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新闻 印刷技术 印刷展会 印刷词典 院校社团 印刷企业 印刷杂志 电子书库

珂罗版已快成绝响了

更新日期:2011-12-02

珂罗版Collotype印刷是一种传统的印刷方式又名「玻璃版印刷」,是最早的照相平版印刷之一,也是最高级的影像复制工艺,而今不只从事这门高级复制印刷工艺的人快没有了!就连懂得如何说明珂罗版工艺的人也很少。四、五十年前在台湾新竹有一家珂罗版复制工艺印刷厂,专做同学录书册复制,但因人工成本高已有好一阵子没有生产,因此,日本同业及台湾的珂罗版早在三十多年前就不再生产,而改由一般以PS平印版为主的印刷。

中国今仍有珂罗版的复制工艺,其层次比木刻水印更高,尤其在细致的线条和层次表现上,是其他版式所无法望其项背的,如今天所使用的平版印刷工艺,若用4000dpi达到600线以上FM网的解析表现方可和珂罗版相抗衡。

William Herry Fox Talbot珂罗版印刷早在1852年由英国科学家塔尔博特(William Herry Fox Talbot)发现,在有机胶状物质中如鱼胶、明胶、蛋白液、蜂蜜、阿拉伯胶或PVA聚乙烯醇等物质,经重铬酸盐处理后的膜层会产生感光硬化的现象,明胶则在温水或热水中可以溶解,若加入重铬酸盐之后就不再溶解,在感光后形成硬化并且具有亲油性,最为特别的是这种感光硬化明胶,形成多种程度的渐进式吸油脂墨性,曝光越多吸墨性越强,反之感光少硬化少也就只能产生吸极少油性墨的特性。

1855年法国人柏德范(A.L.Poitevin)以此为基础,在玻璃版上涂布重铬酸盐明胶感光层进行石版印刷新工艺;1865年德国人(T.Dumotay)又将重铬酸盐明胶感光膜层涂布在玻璃版材之上进行珂罗版印刷。直至1869年由德国慕尼克的摄影师海尔拔脱(Joseph Albert)发明。涂布在玻璃上的明胶所形成之细微皱摺微纹路,有如FM调频网的乱纹感觉一样,尤其与FM网第三代的「变型虫」形状最类似。珂罗版的制作必须使用连续调阴片,与老式的多层次腐刻凹版不同的是,凹版须使用连续调阳片晒版,曝光的部份是耐腐蚀的光部、中间调,而珂罗版是曝光部份形成印纹,所以要用连续调阴片版曝光。制版时珂罗版是以玻璃为基材,上面涂布以明胶液加入重铬酸盐或重铬酸钾的感光膜,然后和连续调(无网点的)阴片贴合曝光,形成没有网点的阶调式硬化,经水洗、烘乾就完成珂罗版印版。印刷时必须使用含甘油的液体做为湿润液,先行濡湿印版上的感光明胶膜,以保护非印纹部份的不吸附油墨,然后再用油性油墨上墨,就如平印一样未感光硬化部份明胶膜拒斥油墨沾黏,或中间调有部份沾黏油墨而一部份拒斥油墨形成灰色的印纹,只有完全曝光部份因胶膜完全硬化下,形成油性质地就没有吸附甘油水分能力。一旦上墨时,油墨就会大量沾附在硬化明胶处,少量沾附在半感光的地方,完全不在未曝光含大量甘油水份地方沾附。这样的印纹特性形成非常具有和银盐相片一样,没有网点却能用油墨层厚薄表现印纹浓淡层次的印刷方式。

珂罗版印刷是使用平台圆压方式印刷机,放置玻璃印版的定版版枱及印版玻璃的背面,都须十分的乾净平整,只要一小粒微尘就很容易在印刷压力下,因受压不均匀而产生印版破裂。由于珂罗版之印纹是以平印的水墨极性不同的拒斥原理来分辨,明胶膜直接与纸张接触,因此必须使用高级无毛躁纸面的纸张印刷,且珂罗版的最高耐印量也只有数百到二千份,无法做到十万、二十万份的大量工业生产,印刷机速度因印版耐印量小、设备效率低,也没有办法大量高速生产。印刷时的版面水份维持十分重要,因此,印刷室里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以70%为宜,若太乾则因蒸发快,耗用水份多造成印刷不安定,甚至因水份不足而发生乾斑不能使用。若湿度太高时,虽对降低水份蒸发有利,却不利于印刷纸张尺寸的安定性,使纸张纤维因吸湿而伸长,产生套印不准的情况。

珂罗版印刷品质最接近银盐相片,俱有无网点连续调一样丰厚的层次,而且因明胶膜纹路十分细致,平滑阶调质感极佳,但也容易因给水、给墨的多寡而产生印刷时浓淡的变化,但在印制相片、水墨画又俱有最传神的效果。而且在黑白版调为求有更好的阶调,使用黑色版、灰色(中间调)、淡色(光部调)三块不同版调印版,分三次不同中性色的浓度印刷,可以得到极佳的印刷版调再现及厚实印刷效果。也有人使用珂罗版做四色彩色或更多色套印印制,其最大优势是不用考虑各色版的网点角度,因为构成珂罗版的细致明胶膜褶皱很细又是乱数不会重复,印刷十次、二十次也不起网点理则性的错网网花。但印刷数量不耐久的印版、容易变化不安定的版调,要做彩色平衡十分困难。

总体而言,珂罗版具有非常好的解析力、版调再现能力,但制作流程只能靠有经验的人以手工方式去操作,是属于工艺生产无法做大量快速工业化生产,因此,在近三十年高速平印机发展下已逐步式微,而中国仍有不少人热衷于珂罗版的生产工艺,不少中国着名画作如徐悲鸿的奔马图,也以珂罗版复制出佳作,现在不仅中国木刻水印复制工艺少有人制作,连珂罗版这一门在1876年由日本传来的工艺,也快找不到市场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