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台湾印刷工业技术研究中心总经理张世锠

资料来源:《印艺》2011年第4期 作者:林和安
作者简介:林和安 一九八四年加入印艺学会,八七年获选为执行委员至今。二十四年来负责学会公共关系事务,促进两岸四地交流,一九九九年创办大中华印艺网www.cgan.net 。台湾区印刷暨机器材料工业同业公会顾问。中国《印刷质量与标准化》、《印刷工业》、《广东印刷》杂志编委。

一、实至名归,致力提升产业形象与国际竞争力

2月14日,第六届台湾印刷工业技术研究中心总经理职位依规定经媒体公开征求专业人士报名,复经遴选委员会的甄试,最后获得董、监事会全体董事和监察人的一致同意,决议由张世锠先生出任。

张总经理获选是中心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因为早在1995年这位新任总经理就开始了印研中心的工作,从助理研究员做起,经副研究员后,擢升至研究发展组组长。在担任组长之前还任过总经理室特助、兼任综合企划组组长。由于他熟谙组织与专业技能,在业务协调、沟通管理、整合规划上,始终获得长官们的一致好评,也得到同仁们的敬重和支持。在担任科专计划协同主持人,与研发团队共同努力之中,获得了六件发明专利和二件新型专利(如图2所示),为中心争得诸多荣誉,已是中心最适当的总经理人选。

因此,台湾印刷工业技术研究中心能够遴选到一位长期熟悉业务的才俊,不仅可以减少外聘人选旷日费时的摸索和尝试,而且能够省掉许多错误决策所付出的代价。相信今后在张总经理无私的奉献下,一定能够顺利集聚同仁的力量和智慧,群策群力来为印研中心效力,使该中心迅速凤凰涅盘,创造出一番崭新气象,取得更多佳绩。

图2 六件发明专利和二件新型专利证书

二、才华横溢结缘印刷,辛勤耕耘屡结硕果

张总经理1968年出生在台湾省最南端的屏东县,在当地完成国小、国中、高中等基础教育后,1987年考入中国文化大学印刷工程系。从此与印刷结下不解之缘,大学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获得学士学位,并以第一名成绩考进中国文化大学大造纸印刷研究攻读硕士。其间在台彩文化事业公司实习,累积了丰富的印前制版与印刷实务经验,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与服完兵役后即进入印研中心服务,迄今已有18年之久。同时,还兼任世新大学图文传播暨数码出版学系讲师、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图文传播艺术系兼任讲师,以及2005到2008年间担任中华印刷科技学会秘书长等职,可说学验俱丰。他多年辛勤耕耘获得硕果累累,仅在担任研究发展组组长期间,就获得台湾经济部智慧财产局的八项专利,其中有六项发明专利,在此枚举几例发明专利的名称和摘要如下:

图3 印艺同仁访台湾印刷工业技术研究中心,公关总监林和安访问张世锠总经理 左起陈孝贤、陈培基主席、林和安、张世锠、胡宏亮

1、可适用于不同操作系统之荧屏色彩描述档的产生方法

这项专利是一种仅需单一操作系统环境之色彩管理软件,通过对不同操作系统之荧屏建立特性描述档,解决开发多套色彩管理软件之重复投资与浪费现象。项目的核心技术是设计出一套适用于待测操作系统环境之多媒体影片,令待测荧屏呈现所需色光,再透过色度仪取得荧屏数据后送入至执行色彩管理软件的个人计算机或笔记型计算机中,据以产生相应于该荧屏之特性描述檔。

2、应用色彩描述档技术模拟专色的预测方法

这项专利适用于打样输出打印设备来产生精准的专色打样方法,应用色彩描述档(如图4所示)内色彩模式之间转换模块的产生方式来产生专色。应用本方法可以开发出精确的印刷专色打样软件,解决印前设计人员花费许多时间在影像色彩处理软件中调整CMYK四色比例来接近客户要求专色色彩。在技术手段方面,首先制作600个色块组成的色彩测试导表,经由四色输出机将导表输出,并以色度计或分光光谱仪测量输出后导表的色度值。其后建立CMYK→CIE L*a*b*的正向(forward)转换模块,再利用最佳化求解之误差收敛方法求出CIE L*a*b*→CMYK的反推(reverse)转换模块。根据上述正向与反推模块,只需使用色度计量取专色的CIE L*a*b*色度值,就可透过模块来预测出该专色的CMYK比例值,达到省时、快速、准确的打样效果。

图4 ICC Profile-HSL

3、残墨回收再利用之方法

这项专利是指将使用过之残余色墨回收后再利用之方法。它是将残余色墨回收后,依残色墨之色度值于色相环中找出正确的坐标位置所在,再将色相环中的位置予以对称转向180°,即找到与残色墨相对应之互补色,并利用该互补色与残色墨混合产生中性色,而藉中性色于灰阶导表中找出中性色所在位置,且由与该位置相邻的前、后段灰阶表取得已知的浓度值及黑墨含量值,接着以取得之浓度值及黑墨含量值再利用内差法计算方式,求得中性色里的黑色墨之含量数值,乃依据计算所得之数值,添加所需的黑色墨量,俾合成可供再印刷使用之印刷原色的黑色,以达到将各用途之残色墨回收处理后再利用,符合环保诉求,并增加四原色黑墨的存量,亦可降低经济成本。

