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楼破散、积习难返
台语古谚:“门楼破散、家故仍在”,现代人很难读懂理解其意涵,例如清朝皇帝用膳,每餐一百道菜肴,每一道都是山珍海味,但到了晚清国力式微时,朝廷没有钱却仍依循每餐一百道菜的古仪,尽管丰肴佳煲不再,只有皇上面前的四、五道菜是新做的,其他也只是做做样的摆出场面。一个曾经有过辉煌家世,只要路过其庄园的巨宅门楼的人们,都知道是某某人的府邸,但后因家道中落,无钱维修门面而落漆了!而住在门楼内的破落户,仍依前代或在富有时的习惯和做法威仪的度日,仍自认是往日的大亨、员外爷。这种傲慢不能随环境做改变,在资源丰厚的时候,也不曾思考以前或先代为何能成功,只是依循老方法在老的市场上运行,认为会有契机再出现,这种“守株待兔”希望会有意外收获的想法,也是惰性使然。
很多传统印刷同业的上一代父老们,他们都是全力以赴,日以继夜的用心工作经营,在1960年代,台湾当时的工人一天工作13小时是正常,也就是天上午4小时、下午5小时,晚上4小时是没有工钱,了不起给一碗面的“点心钱”,约当今的50元。但所有领孩子到工厂学艺的家长认为,小学、初中毕业没什么工资没关系,当孩子不做逃回家隔天又会被家长领回,家长对老板说:不必给太多休息,只要孩子能努力学习,将来能独当一面做老板就好了!这份精神绝非像政府给的一点点“小确幸”而已。所以目标明确、肯努力、肯学习,学历虽低但心少杂念,待3年4个月出师后,可独当一面、有好的工资收入时,自然娶妻生子或自立门户并不太难,所以这群由学徒做起来的学子们,懂得长年努力、懂得学习就有一身成就,加上在1970~90年代30年间,是台湾经济发展期,印刷、制版、加工业等都有沃土及良好的日照和雨水,可以丰收年年。
但今天整个环境丕变,不再有学徒也不再有人愿意到工厂来学好真工夫,自己出来创业、以“钱多、事少、离家近”这三安逸诉求做为最高指标,然而人们为自己去自私考量,原本也是没有错,但要形成这样的条件也要有其一定的基础,也就是对事业积极、对工作的贡献和不断的寻求进步,才能实现上述的愿望。今有很多印刷经营业者,在历经印前数位化变革,由DTP桌上出版系统达成CTF底片输出,又进步到CTP直接印版输出,接着是面对无印版的C to Paper数位列印的一个极大挑战,殊不知印刷业界的经营者们,有多少人在数位列印上下工夫做研究,从上百条不通、无法回收、无法赚钱的道路上,找寻可行的出路,以攸关自己事业的生死存亡,但大家似乎都轻忽危机的到来,很多人逐步面临经营不下去,而退出传统有版的印刷市场,这是十分可惜的;有的更受不了合版印刷业者抢攻市场,以及同业中相互抢生意,加上很多文化、广告、商业印刷式微之下,只有坐困愁城,但因早年有买地盖厂房,厂房土地仍值不少钱,因此一时间在周转上仍没有问题。
不论企业经营者或企业的员工,如果重新审视“企”字的意涵,它是具有高瞻远瞩、屹立不摇之意,把“企”拆开来上面是“人”、下面是“止(脚)”,表示一个人在踮起后脚跟看,有企盼、企足而待的意思。而不应将下面看成“止”字,因为把动态的企望变成静止不动,完全不符于“企”字的意涵,如果再把止字拆开先看“上”字,上字不只具有向上的积极性,而且上字如同一辆具有能往前推进的自走炮车,其攻击力自然十足,然后在上字后面加了一竖,这辆火炮车又有了一条天线,能对外联网收集来自天上、卫星的资讯,便更能发挥搜寻火炮的目标及精确定位,充份展现在人的驾驭下,企字所具有的行动、火力及资讯连通力量。
如果经营者把错误都归咎于他人或部属,而不曾思考自身已有多久没有再进修学习,其决策和命令当然会完全赶不上时代,且只想听好听的话而不想听到变革和有风险的创新因应提案,只因这些是令人惧怕和烦心,一个曾经打过胜仗的军人若退缩、畏战,即表示他没有赢的方法和策略,不是敌人太强而是他已没有“企图心”了!25年前看过瑞士洛桑管理学院的一篇经营文章,文中提到“从今之后,企业不是把以前的再做更好就够了!”以当时的时空背景,“精益求精”几乎是所有企业的圭臬,但为什么不够呢?因为在科技快速变动及资讯、通讯乃至于网路、云端的发展之下,印刷的前端资讯收集和传输可说是一日千里,印刷输出已经不再是在同一个地方,用大型的印刷机做大量印刷之后,再使用各式各样的运输、物流传送,这样的时代已经不具有竞争力,所以如何舍弃不具竞争力的生产方式,找寻或加入具有网路、云端传输功能,再以POD依需印刷列印方式,这将是变革的重点,若更新身边的平印机,再多色、再精致线数的印刷,其意义已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