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新闻 印刷技术 印刷展会 印刷词典 院校社团 印刷企业 印刷杂志 电子书库

新技术新形态集体亮相 中国(上海)国际印刷周开幕

更新日期:2016-03-09

全年产值900亿元,这是上海印刷业去年实现的又一突破。相较2010年的585.70亿元,上海印刷业在“十二五”期间产值增长迅猛。在上海印刷业中,民营印企产值占上海印刷总产值约60%。“这是上海印刷业新陈代谢的缩影,企业的自我更新带动起整个产业的升级转型。”对此,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这样评价。
  今天开幕的2016中国(上海)国际印刷周,成为上海印刷业新技术、新形态集体亮相的舞台。作为政府搭建的公共服务平台,全国各省市印刷企业纷纷组团参展,其中包括代表性的90家国家印刷示范企业和104家特色企业。江苏省作为首个主宾省,以27家企业的规模包下超过900平方米展区。15个国家及地区也将组团参观。“经历高速增长期,上海印刷业正迈入‘换挡期’。”市印刷行业协会会长李新立说,印刷周上闪现的上海印刷业新的增长点,正是“换挡”的动力所在。
  适应市场变化,积极谋求转型
  “商务成本高、环保要求高”,上海印刷业有一定劣势。企业为何要在上海做印刷?如何在上海做好印刷?解答这两个问题,是上海印企在“换挡期”必须要闯的关卡。
  绿色是转型的第一个关键词。2011年5月,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上海分中心和绿色认证检测中心在金山国家绿色创意印刷示范园区建立,这是全国首家绿色认证检测中心。与此同时,上海从2010年起探索采用柔印技术印制沪版中小学教科书。
  创新是转型的第二个关键词。柔版印刷成本较高,模板制造被国外垄断。上海新星印刷器材有限公司让橡皮布打上“中国制造”烙印,自主研发的绿色橡皮布30%销往欧美市场。
  “十三五”期间,上海将在中小学教科书实施绿色印刷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VOCs排放。“除了出版物印刷,柔版印刷更大的应用范围在食品等包装行业。目前,包装印刷在上海印刷企业中占比约70至80%。当这些企业都建立起绿色环保印刷体系,上海印刷业的国际竞争力将大大增强。”李新立说。
  钻进市场缝隙,提供延伸服务
  “早在上世纪20、30年代,上海的文化繁荣就与印刷业发展密不可分。”回溯历史,在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陈丽看来,上海印刷业的新一轮发展也是推动传统出版业转型的关键。
  近年来,上海大力扶持发展按需出版、按需印刷和个性化印刷,改变出版业先印后卖的传统模式,以适应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短周期的出版物印刷。去年成立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境外印刷品服务中心将建立四大平台,从根本上解决国内图书库存问题并为中国图书“走出去”奠定基础。
  “工业4.0时代,技术的发展将迅速改造这个产业。不久的将来,印刷业可能发生颠覆性变化。”李新立介绍,本届印刷周上,印刷“智能工厂”的展示和探讨将成为一大亮点。
  “印刷业要增强市场竞争力,必须提供延伸服务,在出版或商品生产链中,从单纯的供应商向服务商转变。”徐炯指出,市场需求催生印刷企业的各种转型方向和创新路径,作为政府主管部门,要做的便是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关注鼓励各类创新,并对其中的引领性项目加以扶持。“从做大做强这两方面来说,上海印刷业未来更主要的发展目标是‘做强’。换挡,换的是理念,换来的是上海印刷业保持新陈代谢的速度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