4、模内装饰印刷色彩图形之补偿方法

这项专利是指将模内装饰(IMD,如图5所示)印刷中经由热压成型、射出成型,或是热转印升华后之程序,其印刷图纹被冲刷后,其色彩与图形(包括色块、网点)会因为经过高温高压,而产生色彩偏差,或是图形变形之现象。利用本发明补偿方法中所得到之数学运算程序,分别将印刷已经变形之色彩与图形,计算出其变形量与色差之差异处后,予以回馈补偿,使原本之变形量与色差,在原始制版时就先已预将其计算在内,再经印刷和射出成型后,即可以仿真得到原始想要之图形和色彩,进而获得最佳化之印刷条件。如此,即可改善习用模内装饰印刷所产生色彩偏差,或是图形变形所衍生之各项缺点。

图5 模内装饰(IMD)

5、金属效果印刷之影像颜色处理方法

这项专利是指可降低印刷影像所需金属色墨用量之处理方法,有关实施之步骤为先取得欲印刷之影像,即利用影像处理之软件程序,将影像分色为复数个印刷原色与专色的色通道(Channel),且各种颜色类别依据其像素色点形成该类别之色阶分布图,并依色阶分布图上像素色点散布的比例,将色阶分布图分割成复数个区间,而使每个区间内的像素色点数目相同;当选定欲加入金属色墨之类别后,依所需金属色感之强弱,在每个区间中取出众数像素色点成为欲使用的金属墨取代置入点;将选出之金属墨置入点,以另一新类别转存,而在原印刷色墨类别之外,新增金属色墨类别,即完成分色作业,能以较少金属色墨置入,搭配视觉混色原理进行制版、印刷,达到印刷物产生应有的金属感,并可减少金属墨的使用量,具有降低印刷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之功效。

6、金属印刷色彩之优化方法

这项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网点调整效果之金属色彩优化方法,在技术手段方面,是在设计金属色版(pannel)时,以随机数取点(random)、及规则取点(sampling)两种不同的色点取代方式,搭配不同形状之色点设计,将金属色适当放入欲取代的色点位置,并可自由设定色点取代百分比,再加上色点印刷角度评估技术,达到节省金属油墨用量及色彩修正优化之目的。

三、持续创新经营理念 实现产业跨越发展

张总经理履新后将在秉承中心经营理念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积极落实印刷产业发展策略,加速技术创新步伐,以便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从传统产业迈向高科技应用化的产业愿景,发展重点如下:

1、加强跨领域产业技术结合,扩大印刷产业的应用规模

提高产品利润及增加产品之国际竞争力,积极发展附加价值与经济效益较高之印刷品项,并带动厂商投入技术创新,建立差异化优势是产业发展的主流。重点项目包括:(1)加速工业印刷(如图6所示)、包装印刷、防伪印刷等高附加价值印刷制品发展;(2)与台湾相关印刷机材厂商开发材料设备,建立MIT品牌,拓展外销市场;(3)促进印刷业与跨领域业者之合作研究开发机会,建立特殊印刷核心技术、新产品或材料研发,创造产业双赢;(4)与国际印刷相关研究单位积极交流并从事技术引进,加速台湾印刷技术提升的脚步;(5)扩充检测与实验之软硬件资源与环境,并与产学研共同技术合作,建立台湾印刷界自有之核心技术与技术改良创新。

图6 工业印刷

2、全面发展绿色印刷,提升印刷产业形象与国际竞争力

推动产印刷业之绿化生产已成为全球趋势,也是国家既定产业政策,政府单位必须加紧印刷环保标章及相关法规的确立,业界必须加紧环保制程的导入,方可使产业全面环保化,并将环保转化为台湾印刷产业的竞争优势。工作重点包括:(1)协助政府推动印刷质量认证标章、绿色产品认证、碳足迹计算;(2)提升印刷产业形象、推动印刷制程减废技术,辅导业者降低各制程环节废弃物的产生;(3)降低管末处理的成本,达到绿色生产的目的。

3、辅导业者强化美学设计能量,发展客制化产品,创造差异化优势

印刷产业长期以来以代工为主,利润较低,为提高印刷服务的利润必须提供共多具有高附加价值的服务,通过印刷产品链的建立和延伸来创新盈利模式。特别在喷墨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客制化产品的生产已经能够个性化、小批量、多材质的生产。近年来,文化创意备受各界重视,商机无限,只要加强美学设计方面的能量必然有极大的发挥空间。

