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机折书帖
折页机的种类较多,又各有其系列,因此机折书帖也随之繁杂,但所有机折书帖,是由手折书帖发展而来。讨论典型机折书帖并掌握它们的规律性,又是掌握现代折页机及其数码折页的前奏。
为了回避机折书帖繁复而冗长的讨论,故拟定能反映机折书帖的规律性和特征的、又以较为典型机折书帖,举例叙述于后。
机折书帖的基本概念
折页机的种类虽繁多,但就其折叠结构来说,其一,多由栅栏式结构和刀式结构,以及二者混合体的构成。其二,就所能的折叠毛坯大小而言,有全张和对开折页机,甚至还有八开机,它们各类中,又有各种系列。其三,对于机折书帖,各印刷厂家可根据、已有的折页机,制定出各折页机的折叠走向图,制定一个工艺规范,供操作人员按规范执行。
机折“折坯”的定位基准及其方位
什么是“折坯”呢?未经折叠的书帖,叫折坯或叫毛坯。定位基准是指工艺制作中,尺寸度量的临界点,或加工制作的标准位。
书帖在折页制作的过程中,书帖必须具有定位基准位,且机折的折坯,又必须有二个定位基准。有了基准位“折坯”才有可能折成——行对行和码对码的成品书帖,否则会是次品甚或废品。因此动态尺寸的边缘(参考第10页中有关所谓动态尺寸的概念。)不可作为基准位。
折坯的基准位,最好选择在印刷机的前向或侧向挡规边缘,另一个选择是在印张的开坯刀口的边缘。由一个书帖组成的印张选择前者,由多个书帖组成的印张则选择后者。二者都是利用布版(即拼版)的起点位置的变化,以及正反面位置的变化,藉以满足折页机对基准位方位的要求。
刀式折页机的折页原理
下图所示,为一刀式折叠装置的原理图。
刀式折叠装置示意图
“折坯”Q 是由一排传送带,将其传送至前向挡规A ,后又由拉规装置,拉抵侧向拉规B ,至此完成了“折坯”的定位,然后折刀D下降,促使“折坯”进入两个施转的摩擦轮(M1和M2)之中,如右页左上小图所示,在摩擦施转力的作用下,即完成了对折坯的“一次折叠”,其折叠后形态,如右页左上小图所示。
书帖之所以能多次折叠,起决于该折页机有多组折叠装置,如要求对折坯有n次折叠,则该折页机应有n个折叠装置,又由调整或仃用某些折叠装置,以适应不同折叠次数的书帖。
栅式折页机的折页原理
如下图示“折坯”Q是由一排斜辊轮(定向于侧向挡规B)传送至栅栏1中,当“折坯”的前边缘抵达挡规A1时 ,从而促使了“折坯”准确定位,受栅栏的嵌夹(其空间仅能通过一层纸)作用,在两摩擦辊(M2和M3)之间旋转力的作用下,如是完成了第1次折叠;继而“折坯”进入栅栏2的双层纸边缘抵达前向挡规A2时,则再一次促使“折坯”定位,仍受栅栏的嵌夹(其空间仅能通过二层纸)作用,在两摩擦辊(M3和M4)之间旋转力作用下,如红色箭头“→”所指的方向系 “折坯”完成第二次折叠的出口,其“折坯”经二次折叠后的形态,如下图中左上小图所示。
栅式折叠装置示意图
栅式折页机的折叠装置,随书帖的折叠的方式和折数的不同,亦可有不同的组合,有类似堆积木的方式,还可仃用一个及二个折叠装置,藉以达到书帖对折叠的不同要求,不过重组或仃用仍有一定局限性。
折页机的走向(行程)图
走向图是设计机折书帖依据的一个方面,它阐明了折页机折叠路线的行程,所以又叫路线图。折页机制造说明书上,应附有走向图。
走向图是采用机械略图的方式绘制的,是拟定一些简略符号,表示折页的路线行程,简略符号如右页所示.
走向图既然是表达折叠的过程,即折叠路线的描述,也可以用文字的方式,表述某折页机对某一书帖具体的折叠路线,其形式可以是:
C : 3/5 = 1→3→4→c
?这种形式,可叫走向折序式,或叫折序式,哪此式可以这样解说::
C: 是指折叠装置, 3/5 是该折页机总有折叠装置为5组,启用了3组,另有2组被仃用,折叠路线具体行程是:由栅栏1和栅栏3与栅栏4,依次完成3次折叠,然后书帖进(落)入收帖斗c中。
从折页走向图中,可以用一模拟折坯,核对折叠是否有误,从而确定折序式是否正确。这叫互动式的检校。“走向折序式”的文字描述,可在生产付印单上,作为技术指令下达。
下一章:ZY型折页机走向图
返回目录?? ?点击查看本书PDF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