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广东省印刷复制业协会孔环基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资料来源::《印艺》2010年第11期总第323期 作者:林和安
作者简介: 林和安 一九八四年加入印艺学会,八七年获选为执行委员至今。二十三年来负责学会公共关系事务,促进两岸四地交流,一九九九年创办大中华印艺网www.cgan.net 。台湾区印刷暨机器材料工业同业公会顾问。中国《印刷质量与标准化》、《印刷工业》、《广东印刷》杂志编委。
孔:广东省印刷复制业协会孔环基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林:印艺学会公共关系事务总监林和安。
林:广东印协与印艺学会已经是相处二十多年的老朋友,很高兴您能接受访问,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孔:十分感谢香港印艺学会!广东省印刷复制业协会与香港印艺学会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相互交流,相互支持,共同为粤港两地的印刷业繁荣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我谨代表广东省印刷复制业协会向香港印艺学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是2008年底广东省印刷复制业协会换届,出任专职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在此之前,从第三届起,我一直兼职任协会的理事、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副会长。应该说,我和省印协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当印刷同业和组织委任我担当起这个角色,我便有一种光荣感和责任感,决心尽自己一份绵力,为广东印刷复制业的同仁服务。
书刊品质评比会议
应对金融危机沙龙
林:协会在环保印刷、低碳印刷方面做了那些工作,广东和全国比较如何?
孔:协会本着为会员服务的宗旨,积极开展了如下工作:一、在广东举办了多场以环保、低碳生产为主题的研讨会。二、成立了专家小组,在省新闻出版局的指导下,积极协助广东省环保厅等政府部门制定印刷行业的VOC气体排放标准,保护积极实施环保措施的企业,淘汰落后、高污染企业。三、积极向会员单位推广使用环保、低碳的印刷材料。四、鼓励企业自主研发绿色印刷技术。
与全国相比,广东印刷业的环保工作还是做得比较到位。主要是广东的印刷企业规模相对较大,企业用于环保方面的投入也较到位。广东省内不少印刷企业特别是接纳海外环保要求严格业务的外资企业非常重视材料和生产的环保,不少印刷企业已取得ISO14001环境认证,有的还取得OHSAS 18001职业安全与健康体系认证,如利奥纸品印刷集团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和中华商务联合印刷(广东)有限公司等企业已通过以上国际认证。利奥纸品印刷集团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自1993年起,先后分段投入超过1,500万元兴建一、二、三期污水处理站,对所有的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废水达国家及广东省一级排放标准。东莞金杯印刷有限公司利用太阳能吸热系统制造热水,采用LED节能灯、T5光管等节省电量。
广东省印刷复制业协会成立三十周年庆典
林:广东印协成立三十多年来,带领广东印刷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请您介绍一下协会的工作经验。
孔:广东印协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离不开省民间组织管理局和省新闻出版局的关心和指导,离不开港澳台等两岸四地众多印刷同行的支持,离不开各会员单位的拥护,离不开历届印协领导的打拼。回顾三十年的历程,我们主要有以下体会:
一、加强自身建设、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能力
协会以章程为核心建立了一整套内部治理制度,包括选举制度、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非营业利组织会计制度》规范财务制度,建立经济工作内部控制制度,形成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独立自主、规范有序的运作机制。
二、构建行业交流平台,做好服务工作,提高协会影响力
协会通过举办各种展览会、研讨会和培训班和出版印刷杂志等活动,构建行业信息、技术交流平台,努力为印刷复制业提供信息服务。
三、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印刷复制行业健康发展
(一)、代表企业向政府部门反映行业情况,维护行业利益,如向海关反映纸张出口退税问题、向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反映金融海啸对行业的影响。
(二)承担政府部门委托工作,增强协会的服务能力。如承担书籍加工贸易单耗标准修订工作、协助省文改办开展广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认定工作、积极承担印刷产品印制质量检测工作、承办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广东选拔赛。积极参与全省印刷复制企业专项检查工作和中小学教材印制质量检测活动
(三)、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
第八届第四次常务理事会
林:对粤港两地多年来持续的合作,如何进行优势互补。以前店后厂的方式有何改变。
孔:改革开放30年来,粤港澳三地凭借地缘相邻、人缘相亲的优势,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前店后厂”的合作关系,可以说“前店后厂”的方式在当时对推动粤港澳经济迅猛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带动辐射了全国,使广东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经济增长的先行者。
但这种基于制造业分工基础上的“前店后厂”合作模式,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产业转移大潮面前,已难以维系。创新发展,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从而增强区域一体化的动态竞争力,将成为必然选择。
