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印刷技术研究中心新任董事长陈政雄先生专访

资料来源:《印艺》2010年第2期 作者:林和安

作者简介: 林和安 一九八四年加入印艺学会,八七年获选为执行委员至今。二十三年来负责学会公共关系事务,促进两岸四地交流,一九九九年创办大中华印艺网www.cgan.net 。台湾区印刷暨机器材料工业同业公会顾问。中国《印刷质量与标准化》、《印刷工业》、《广东印刷》杂志编委。

印刷技术研究中心位于台北县三重市,是台湾印刷技术研究及推广的重要机构,历任董事长均由台湾区印刷公会前理事长、理事长担任。元月8日在新任董事会推选第六届董事长,由台湾印刷界资深业者陈政雄先生担任。陈董事长也是中华印刷科技学会93~97年理事长,更是研究中心常年顾问,具备丰厚的理论及实务背景,领导这个研发及技术推广单位,是台湾印刷界、机材界一项重大改革。印艺学会今专访陈董事长,并祝贺陈董事长荣任新职。

第五及第六届董事长交接印信合影:左起第五届董事长陈哲三、
第五届常务监察人严长庚、第六届常务监察人王叔雄、第六届董事长陈政雄

陈:台湾印刷技术研究中心陈政雄董事长

林:印艺学会公共关系事务总监林和安

林:印刷技术研究中心成立的宗旨和使命有哪些呢?

陈:印研中心宗旨有1)配合政府产业发展政策,促进印刷产业的升级与发展。2)前瞻印刷科技,整合新的品质、技术、管理及市场讯息,供印刷产业提升技术水准之用。3)整合印刷材料、机器及印刷产业科技,去发展各自的市场蓝海。4)办理人才培训、技术士技能检定考试、提高人力品质。5)建立及引进产业标准,并落实科学品管及以数据生产。6)形成印刷产业前瞻及应用科技的智库。在使命上有倡导创新思维、掌握未来印刷发展方向。知识及科技加值以落实全面知识经济,做为产、官、学合作的媒介与桥梁、提升产业及整体社会竞争力。尤其一波波数码科技变革,环保要求节能减碳的潮流及毒性有害物质的控制检测方面,印研中心必须时时掌握及提升知识和服务方向。

TIGAX 08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先生到访留影

林:印研中心成立于什么时候,过去有什么样的成果呢?

陈:中心成立于1992年9月,并于93年3月登记立案。成立时的台湾印刷业正处于急速发展期,对于电子扫描分色机,电脑高阶组页系统,数控化四色、五色平版印刷机等,操作人才的培训、外销人才培训及材料检测服务工作需求甚急。接下来的DTP系统介绍及培训、网片输出的硬件和软件技术辅导,还有近年的数据控制和数码打样控制系统,CTP系统引进、UV印刷材料及光栅印刷技术,塑料承印物的表面测试及处里,印刷厂管理及流程辅导,技术士检定考试的执行、印刷产业ERP系统的建立、印刷控制导片及色彩再现品保系统的研发、专色配色系统的软件及系统开发工作、政府公文书版面标准参考规范制作、深化印刷适性研究及检测。此外,近年中心自有的CSC色彩认证、德国Fogra色彩认证协助取得、高值化精密印刷、DNA防伪印刷、IMD模内装璜印刷、3D立体印刷技术、中小企业电子化流程及知识管理推广、传统产业升级计划、大豆油墨推广、环保减废推广、导电墨的生产研发等研究及推广工作。

兴台六十周年庆典接受赠诗

林:印研中心目前拥有的研发及推广能量如何?

