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企应了解的国际碳排放管理模式
随着国际环保安全、绿色低碳呼声的提高,国际市场及客户提出的环保要求逐渐增多,要求越来越细,涉及范围也越来越广,对印刷企业的营运影响越来越大。当前国际碳排放管理方面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是企业碳排放管理、产品碳排放管理和针对办公室的减碳管理计划。
??? 企业碳盘查:ISO14064-1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已于2006年3月1日,正式公告温室气体管理和查验相关的ISO14064系列标准。对于企业而言,主要对公司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盘查核算,以确实掌握及管理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并依据其盘查结果,进一步推动温室气体自愿减量计划。根据ISO14064-1标准要求,碳盘查的范围包括三个范畴。
??? 范畴1:关注温室气体的直接排放,针对直接来自于提报组织所拥有或所控制的排放源,如工厂烟囱、制程、通风设备及组织所拥有/控制的固定燃烧源、制程及交通工具的排放。
??? 范畴2:关注能源间接排放,即来自于输入电力、热或蒸汽的温室气体排放。针对与输入/外购电力、热或蒸汽的产生所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来进行计算。主要指因输入能源的使用而造成间接的温室气体排放。
??? 范畴3:指其他间接排放,允许针对提报组织的活动结果所产生的其他间接排放来进行计算,是指因其他非因能源的使用而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如工作人员出差坐交通工具产生的排放)。
??? 产品与办公碳排放规范
??? PAS 2050是产品与服务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盘查标准,是由英国标准协会(简称BSI)制定颁布的,其目的在于协助企业管理由其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寻找其在产品设计、生产与销售等过程中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机会。通过产品的碳核算,我们就可以在产品标示其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各种温室气体排放量。
??? 在PAS 2050使用指南中,评价商品和服务的碳足迹可以从原材料、生产、分销、使用与弃置五个环节出发。在原材料方面,企业要向主要供应商收集纸张生产数据;在生产环节需要建立机台能耗数据库;在分销环节,根据产品的分销地核算产品运输过程的碳排放量;由于纸制品使用过程不涉及能源的消耗,在消费者使用时,碳排放量可以忽略;根据产品的生产周期及最终处置方式,核算产品处置阶段的碳排放量。
??? LOOP即低碳办公室计划,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推出的首个针对减排行动的项目。此项目旨在透过一系列的工具和指南,协助企业测量办公室活动的碳排放量,采用管理和技术方面的最佳守则,促进员工在行为上作出改变,并进行标签认证,以减少由办公室营运操作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 国际碳标签政策
??? 碳标签是为了缓解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低碳排放技术,把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利用在商品上加注碳足迹标签的方式引导购买者和消费者选择低碳排放的商品,从而达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气候变化的目的。
??? 目前碳标签政策试点领域主要有英国、德国、法国、瑞典、美国及日本等国,其中第一个推出碳标签的是英国碳信托组织。法国则于2010年7月12日通过法国新环保法案,要求法国市场上销售的产品需标注产品的环境信息,其中包括标示其整个生命周期(即从原料、制造、储运、废弃到回收的全过程)及包装的碳含量,把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在产品标签上标示出来,让消费者明确知道该产品将会对全球环境有多大程度的影响,该法案2011年7月1日正式实施。
??? 与此同时,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正在积极推进通过ISO标准来规范产品碳排放核算及标示要求,如ISO14067标准将包括产品的碳排放量化、计算、沟通及标示,正式将产品碳排放纳入国际标准化管理。
??? 印刷企业如何行动
??? 尽管现在碳排放管理并未纳入出口企业强制管理标准中,但随着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大,节能减排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如果要继续走出去,那么在碳标签及碳排放税等方面所带来的贸易壁垒,我们就不能不重视。
???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国际碳排放的贸易壁垒呢?其实无论是开展企业碳盘查,亦或是产品碳核算,其真正目的并不是在于如何核算,而是通过核算之后,找出碳排放最多的环节,并通过切实可行的减排行动来减少企业或产品的碳排放量,这才是关键。而一般来讲,在整个碳排放核算中,主要的碳排放量来自能源的消耗,故在短期来讲,企业的减排行动重点仍在节能工作上,而要做好节能管理,其实并不容易,我国将节能减排工作纳入国家“十二五”重点规划中,可见节能工作的重要性。
??? 印刷企业可以参照国家出台的能源管理体系标准GB/T22331-2012(等同于ISO50001:2011)进行企业全面能源管理,通过能源体系的推动,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两方面入手,在实现节能目标的同时,也达到减排的效果,同时,由于通过节能技术改造(如引入节能机台等节能设施),可以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加速生产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