一、改变前店后厂的合作方式,积极鼓励粤港澳加工贸易延伸产业链,提高珠三角利用外资水平;积极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和全球行业龙头企业投资珠三角,严格限制低水平、高污染、高能耗的外资项目进入。现有印刷企业,无论外资还是内资,都必须从科学管理、节能降耗、环保减排等方面做足功夫,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粤港要加强区域科技合作,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当前,可在“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攻关”、“软件产业的开发和商业运用”、“中医药产业的突破研究”和“环保产业的共同拓展与治理”等领域,选择若干关联度高、技术密集的环节,作为科技合作的突破目标,进行分工与整合,以求短时间内取得突破,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或以粤港澳共同的重大科研攻关项目为纽带,组建共同科研队伍,向国家科技部门申报为重大项目,争取国家的支持与资助。尤其是若干具有竞争力的印刷企业,可以在印刷业的基础上发展上、下游产业链,打造诸如“印刷产业示范基地”,兼并重组,做大做强。
澳门印刷业商会访问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和广东省印刷复制业协会
林:请您谈谈关于粤、港、台印刷界合作的前景与展望。
孔:粤、港、台三地印刷素有相互交流、紧密往来的传统。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现有港、台的外商投资企业近800家,产值约800多个亿元,已经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随着内地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这种交流日益增多,并向纵深发展,内容包括了行业互访、人员培训、技术交流、行业信息交换、相关展览会议等方面。目前,粤、港、澳、台已建立了两岸四地印刷业交流联谊会和粤、港、台、澳印刷业联谊会等紧密的交流合作平台,我相信,粤港台和澳门同业间的合作前景将会越来越好,共同打造的“粤港澳台世界印刷中心”的目标必将实现。
林:在印刷人才培养方面,广东印刷业有着自己的产业基础,请您简单谈一谈这方面的内容。珠三角是全国最大印刷基地,为何没有设立高等印刷学院及造纸基地?
孔:为了更好地为广东印刷行业输送人才,我协会前几任理事长、秘书长等同志当时正身任省出版局主要领导和印刷处领导,他们在上世纪70年代积极推动创办了广东地区第一所印刷技工学校,这就是广东省新闻出版高级技工学校的前身。技工学校从当初只有100多名学生的规模发展到现今成为一所有3500多名学生,集中、高级技工、成人中专、大专教育于一体,培养现代新闻出版行业技术技能专业人才的职业技术学校。这是广东目前唯一一间以印刷、出版专业为主的技工学校。同时,也有不少地区的技工学校设立了印刷专业。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与武汉大学联合举办利奥高等学历教育,提升员工学历水平;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举办印刷管理高级课程班,培养印刷行业高级管理人才。据了解该公司106名一线生产员工通过这种模式获得了国家承认的大学学历文凭,并进入了管理层。而且公司还为员工分担75%的学费,对优秀学员实行全部学费减免,并按照考试名次进行现金奖励。雅图仕公司还于最近开办了自己的印刷技工学校。校企“无缝对接”是近些年不少专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使企业得到自己所需的人才,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大大提高,是一个双赢的模式。可见,广东的印刷企业多,需要的人才多,而培训人才的途径也越来越多。
与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杨广锐副局长、赵应良处长在2010南国书香节上
林:在印刷人才培养方面,广东印刷业有着自己的产业基础,请您简单谈一谈这方面的内容。珠三角是全国最大印刷基地,为何没有设立高等印刷学院及造纸基地?
孔:为了更好地为广东印刷行业输送人才,我协会前几任理事长、秘书长等同志当时正身任省出版局主要领导和印刷处领导,他们在上世纪70年代积极推动创办了广东地区第一所印刷技工学校,这就是广东省新闻出版高级技工学校的前身。技工学校从当初只有100多名学生的规模发展到现今成为一所有3500多名学生,集中、高级技工、成人中专、大专教育于一体,培养现代新闻出版行业技术技能专业人才的职业技术学校。这是广东目前唯一一间以印刷、出版专业为主的技工学校。同时,也有不少地区的技工学校设立了印刷专业。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与武汉大学联合举办利奥高等学历教育,提升员工学历水平;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举办印刷管理高级课程班,培养印刷行业高级管理人才。据了解该公司106名一线生产员工通过这种模式获得了国家承认的大学学历文凭,并进入了管理层。而且公司还为员工分担75%的学费,对优秀学员实行全部学费减免,并按照考试名次进行现金奖励。雅图仕公司还于最近开办了自己的印刷技工学校。校企“无缝对接”是近些年不少专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使企业得到自己所需的人才,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大大提高,是一个双赢的模式。可见,广东的印刷企业多,需要的人才多,而培训人才的途径也越来越多。
参加成都书博会
林:您认为电子书和喷墨印刷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印刷有何影响,你认为传统印刷行业应如何应对?
孔:电子书和喷墨印刷的快速发展肯定会对传统印刷造成影响,如业务流失等,但目前来说,要取代传统印刷还是不可能的。
对传统印刷企业而言其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如何适印刷应新形势,并需要进行抉择:是参与到数字化浪潮中,还是沿着原来的道路走提供传统服务。我认为发展数字化印刷是未来10年内印刷行业的发展方向。
陪同湖南省印刷协会代表团到金杯参观
上海校友会的聚会
林:您认为目前广东印刷业要进一步扩大发展,应解决好哪些问题?