陈:中心目前有研究发展组12人、技术辅导组6人、企划训练组4人、行政组3人、会计组2人、总经理及董事长各1人,外部谘询委员及顾问数十人。以研发色彩学、色彩管理、专色调墨技术、高精细印刷技术、广色域印刷技术等,在材料方面以油墨测试设备最完备,各种印刷适性研究测试、色彩认证,印研中心实验室获有全球认同的TAF认证工作,网版印刷实验室和平版印刷实验室,在辅导印刷厂管理数据化、设备资讯化、流程数据化、知识系统化管理及应用,印刷产业的品质、环保、减废、工业安全的宣导及技术移转。目前TAF级实验室有40项印刷及相关检测项目,如防伪技术的鉴定、高速公路回数券的品质检测,每年有数十项工业辅导和产业升级案。建立讯息网站传播印刷新知、出版印刷新讯杂志、印刷智库网页。在研发成果上,以DNA防伪印刷获经济部科技首奖,用在机车装饰上的3D精密IMD模内装璜,3D复杂曲面IMD关键技术,并参与RFID识别联盟研发工作,开发环保大豆油墨、平印广色域油墨、高温烧结无机釉数码装饰材料、随机光栅板开发专利,色彩研究及转换多种专利发明,每年有30多件技术移转案例。加上长时间人才培训及技能检定工作,储蓄相当印刷科技与研发能量。

与北京王仿子先先合影

林:陈董事长是一位资深印刷从业人员,是否叙述您的专业背景如何?

陈:我出生在一个印刷世家,外祖父在1920 ~ 1960年操作及主管轮转印报机生产,家父在1935年进入报社习报导摄影及照相制版工作,1945年创业成立兴台制版所,自小耳濡目染制版印刷工作。个人于1958年从业,负责凸版转平版印刷的制版、印刷工作,1959年学柯达彩色分色法,1968年赴日本研习彩色修色工作。自1967年起至今经营印刷公司,1976年创办印刷人杂志,1986年起筹办每两年一届的TIGAX台北国际印刷机材展至今,1988年担任台湾区印刷公会理事,后任常务理事至今,1993年和1997年任中华印刷科技学会理事长(两届),1992年起任中部美术协会理事,长年带团参访国外印刷展及印刷相关业界,着述极多并常见于两岸三地文献上,1999~2000年担任台中扶轮社社长,2005年担任台湾艺术大学图文传播艺术系兼任副教授。早年巨额捐助印研中心,2010年1月8日在区印刷公会及政府协调下,获中心董事会同意任印刷技术研究中心董事长一职,如今年事已大,在生涯规划中本无担任中心董事长的想法,但面对印刷业的第二次印刷数码转型重要时刻,加上电子媒体对印刷业的入侵,台湾印刷同业是否能因在中心的指引辅导下,多出20%、30%转型成功而生存下来,是值得努力的工作,否则以每家中、小型印刷公司有限的自我研发能力,又未能洞悉未来发展,恐怕将有大半厂商,因无法改变生意模式及生产方法以致被淘汰出局,届时将有两三千家印刷厂歇业,造成上万从业人员失去工作依靠。

台艺大教学实况

林:请以陈董事长长久投入印刷行业,并具备专业的印刷素养,叙述半世纪以来印刷产业的几个重大转型阶段?

陈:这半个世纪多以来,印刷产业在生产方式及市场模式上历经多次变革。1958年入行之时,照相平印仍在萌芽阶段品质不好,彩色平印以石版手工开色为主,没有数据及科学的纯手工制版技术,铅字版及家中腐刻凸(电)版是主流。后来使用照相法拍摄利斯底片、照相修色法做分色及色彩修整,配合阳片平凹版的晒版制作,彻底改变早期的手工及照相制版科技,使我公司步入现代彩印之路。1970年以微电脑控制曝光的直接照相过网技术,配合自动冲片机,使彩色分色工艺及品质往前迈进。1970年代的四色单张纸平印机,不只提高生产效率,而印刷色彩控制也因四色套印效果一次显示,有利于印刷品管工作。1976年使用雷射直接过网扫描分色机,1986年使用迷你电脑的影像组页系统CEPS、1990年代DTP发展配合整页底片输出,至2000年之后CTP流行。1990年的张叶平印机,欧洲采数控方式,日本则用APC自动换版、自动清洗。1990年代柔印机兴起,取代凸版商标印刷机和凹版印刷方式,使用伺服马达驱动方式。自1990年代中期,从大型轮转印报机,往商用轮转机到各种印刷机发展,今天同步印版更换的张叶平印机,每小时可做十几套短版印刷工作,由于数码化的历程,使印刷品质更好、工作更快速容易,使印刷产业失去了加值链,很难找到有利的市场,经营也比以前较辛苦。

陈先生去年11月出席首届海峡岸印刷技术交流与印艺学会秘书李育才喜相逢

林:在经营上,该如何因应上述的变化呢?

