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印刷业发展潮流 迎接微利时代新挑战

—China Print 2005印艺参观考察团随记

发表于《印艺》2005年第6期

作者:林和安

2005年5月10日,本会第六届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China Print 2005)参观考察团一行49人在主席谭丽转的带领下,本人为领队,由香港国际机场飞抵北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参加本次四年一度的印刷盛会,并借此机会拜访北京印刷同仁,瞭解内地印刷现况,为今后进一步合作打下基础。

2005年5月10日 星期二 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抵北京后,按行程安排,大家不顾长途旅行之疲惫,来到北京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参观。雅昌公司与本会素来关系良好,此次访问由何曼玲副董事长负责接待。据介绍,北京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2月,座落在北京市顺义区天竺空港工业区,拥有员工1300余人。

团友在雅昌大厦前合影

致送纪念品

刚进入雅昌,即被集现代化、智能化、多功能为一体的北京雅昌大厦所吸引,在何曼玲副董事长的陪同下,我们对雅昌进行较深入的瞭解。雅昌建于1993年,在董事长万捷的率领下,由最初的电分制版专业服务公司,发展成为集摄影设计、制版印刷、出版策划及网络资讯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拥有深圳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北京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雅昌(香港)有限公司、雅昌艺术网、雅昌视觉艺术中心等子公司,提供高檔印刷品为核心的全程和增值服务。

雅昌在国内首创了“印刷是服务业”的经营理念,在艺术品印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核心竞争力。成功掌握了远程电子校样技术、远程数码打样技术、高精细印刷技术等世界顶尖印刷技术,雅昌精美的产能品已进入日本、台湾、香港、欧洲等地,“雅昌彩印”已成为中国精品印刷的知名品牌,并赢了包括香港印制大奖在内的一系列亚太区与世界性的印制大奖桂冠,成绩骄人,推动了国内印刷业迈向现代化的步伐。

雅昌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与其独有的管理理念及企业文化、企业人才是分不开的。万捷董事长在综合日本、欧美等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内地实际情情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管理模式,并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将传统的印刷加工业转变为满足客户专业需求的服务业。雅昌还提出“印刷就是信息产业”口号,成功树立了印刷回归信息产业的典范,是中国印刷人的骄傲。

????????

认真听取何曼玲副董事长的介绍????????????????? 参观雅昌艺术馆

除了雅昌印刷以外,在这里值得特别一提的是雅昌艺术网。雅昌艺术网现设有艺术新闻、拍卖资讯、展览时空、收藏投资、资料中心、当代名家六大内容版块,收集了中国内地、香港、伦敦和纽约等地举办的中国艺术品数百个拍卖场次的数万件艺术品资讯。网站秉承“印刷业是服务业”的独特经营理念,为社会提供“艺术类印品解决方案”、“拍卖行业印品解决方案”及“大型企业印品解决方案”等。为加强员工修养,雅昌还建有独一无二的雅昌艺术馆,展出部分艺术品,以提升员工鉴赏能力及艺术修养,进而推动企业文化发展。

2005年5月11日 星期三 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现场

四年一度的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于今日举行,作为考察团此行主要目的,我们当然不会错过。

??

???????? 展览会大门??????????????????????????? 两岸三地好友喜相逢

展会由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和中展集团北京华港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自1984年开始,已成功举办过五届。作为内地最大的印刷展览会,此次展会具有规模大、国际性强、综合性强、技术含量高、时空广五个特点。展会占地总面积达92,518平方米,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厂商880多家,入场访客达12万人次。据业内专家评论,过去在国内举行的印刷展会是为了让中国看世界,而今天的展会是让世界看中国;展会已由窗口作用,即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变为平台作用,即双向交流和扩大出口的机会。

是日晚,考察团应邀参加展会开幕晚宴,席设人民大会堂。宴会中幸遇武汉大学印刷传播系王强教授,在交流过程中,提及印刷微利年代及企业如何应对等问题,王教授毫不保留地与在座团友分享企业增值四大方案,团友报以热烈鼓掌答谢。征得王教授同意在本文末将王教授高论引载予读者。

2005年5月12日上午 星期四 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

今天,考察团拜访了北京的另一家大型印刷公司——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华联与雅昌均为南厂北迁的成功典范,他们之所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骄人成就,与原公司的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有所不同的是,雅昌走的是艺术家路线,而华联则以服务出版社为主。华联总经理张林桂先生曾经说过,印刷业不同于其它行业,加工出来的产品是文化产品,所以它也属于文化产业,要把华联印刷努力建设成有特色的文化产业。

??

