研资源和与印刷业相关行业的优势企业资源的共享。珠三角成为我国最大的外向型印刷基地,海外订单成其重要部分。“长三角” 印刷业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很高的印机制造水平、很强的印刷科研教育力量。环渤海印刷产业是我国出版业的核心区域,文化产业、信息产业、广告业发达,以北京为代表的环渤海印刷区域拥有集科研教育、奥运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加上快速变革的印刷及相关产业的新技术,各区域应该自足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地与开展合作。
二、互相沟通,消除壁垒。为促进区域间的合作更加顺利、畅通,应经常性地进行各层面的沟通,比如,政府管理部门在对印刷业的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以及争取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沟通,印刷企业在生产流程标准化以及工艺规范统一化等方面进行交流,这样可以消除区域合作壁垒,为更深层次的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加强管理,调整结构。通过经常收集、分析、发布各区域印刷业的信息,引导企业调整经营思路,确定新的投资方向,形成专业化、互补型企业,避免盲目的重复投资造成的不良竞争。要形成各种规模、档次、特色的印刷企业并存和互补,并且层次分明、档次拉开、特色相间、优势互补的印刷业新格局,以实现共同培育和占领市场包括国际市场的目标。应该在各区域内下力量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在设备、技术上还是在经营管理模式上都与国际接轨,以带动整体印刷业的提高。
区域间的合作不仅仅要在三大印刷中心之间开展,同时在三大区域内部,以及与其它区域之间也要进行相应的合作。对此,行业协会应该发挥自身的作用,通过各地印刷协会之间的交流,促进各地印刷企业在技术和管理上的进步,以进一步促进中国印刷业整体的发展。
林、李:(十六)一个大中华分工问题。有人说香港擅长接单、台湾擅长创意、内地擅长生产,可以构成良好的印刷产业链。张先生有何发展两岸四地印刷合作战略?
张:香港同胞在提出中国三大印刷中心分工合作的基础上,进而又提出了一个大中华分工问题,这是一个值得称赞和重视的重大发展战略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如今,华人印刷企业仍在这个大舞台上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大中华印刷业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印刷业,四地的印刷可谓是各具优势,也各有需要提高的地方。
大陆方面注重内销的包装印刷以及人力成本较大的其它环节,已经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印刷中心,各种印刷包装基地、印刷城、包装中心的建设取得了喜人成绩,但是行业结构和布局还不完全合理,行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整个行业还未能完全消除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高水平、高档次的印刷企业在整个行业中仍显不足,产品结构与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核心技术自我开发能力还需提高,现代化管理人才及高级技术工人缺乏。
香港是印刷业较发达地区,被称为“世界四大印刷中心之一”。有资料介绍,印刷业从业人员4.18万人,印刷企业约有3600家,年产值300亿港元,是香港第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香港印刷品的出口有30%以上输往美国,是美国进口书籍及报纸的第三大供货商。长期以来,香港印刷业对大陆和海外市场都比较注重。
台湾印刷业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建立了非常完善的基础,但目前有衰退趋势,2006年印刷及相关产业的工业新登记家数为113家,歇业家数为200家。但台湾印刷在技术上处于先进行列,已经迈向了数码化和自动化,非常注重高科技应用(如DNA防伪油墨、IMD等的研发),CNS平版印刷制程标准的建立及CSC色彩标准认证的实施,开创了印刷产业新局面。印刷人才的培养是台湾业界历来关注的一个话题,台湾印刷业从业人员学历普遍较高。针对目前台湾本土衰退的状况,台湾印刷界权威人士提出台湾印刷业应进行转型,扩展外销等策略。
根据以上情况,加强两岸四地印刷业合作与交流优势互补非常重要。大陆可以从香港和台湾地区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以及引进人才和先进的设备等,可以为港、澳、台同胞来内地投资印刷企业牵线搭桥,香港和台湾印刷企业也可以有效利用大陆的原料、低价劳动力等。香港、台湾与内地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势互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提高各自的印刷先进技术,优化印刷产业结构,大幅度提高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有效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特别是印后服务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通过交流,相互之间可以收获更多研发创意灵感,促进印刷产品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良好的印刷产业链,从而带动大中华印刷业进一步走向世界。
两岸四地应在友好交往与合作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各自在资金、人才、市场、科技、人力、信息以及管理等各种资源方面的互补性,共同打造大中华印刷航空母舰,以提升大中华印刷的整体竞争力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我们认识到大中华分工协作、构建良好印刷产业链是一个很好的战略构想,通过什么样的架构和方式来打造,应是我们共同积极探讨和推进的重大课题。中国印协愿为此和全国印刷界的朋友们共同奋斗。
后记
中国崛起,印刷产业鹏程万里。在新形势下,中国印刷产业如何持续发展浪奔不止,谱写从印刷大国跨向印刷强国的光辉历史,这是大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5月17日张双儒秘书长莅临深圳,参加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第二届印刷国际论坛。在贵宾休息室,我们预约张秘书长在北京作一个专访,喜获接受。本次访问,我们整理了港台同业十六条意见,但有些业界热门话题,如争取CEPA帮助本港中小印企、协助中小型来料加工印企转型等,因超逾于张先生职权而未有提及。
张秘书长高屋建瓴,从技术到市场,从教育到环保,从文化到合作,从产业布局到国家政策,都有精辟见解。洋洋二万余字,字字珠矶,渗透了深厚的知识及丰富的经验。这篇反映中国印刷业发展现状及未来愿景的佳作,也是中国印协送给香港同业的一份大礼。相信这份大礼,增强了中华印刷之光,也为业界指导前进的航线。
左起:林和安、张双儒、杨金溪、李育才合影于贵宾休息室
特此致谢:台湾友好陈政雄教授对发问提纲提供宝贵意见。港龙企业李海柏董事总经理的插图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