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传统印刷业“刷”上文化创意的新色彩
随着文化越来越多地与产业沾上边,产业界对于文化的认识也越来越“丰富”.资料显示,2007年到2011年,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文化产业“新引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力日益凸显。除了培育新兴的文化产业,一些传统的工业园区也希望通过给园区注入文化内涵,搭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趟快车。
2011年12月,上海青浦现代印刷产业园区获得“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授牌,该园区用自身的探索走出了一条制造业融合文化创意发展的可借鉴路线。
从印刷产业到印刷传媒文化产业链
这里曾是上海市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如今,这里又成为上海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前沿阵地――上海青浦工业园区提出的口号是: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园。园区下属青浦现代印刷产业园区获得“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授牌后,有力助推了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化、专业化发展。
文化产业在这片制造土地上显山露水。
青浦工业园区成立于1995年11月,是经市政府批准设立的九大市级工业开发区之一。发展至今,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截至2011年底,园区累计引进企业5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2家、行业着名企业98家。园区形成了精密机械、信息电子、新材料和印刷传媒产业等四大主导产业。
上海青浦工业园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农着重向记者介绍了在良好的印刷传媒产业基础上建立的青浦现代印刷产业园区,园区一期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控制规划为10平方公里,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园区内具有相当规模的现代印刷产业企业达到20多家,年产值超过30亿元。世界印刷传媒业界的巨头相继落户,这些响当当的名字包括:全球三大出版集团之一、法国传媒巨头拉加代尔集团;中国最大的黄页印刷企业、财富500强出版和印刷行业排名第一的美国当纳利印刷集团;全球最大的印刷设备制造商德国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印刷企业之一中华商务联合印刷有限公司;国内最早提供专业安全保密印刷服务的企业上海安全印务有限公司;以及国内最大的图书配送企业上海世纪物流有限公司。整个园区可谓做到了印前-印中-印后全产业链覆盖。
徐农乐观预计,尽管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不佳,但“今年印刷产业企业的产值将突破40亿元”.比数字更让他高兴的是,“园区已经形成以德国海德堡印刷设备为主导的印刷传媒产业。产业集聚发展,产业能级在集聚效应下不断提升,上下游产业链配套日趋完善。”他举例说明,海德堡公司2005年选择青浦作为其海外第一家生产基地,几年来不断增资扩产,去年四期厂房竣工,与世界上排名领先的印刷企业美国当纳利、最大的切纸机制造公司德国波拉公司等在园区内形成了印刷设备研发与制造、印刷出版、设计包装、发行物流、专业培训等一条龙式的印刷传媒文化产业链。徐农表示,园区要做的就是提高整合度,理顺产业链上下游的关联,让企业不出园区,就能解决问题。据介绍,为海德堡配套的十多家企业,通过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合作,大大提升了产业水平,这些企业的发展整体上提高了顶级印刷设备的国产化率。
正是在印刷传媒等为主的支柱产业带动下,青浦工业园区在实体经济低迷的上半年也实现了业绩的大踏步向前。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青浦工业园区税收收入、财政收入、合同外资、到位外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双过半”.
印多一点文化,刷多一点创意
青浦的文化自信源于丰厚的文化积淀。青浦拥有长达6000年的“崧泽文化”,青浦的崧泽遗址是上海乃至全国考古界着名的文化类型,确立了“上海之源”的地位。
青浦发展现代印刷产业,也有文化根脉可循。有着百年历史的商务印书馆,其创始者就是青浦人夏瑞芳,印刷文化在青浦源远流长。
转过身往前看,印刷出版业界最新的动向是电子化,在电子大潮冲击下,出版业积极寻求转型发展。而这次转型,文化和创意将成为印刷产业展翅高飞的两翼。
竞争日趋激烈,印刷企业目前的生存方式无非两种:一种是低成本路线,一种是差异化路线。但是上海及周边地区的生活成本高企,走低成本路线,上海企业难敌其他地区的企业。而差异化路线则空间巨大,印刷企业可以在技术、品牌、文化创意上做文章。
据记者了解,青浦现代印刷产业园区内的龙头企业已经在这么做了。比如,常年印刷时尚杂志的某厂商已经拆除了劳动力密集的装订流水线,把这道工序外包出去,以便“腾笼换鸟”,把发展空间留给附加值更高的内容。再比如,不少企业现在已是印刷包装“一手抓”,园区内有一家企业就是为苹果公司产品提供从说明书印刷、包装印刷到最后包装全套工序服务的苹果产业链供应商。
印刷产业要提升能级,在文化创意这个平台上完美“演绎”既是一种被动选择,也更应成为主动出击。如果印刷品能在设计、印刷工艺、装裱等细节融入更多创意元素,那么,印刷业也就跳出了单纯的加工服务范畴。印刷企业的设计团队若能激活文化思考,就能“更上一层楼”.
园区内,一家韩国企业的实践为国内印刷企业跻身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样板。这家企业不生产别的,只做各类卡片,看似是利润很薄的产品,企业却因为在设计上的超强实力获得丰厚的附加值。企业为众多知名企业定制各类贺卡、邀请函等,目前,这家企业的设计团队由2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组成,他们可谓企业的“头脑核心”,可以说,只要这些“头脑”的创意不断,企业的生意就会源源不断。这个例子用事实说明,传统工业企业想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份子,首先要从自己做起,要有文化创意意识及行动意识,拿出优秀的作品来。
采访中,徐农反复强调,不仅仅是制造,还要加上设计和创意,印刷产业链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延长。据记者了解,青浦现代印刷产业园区为了帮助印刷企业提升能级,向上下游延展,本身在工作中也加上了“设计”和“创意”的成分。园区至今已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举例来说,园区在设计师等紧缺人才引进方面给予倾斜政策,提供住房补贴、人才公寓,并帮助解决子女教育问题。园区还特别重视“文金对话”,即沟通文化产业与金融体系,让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根据设想,园区还将设立创业基金,扶持一批设计公司在园区落户生根。此外,周继忠还告诉记者,青浦还有意打造一座印刷博物馆,用这种独特的文化方式助推产业发展。
毫无疑问,青浦现代印刷产业园区已经“制造”出了一个明媚的今天,关于明天,园区有着宏大的愿景。徐农告诉记者,展望“十二五”末,园区将建成集聚设计、研发、多媒体一体化功能发展的100亿规模产值基地,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具有文化特色的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