华联大门前合影?????????????????????? 谭主席致送华联张林桂纪念品

华联印刷是由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中华商务联合印刷(广东)有限公司、中国印刷总公司共同投资兴建的,首期投资总额2.5亿人民币,其中中华商务所占股份为60%。北京华联传承了中华商务的优良传统,定位于精品印刷市场,坚持以先进的理念、先进的设备、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为经营宗旨,提供全面印刷服务。此次访问由张林桂董事总经理负责接待,向考察团介绍了华联的历史、所获得的荣誉等内容。本会主席谭丽转向华联印刷赠送了本会纪念品。

走进华联印刷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型雕塑。该雕塑用不锈钢材料,红黄蓝黑四色营造的印刷色彩空间托起中心球体。与雕塑相映的,是用红黄蓝三色点缀的华联印刷大厦。雕塑与大厦的设计均使用了很多的印刷要素。大厦窗户排列不规则但构成有序,代表着一个一个的方块字,同时还酷似数码的不规则,体现了传统印刷技术与先进的数码技术在华联印刷的应用。外墙的红黄蓝三色使用的是印刷的三原色。楼顶的隔层像一张大白纸,这是一种最为普及的承印物。整个构图跳跃明快,象征了华联蓬勃向上的企业精神。

华联在硬件上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不仅主要设备都是世界一流厂家的名牌产品,而且印制工序齐全,可以不出厂完成所有工作,包括印前设计、制作、扫描、输出菲林、输出印版;印刷单张纸、卷筒纸印刷;装订骑马订、胶订、精装以及其它辅助设备。华联有着丰富的书刊印制经验,并有在香港和深圳长期工作过的员工60余人。专业化的技术人员及一流的设备,使华联的产品在质量上有着强有力的保障。

2005年5月12日下午 星期四 北人集团

谭主席致送北人纪念品

经过中午的短暂休息,下午我们来到了处于同一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北人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戎佩敏执行董事负责接待。

北人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生产“北人牌”胶印机而驰名中外的印刷机械企业。生产胶印机械己有近五十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目前最大的胶印机制造商,也是中国工业500强之一,远远的领先于内地其他印刷机械生产商。

北人为内地国有企业改革之典范,从企业内部的优化劳动组合,到工资分配形式以及企业主辅分离、企业上市,北人都走在了国有企业的前列,正是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北人才有了取得今天成就的基础。

北人现集开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生产100多种不同类型和规格的单张纸胶印机、卷筒纸印刷机、表格机、凹印机、柔版印刷机和印后设备。“北人牌”胶印机的制造技术紧密地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拥有技术专利数十项,始终保持国内胶印机技术的最高水平。并拥有完善和发达的市场销售及服务网络,在全国各地建有九大区域专营公司、六十多个经营销售分公司和四十多个安装调试服务中心,近百个备件销售网点。产品行销国内各个省市和东南亚、欧洲、北美洲和非洲的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按国内同类型胶印机销售额计,市场占有率为60%以上。在国内印刷机制造同行业中初步形成了品种、质量、规模、市场、效益五大优势。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北人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持续发展,始终保持行业龙头地位。公司将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并重,优化产业结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在印刷技术领域,面向各门类印刷业,向印前技术和印后技术延伸,向印机产业的上下游发展,挖掘和营造新的效益增长点。在资本市场通过兼井并、重组、资金合作、西部开发及股票发行等扩大公司规模,提高公司融资能力,推动公司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市场开拓为支柱,逐步形成不同系列不同檔次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在数十年的拓展历程中,北人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壮大,北人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正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攀登新的高峰。

2005年5月13日 星期五 北京印刷学院及中国印刷博物馆

在北京印刷学院大门拍照留念

按行程安排,今日之行为参观北京印刷学院与中国印刷博物馆。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印刷学院于1978年建立,作为内地印刷专业教育的先驱,在印刷界拥有良好声誉,为内地印刷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从北印走出去的毕业生现已在各大印刷厂担当着重要角色。此次北印之行得到了蒲嘉陵副院长及马韩增主任的热情招待。