陈:早期的分色、制版要靠时间和高深的工艺完成,如手工修色、印刷控墨,制版则须从磨版开始做起。而今数码相机已分好RGB三色,在印版方面不只有PS版,更有一步到位的CTP版材。印刷机则不只是四色,更有多色化及多元化加工。所以在变化中的每个阶段,不只要评量投资设备、系统,更要洞悉市场的发展及需求所在,加上人员的培训,使新的科技能发挥自如。在数十年印刷技术和市场变革中,如何掌握自己的核心能力去和市场充新结合,甚至开发出新市场的需求,也是能活存下去的主因。保持不断追求新知、不断学习,导入符合自我所能用的科技是很重要的。像1995年引进的DTP中文软件,至2006年约有五六年长的时间没有升级,而日本的情况亦是如此。在担心没有办法提升生产效率,更无法与新电脑的OS系统相容下,断然决议全面更换Adobe CS-2的三合一系统。不只效率提高,使用方便性更佳,同时不用担心CS-3或CS-4系统和新电脑不相容的问题。虽然改变是有反弹和痛苦的,是因为要放弃既有熟悉的做法,但不改变就会像在慢慢加温热水中的青蛙,不知跳走而被煮熟。

北京科印杯数码印刷奖得奖发言

林:陈董事长对印研中心工作有什么样的抱负呢?

陈:先调和内部和外部资源,在长期上必须以印刷品的文字、图形、影像等三个内容物为主。配合色彩科技的支援下去发展、改善品质及制程,文字是图文传播中的「米饭」,而印刷业是文字发生的产业。如何使政府重视提出合乎潮流的「文字政策」,以便在和中国简体字融合时,仍要保有文字使用上的优势,如何做去芜存菁的工作十分重要。图形和影像方面,如何满足现代人对色彩及影像的再现,尤其广色域及立体要以符合人类既有多彩及双眼立体视觉,电影、电视、电脑屏幕也在往这个方向走。印刷科技不只要跟得上脚步,也不能说我们油墨本来就浊度太高、色域不足的推托之辞。在近程上是印刷的环保,减少VOC排放、减碳、减少废品产生,做材料上的研究、设备及制程的改良。印刷标准化的推动,使同业在品质及产能上升,专色调墨系统推广、提高生产品质和效率。推动印研中心CSC色彩认证体系、德国Fogra认证使印刷色彩能良好再现,CIP 3/4系统推广不只资讯使用,更使常用的数据再使用,经营管理数据取得及分析来改善经营,油墨及材料检测印刷适性的代检验及分析。常用墨RoHS有害物质的含有量公布,供使用者搜寻。在新的LED UV固化技术方面,结合灯具生产者、机器制造业、油墨厂及印刷厂用户做研发,在各自领域上去发展。印刷厂使用可大幅降低能源,只有20~25%的能源使用量,符合节能减碳、无臭氧及热污染。在官能性视觉印刷产品之外,还有台湾电子、光电、通讯生产所需的一些材料、色粉分布机能性印刷。对于台湾印刷厂的转型具有很大的机会,可以做为今后开发重点。印研中心已有RFID卡生产的试作能量,和未来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科技也可列入研发之列。

兴台老董事长与三兄弟合影

林:面对来势汹汹的电子书,不知您的看法如何?