孔:一、用好国家的优惠政策,促行业健康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年-2020年)》首次将珠江三角地区的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赋予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机遇。
二、坚持区域合作,如粤港澳三地的合作,发挥各地的优势,占领国际市场。
三、积极运用信息资源和数字网络化技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
四、环保、低碳生产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印刷企业应顺应这个潮流。
林:你做过广东威雅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请您介绍一下光盘印刷这个行业。
孔:我担任光盘加工企业的老总十年有余,亲眼目睹光盘加工行业由暴利至微利,由朝阳产业到夕阳产业的历程。究其原因,是因为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存储媒体正由当时较为单一的光存储转向了多元化。如U盘、网络下载等迅速发展,抢走了VCD等光盘载体的不少市场,以至在光盘业内出现了载体多元化及加工互相压价等激烈的竞争。
但是,若说现今光盘行业彻底消亡则为之尚早。我认为,目前的光盘业处于洗牌、淘汰、重组阶段。一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光盘企业,正在进行兼并、收购的工作。有的光盘企业老板,立足于本行业,向相关产业链发展,如发展电影院线等 ,甚至以其资本向房地产业、商业、酒店业拓展转型。此外,光电存储的载体,正在不断改革创新,从初始的VCD到DVD,至目前的蓝光高清,它仍保持着其固有的优势,只是我们的光盘企业如何顺应形势发展,如何从资金、设备、技术等方面立于不败之地。
林:国内劳工市场工资正急剧上升,你认为印刷业如何应对。
孔:首先,工资出现一定幅度的上升是合理的市场化现象,我们应该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看待加薪潮。中国的印刷企业因工资上升而出现的产业转移等情况,正说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这何尝又不是是印刷企业的一个机遇?在这个过程中,相信有部分印刷企业会逐步迁移,但是,优秀的印刷企业只会站得更稳、更高。因为劳动成本的增加,让企业领导从更多方面去考虑开源节流,从而把企业管理得更周到、更细致。
另一方面,印刷企业也应重视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并以和谐劳资关系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事实证明,员工的幸福感越大,员工的忠诚度越高,工作效率也越高,企业的效益也将水涨船高。不管顺流逆流,老板与员工同舟共济,必将到达胜利的彼岸。
在挂历分会成立仪式上
林:广东省把印刷业列入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你可解释其内涵?
孔:广东省印刷业在全国同业占了半壁江山,近二万家的印刷企业,一百三十多万从业人员。广东省把印刷业列入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是印刷行业的重大利好,是对印刷业在广东国民经济中战略地位的肯定。广东的印刷业无论是书刊印刷还是包装装潢印刷,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印刷业从量到质的发展,是运用高新技术最为广泛的产业之一,是现代都市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印刷业发展必须与国民经济和社会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今后,科技进步,特别是印刷新技术新装备的开发研究、自主创新才是印刷业发展的重点。
组团参观俄罗斯包装展
林: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如何良性竞争共同推动中国成为世界印刷强国。
孔:在中国100强印刷企业中,80%左右的销售收入都在三大核心区产生,即珠三角掘市区域、长三角城市区域、环渤海城市区域。
珠江三角城比邻经济核心区香港、台湾、澳门,地理位置优越,吸引大量港商、台商到了珠三角设立印刷企业,如中华商务、利丰雅高、鸿兴、天时等著名企业;同时也有欧、美、日印刷巨头进入珠三角,如美国、日本最大的印刷企业当纳利、凸版等跨国公司相继入驻珠三角。据统计,目前全国 2200多家三资企业中,有2/3落户珠三角地区。可以预见,在今后5年内,珠三角印刷企业仍将是全国印刷企业的排头兵。。
长三角金融、商业、轻工、电子等十分发达,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有雄厚的资金积累,带动当地印刷业飞速发展。民营印刷企业已成苏浙地区印刷业的重要力量。据统计,江、浙、沪两省一市印刷业年产值已超过700亿元;约占全国1/3。长三角成为“内地印刷速度增长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板块之一”。
环渤海经济圈具有适合印刷企业成长的天然土壤,以出版物印刷为例,仅北京书报刊出版总量便占全国的30%左右,再加上山东、辽宁以及天津、河北的出版能量,环渤海经济圈在全国出版市场的份额应当在40%以上。如此巨大的出版优势,加上环渤海地区强大的经济实力,相信其在中国印刷行业中的崛起并不遥远。
珠江三角洲、长三角和环渤海印刷企业既存在分工合作,又存在互相的竞争,这种既合作又竞争的发展态势,将带动区域和辐射周边的印刷业发展,推动进我国成为印刷强国。相信中国成为世界印刷强国已为期不远。
孔环基常务副会长与笔者在Print China 2010展会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