北印现设有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出版传播与管理学院、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等院系,并设有与行业发展相关的科研实验机构,其中印刷包装材料与技术实验室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出版传播实验室为校级重点实验室,中国编辑研究资料中心和期刊研究所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的该领域唯一的研究机构。

中国印刷博物馆

中国印刷博物馆坐落于北印校区内,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印刷专业博物馆。魏志刚副馆长及罗树宝副馆长负责接待我们一行。

中国印刷博物馆历时4年的筹建,于1996年6月1日落成,后又于2001年投资进行改造,到现在为止共有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设有“源头古代馆”(展示中国古代印刷术起源、发明、发展和外传的历史过程)、“近现代馆”(介绍自19世纪中叶近代印刷术的传入,以及我国民族印刷工业、印刷技术发展的过程,还展出了新中国50多年来,我国印刷及相关工业现代化的历程)、“印刷设备馆”(展出了自1865年以来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多种型号的印前、印刷和印后加工设备)和“综合馆”(设有国内外着名印刷及相关厂商、科研院所展位及印刷精品)。同时还设有:“港澳台印刷”、“钱币印刷”、“邮票印刷”、“欧洲早期印刷”、“印刷精品”等专题展。在馆内还设有德国谷登堡博物馆与中国印刷博物馆的互换固定展位。代表中华之光的毕升像也曾在德国展出,目前全球共有7尊毕升像,第3尊在香港,第6尊在德国,其它5尊在内地。

博物馆建馆伊始,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悠久而辉煌的印刷文化,对社会各界宣传古代人民的伟大发明,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激励国内印刷业的发展,海内外众多单位和个人慷慨解囊。如今,为铭记他们对建馆所作的贡献,在印刷博物馆楼前,建有“中国印刷博物馆落成纪念碑”,刻有捐赠单位和个人的名字。

印刷博物馆曾于1998年12月在香港展出,与香港印刷界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此外,也曾到德国、奥地利等地出展,宣传中国印刷文化,介绍中国古代印刷文明,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

笔者与魏志刚、罗树宝两位副馆长????????????? 学会致送纪念品给北京印刷学院
在德国谷登堡博物馆展区合影??????????????????????? 及中国印刷博物馆

访问随想

从雅昌、华联等南厂北迁获得成功,以及北人近五十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北印和印刷博物馆在政府及人民的重视下蓬勃发展,都可以证明内地现在对印刷业的重视,再加上政府的支持,内地印刷业还将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再现中华印刷之光。

综合内地、香港、台湾等地印刷业的现况,笔者认为有些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港台的印刷技术先进,产业发达,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港台印刷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而内地印刷工业历经20年围绕“数字化”的变革,已经改变了各种印刷产品的内容从印前准备、印刷输出到印后加工的技术方法;印刷业的市场环境也从“产能短缺时代”演变到“产能过剩时代”,由此引发了印刷业竞争激烈的微利时代到来,并且伴随着各地印刷城的兴建,更加剧了产能过剩这一情形,从而,使得每个印刷业者都面临着如何在微利时代中,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市场抉择。

目前,印刷业正处于从传统封闭式产品生产体系,向拓展开放式产品服务体系的转型时期,既使得印刷业的外延不断拓展、内涵不断深化,增添了更多的市场机遇,又使印刷业必须在数字化平台上,整合出版、印刷和最终用户资源,在技术上围绕印刷页面内容要素的全数字化、无胶片CTP 生产环境、以及印刷页面采用多色或彩色技术,提供了更多的技术变革程序。

印刷业是一个典型的技术推动和需求带动的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技术与资金门槛较低,导致进入印刷业市场人员目标的多样性,也不断引发市场的分化和无序,特别是中国上世纪80~90年代经济快速增长、大众消费的迅猛扩张,产生了对印刷产品的巨量增长的需求,印刷业呈现出市场繁荣,求大于供的状态,在社会上产生了“要想发做印刷”的潮流,各种资金不断涌入,加上印刷技术装备的不断优化,既造就了一批获利巨大、高速发展的大型印刷企业,同时也埋下了产能过剩,市场过度竞争的时代来临。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尽管中国印刷业不断扩展国际市场,国内印刷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但需求增长已经远远低于设备技术带来的产能增长,比如单张纸胶印机印刷速度从8000张/小时提升到16000张/小时,卷筒纸从20000张/小时提升到60000张/小时,数字化印前和CIP3/CIP4技术可以减少作业时间25%~50%,由此导致了印刷市场从“求大于供”到“供过于求”的快速突变。而许多印刷企业对这种快速变化缺乏预测和准备,还没有一套应对微利时代的策略,而造成了许多难于适应的问题。笔者带着这个长期思考不得其解的问题和团友们向王强教授请教。