4、协助业界建立数码流程服务机制,提供数码服务的需求

伴随网络时代而新兴出现的电子商务模式及云端服务,让印刷产业的交易与生产行为不再受地域及时间的限制。台湾未来若要使产业永续发展、企业保持竞争力,不能只把重点放在“提高生产力” 或“全面提升质量”,还要思考本身的数码竞争力及创新的营运模式。因此,印研中心希望协助业界推动数码制程(如图7所示)信息系统整合与网络化、数码制程整合生产技术之辅导及教育推广。协助印刷产业转型成为多媒体传播服务提供者,衔接未来传播市场需求。目前印研中心准备先以协助业界发展印刷品的产出,数码出版的同步产出(EP共生)为主,并规划电子书制作服务平台建立,防止在未来数码媒体快速普及之后,文化印刷之业者被迫淡出市场的局面出现。

图7 数码印刷品

5、辅导产业人力转型及聘用跨领域人才加入

因应产业发展高附加价值与跨领域技术,传统印刷技术已不足以满足未来发展需求,印研中心力图透过辅导及训练加速产业人力转型并透过与学界的合作,聘用跨领域人才加入,以成为辅导产业转型升级之动力,并降低未来失业冲击。

四、六大发展主轴推动 把握未来发展方向

张世锠先生担任台湾印研中心总经理后,着手制定2011年台湾印刷产业的发展策略。他指出印研中心为台湾印刷界的智库,必须清楚给予业界正确的方向,今后,印研中心将从六大发展主轴着手,进而扩大台湾印刷市场的经济价值,把握未来发展方向。

1、推广包装印刷

在经济不景气环境下,各类产品的包装更显得重要,需透过设计与印刷的巧思才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获得更大市场和盈利。因此,印研中心将推广特殊材质的商业包装(如图8所示),透过后加工领域提升印刷技术与产品价值。除此之外,中心也规划成立「纸艺精品开发联盟」,期待从质量、市场拓展、通路、差异化产品等多元角度着手,再造产业巅峰。

图 8 包装印品

2、落实环保印刷

印研中心的近期目标是从原料、印刷、加工制程、国产机材设计等各个面向,导入符合国际标准的环保制程,帮助台湾印刷相关厂商增加取得国际订单机会。张总经理强调远期目标则是要像中国内地建立「印刷专区」,在完全落实环保流程之外,更能提升印刷产业整体的效率与市场。

3、迈向工业印刷

印研中心将积极拓展印刷技术应用于印刷电子领域,并致力于防伪技术研发与智财权保护。张总经理表示,印研中心也将与工研院光电所共同发展「光电印刷」技术,并且与中科院合作,加入新北市产业计划研究「导电油墨」,虽然印材与印物都与传统印刷不同,但工业印刷领域的研发则是未来的重要趋势。

4、转型文化印刷

这几年来,无论是全球或台湾,文化印刷的产量与利润皆持续下滑当中,电子书(如图9所示)无法完全取代传统印刷,但确实会带来冲击。印研中心愿辅导台湾的文化印刷厂商掌握数码科技、网络通讯、云端科技等趋势,引领产业跨越不同领域专业技术鸿沟,将文化印刷,特别是印前技术进行跨媒体渗透,实现文化印刷全媒体化作业。

图9 电子书

5、掌握数码印刷

张总经理认为,少量多样与客制化的数码印刷在国外已成为新兴的市场,因此值得台湾许多业者用心耕耘。印研中心则会透过时尚美学、创意服务,辅导厂商发挥数码印刷的最大可能性,进而创造商品加值与商机加乘。

6、营销台湾印刷

印研中心将利用2011台湾国际设计博览会、台湾设计年、2011台北世界设计大会等机会扩大交流,在上述活动中加强产业营销,主动介绍台湾印刷厂商的技术优势及与文创产业结合的创新成果,不断争取国际曝光机会(如图10所示)。

2010.10.13 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陈彦等到访合影

7、未来发展方向

张总经理认为除了针对业界的六项发展主轴外,印研中心目前只有33位员工,与许多其它的专业研究组织相较,算是一个小而精的单位。他强调「能靠自己站得起来,才能帮助别人」,所以今年印研中心将扩大专业团队,进而发展更多技术、获得更多资源、提供更多服务给印刷业界。印研中心将与台湾区各大印刷公会、商会、社团,以及大专院校印刷相关科系合作,执行「遴选硕、博士研究生参与研发计划」,此举不但可透过奖学金成功吸引印研中心的人才,更能挖掘更多的智士投入台湾的印刷产业。

张世锠表示印研中心将租下更大的办公空间,发展全新的研究基地。其最终目标是达到像大日本凸版印刷或台湾工研院的等级,这个理想虽然遥远与艰困,但必须一步一脚印地向前迈进。张总指出在整体团队的心态下,要如同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所云的「大义下取利」,印研中心身为财团法人,是台湾唯一半官方的印刷产业智库,同仁们必须要有为整个产业奋斗的大义,为国家社会付出心力,让印研中心所有人的奉献,都能促进台湾印刷产业的进步。使这个内需与外销市场皆面临突破瓶颈的年代,帮助台湾印刷强化体质、扩大服务面向,并提供业界推动创新转型、价值创新最强而有力的后盾,再造台湾印刷产业的黄金未来。

笔者与张总经理于《印刷人》杂志200期出刊暨创立35周年纪念典礼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