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出版与印刷交界点
陈彦 现任中国印刷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任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北京科印传媒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在推动印刷出版产业融合、引领印刷出版科技进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08年,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10年,获国务院国资委“五四青年奖章”;2012年,获“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称号。
《中国新闻出版报》:从2000年7月在《印刷技术》杂志社任编辑,到如今身兼数职,您的工作一直围绕着印刷行业。您当初是怎样投入印刷工作的?
陈彦:做印刷对我来说是一种缘分。奔着学习最前沿的多媒体技术的目的,我选择并考上了北京印刷学院,其实离印刷是又近又远的,但因为有了这样的学院背景,在启动工作时,会按照印刷人的要求来要求自己。我最初进研究所做的是杂志社的记者编辑工作,这为我对行业整体把握和理解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中国新闻出版报》:近三年,您和印刷研究所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陈彦:印刷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是面向行业需求做技术开发与科学技术的传播推广。近三年,我们在绿色印刷、数字印刷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例如,我们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立项的国家重点绿色环保实验室等一些推动行业变革的机会。此外,我们的汉仪字库也在转型,现在已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提供全球90多个语种的文字显示服务。我们的传媒业务也在向着全媒体的方向布局和发展。
《中国新闻出版报》:多年来,您一直以媒体人、出版者、研究者、管理者等多重身份忙碌着,您是如何兼顾多重身份的?
陈彦:团队建设非常重要,任何一件事都不是一个人做的,我所取得的成绩也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能兼顾多重身份,是因为我有一个好团队,可以依靠大家的力量推进工作、化解困难。我的工作侧重在进行团队建设、研判行业方向与关注重点项目。
《中国新闻出版报》:您如何看现在的出版业、印刷业?
陈彦:这两个行业都处于转型节点上。今天的时代交流信息、沟通信息的方式和平台发生了很大变化,也给大家很多机会和挑战,大家都回到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出版业必须顺应时代要求,从内容生产过程、传播方式到读者互动方式,都拥抱与顺应这种变化。
因为技术进步和环境变化,印刷产业边界在模糊、在延伸。过去印刷仅仅是做加工,今天印刷企业不少做到内容端、服务端;绿色环保观念有较大提升,因为社会对于产品有安全性要求,印刷产业也有必要承担社会责任;过去印刷主要服务新闻出版行业,今天的印刷服务的应用空间更广泛,未来从网络印刷、包装印刷到功能印刷的发展空间都是非常大的,我对印刷行业的未来是乐观的。
《中国新闻出版报》:怎么样促进出版与印刷的对话和融合?
陈彦:我们看一些成功案例都是打破了产业间过去的边界,出版者、印刷者、发行方共享内容资源与信息资源,焕发了新活力。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识之士有远见地打破行业壁垒、勇敢尝试。出版社要持续改进出版方式,更好地服务于行业与读者。
《中国新闻出版报》:在纸媒受到冲击的情况下,科印传媒旗下印刷行业期刊阵营有何应对措施?
陈彦:目前我们的情况还是挺好的,发行量、广告收入等数据连续几年增长。当然,我们也感到了压力,我们常常问自己,我们是不是更好地契合了行业需要。现在我们不仅要把杂志做好做精,也要积极探索网络出版。在内容很好的情况下,渠道一定要通畅。科印网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略有盈余。我们也在手机报、微信、微博等移动媒体有了探索,近期在苹果商店上线了电子刊物《喷绘与设计》。
《中国新闻出版报》:您未来的目标是什么?
陈彦:我一直没有太多个人规划,有的都是基于工作的规划。我很珍惜每一次每一项工作机会,希望每一次都能交出一份对得起自己和大家的答卷。沉下心来认真做一点事情,是我过去十几年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支持和帮助,我觉得自己很幸运,也充满感激。
从工作角度说,未来期待为行业搭建一个成本低、沟通高效的电子商务贸易平台;希望我们的科研工作更上一层楼,做出一批真正带有独立知识产权、满足行业需要的好产品;同时希望每一个消费者都有机会直接用到汉仪字库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