王强教授的真知灼见

王强教授认为目前,在印刷生产从原稿(信息源)到产品的流程中,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解决如何降低时间冗余、成本冗余、人员冗余和拓展新应用领域、实现产品及其个性化的再增值服务。因此,印刷业在微利时代的应对策略就是围绕“优质前题下的工作效率提升”这个中心,将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关键落到实处,最关键的要点如下:

1)降低时间的冗余

面对印刷业的微利时代,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时间冗余是企业获利的第一要素。简言之,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印刷生产的工作效率,减少作业时间。降低时间冗余可以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入手,即从技术上将印厂员工、计算机和用户通过数字化连接来控制整个生产流程,加快生产速度、增加进程数量;从管理上通过印件工作传票的管理信息系统(JDF /ERP),把计算机编码转换为胶片/印版曝光控制信息的印前RIP 系统来实现泛网络化的用户图文文件导入、处理、在?打样、CTP 直接制版、印刷过程控制与印后加工,把每个活件作业时间和工序间的等待时间降低到最低限度。如应用CTP 技术整合从印前贯穿到印刷和印后整个生产环节,包括色彩管理、数字化工作流程诸多技术,甚至拓展延伸到发行和销售环节的生产技术流程,使印刷业务和商务体系融合成一个数字控制的信息系统,实现用最少时间,完成最多的作业。

2)降低成本的冗余

降低印刷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冗余是企业获利的第二要素。企业获利既来自于增加收入,又来自于降低成本。企业成本的降低首先是要在满足用户的期望基础,通过为用户产品每一个节点提供全方位服务,包括产品设计支持、产品成本分析、生产过程控制、作业方法优化、废品废料的控制等,最终建立用户产品的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使每个环节的成本都降到最低。其二是整合内外部有效资源,提高质量控制水平,不断应用新技术减少作业工序,提高单位作业效率,降低作业物耗。如应用CTP 技术将CTF 与晒版整合为一,就能?有效减少材料成本,还可以减少人员成本。

3)降低人员的冗余

降低印刷生产过程中的人员冗余是企业获利的第三要素。降低人员冗余既有印刷设备高速化和印刷质量的优质化所导致的降低人工数量的内部直接要求,还有企业保持技术上的连续性,保证经验丰富操作人员稳定性,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外部市场要求。因此,企业要预先做好技术准备,采用数字技术优化和持续培训员工知识,营造完善的数字化环境,建立印刷业界与出版业等用户的电子联系,就能最有效地减少多余人员,发挥出每个员工最大的价值。如应用数码打样和数字化拼大版技术,用25%~40%的员工就能够完成同样的作业。

4)产品的再增值服务

今天,满足用户的期望,为用户市场的每一个节点,提供涵盖整个增值链的全方位服务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印刷企业除了降低全部冗余之外,拓展新领域,开创新市场使产品不断增值也是企业发展的选择。在日益个性化、按需印刷凸现的今天,印刷企业如何应用已有的技术和工艺实现技术、产品的再增值至关重要。如将数码打样技术应用到高品质、大幅面的影像制作,将数码打样技术在批量印刷月历上制作个性化月历,将传统印刷图书加上个性化封面满足年轻一代的个性化要求等,就能?使原有产品数倍增值,提高企业获利水平。

总之,印刷企业的发展就是通过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要质量、要时间、要效益,其最根本的原则应该是:一)看能否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二)看是否适合技术与市场的发展,三)看能否能推陈出新,建立企业独有的核心竞争力。

第六届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上,领导印刷业发展潮流的Agfa 、Creo 、Heidelberg 、Screen 、北大方正、ESCO 等公司推出一系列的数码化生产流程,必将大大提高印刷业自动化生产率,这一发展新潮流,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王教授微利印刷年代的真知灼见。北京之行虽只短短五天,但团友们却感到收获颇丰,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