陈:电子书是以电子储存及显示的元件,做图文内容传播的工具,其他电子显示、平面电脑、通讯工具更具有彩色显示功能。而电子书以稳定每秒传送30帧画面,因此耗电极省,在大量储存上百本书有不增加重量之优点。但电子书解析度仍低、反射率不足画面发灰、寿命在1.5~2年,因此在优点之外其成本仍高。印刷业可以做书本内容提供者,以及电子书制造的工序,包括E-paper制造、电路及一些机能印刷,甚至于延伸到电子书的外壳装璜工作,不一定自外于电子书产业。台湾E-paper供应量占全球70%,而有更多大型电子厂加入电子纸的生产,在台湾IT产业最近一、两年畅销项目排序上,电子书已排到第二位。但硬件之外电子书的电子出版品内容,往往比硬件电子书重要,没有内容如同没有路可跑一样失去效益。

TIGAX 08会场与夫人二女儿合影

林:据我所知贵中心的规模及经费比内地某些印刷研究机构小,应如何弥补呢?

陈:确实中心目前的人员只有三十人而已,每年一千万多一点的港币经费,在台湾尤其是北部拥有不少印刷相关系所,可提供的专业及学术支援能量很大。而且有工研院、中科院等各个研究中心及学会、印刷公会、纸器公会的能量相互支援,加上国外印刷相关研究所的合作关系,像印研中心也导入ISO的一些标准来与国际接轨。而我个人就想推动「Taiwan Color」做为这块土地的人文、景物和族群识别。像是庙宇的色彩、由海边、丘陵到高山色彩识别、动植物色彩、原住民及闽客族群识别等等。使用Lab数值呈现各个色彩,这些须要动用艺术家、工艺家、美工设计、色彩科学家、印刷和色彩相关表现等工作者,去完成一项又一项的色彩辨识与科学色彩数据的确立、加上输出呈现的色彩,供设计者、学习色彩的人参考。甚至海外设计者也可应用,所动用的能量及人才绝非中心内部现有的人手所能胜任,需要很多外界支援能量才能完成。

陈先生投入于作品拍摄

林:对于目前印刷产业所面临「无利可图」的困难经营时代,做为新任董事长的您有什么策略呢?

陈:这是一件十分棘手又十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让目前在第一次数码变革下,多数成为使用CTP数码科技的印刷厂,分工极细的产业各自拥有印前、印刷、装订、上光、制盒等小段单元生产,在进入第二次无版列印POD的依需印刷数码变革。要能利用网络传输页面档案,再做「以讯息流取代印刷品物流」列印输出,如报纸远距列印、书本传档贩售,在远距使用者使用色粉、电子墨或喷墨列印设备,列印输出各种型录、文件,电子影像要透过网络上传及下载,其档案传输的能力及频宽到压缩档技术。须以不同设备来因应不同需求及成本的合理化,最后形成全球化输出联盟的分散供应链。其他如版权的保护机制,这是一项范围很宽广又彻底的第二次印刷数码变革,拥有现今片段型印刷技术能量的现有印刷及上、下游厂家、设备厂家,都必须彻底改变生产及营运模式。捉住市场变动的方向,才有经营蓝海出现,否则市场范围越来越小,只有面临更剧烈的拼搏,印研中心也只能为他们在材料、制程、环保及减碳上做努力。

2005年兴台六十周年厂庆

林:那么您怎么看待电子成像及喷墨列印科技的优缺点呢?

陈:电子成像是源自影印机的OPC感光鼓成像,现在则使用雷射点阵成像,再用色粉、电子墨显影,其科技稳定、但对于速度提升及尺寸加大极为有限,且需使用加热固化(也有用闪灯固化),对敏感材质较不利,而且品质变因较大。喷墨现在是以半导体科技做墨水压挤喷出元件,随半导体的高速发展,更细、更快及任何大小尺寸皆宜,喷墨因应的墨水种类及可用媒材也十分多元。因此,喷墨科技的胜出机率较大,但电子成像法仍会保有一定的市场及影响力。

1958年兴台厂房完工合影

林:感谢您的受访,祝您能发挥所长、为印刷同业服务、创造出台湾印刷产业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