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印刷包装展:你需要真正的国际化气质
疯狂英语创办人李阳先生曾有一句口头禅:I want to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Chinese(我要成为国际化中国人)。
时下不少国内的印刷包装展,动不动就打“国际牌”,事实上远远达不到真实的“国际化”,甚至连一点国际化气质都没有。 号称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和北京,举办的大型印刷包装展,往往为了“照顾”中国观众,在展会的各种论坛中,但凡中国人演讲的,即便其本人英文流利,也会说出一句“考虑到台下都是中国人,所以我就用中文了。” 既然是国际化大都市,那么全球最强势的语言,理应是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演讲者的心态想必多为善意,或者考虑到“照顾人群”,却忽略了一种本应有的国际人气质。换句话说,一个国际化大都市里的中国市民,如果永远只能听中文,这种国际化也就永远是口头禅。
就国际化程度而言,香港国际印刷包装展虽然规模小,但是却处处透出一种国际人的气质出来。比如说该展的开幕式和闭幕式,演讲者都用英文发言,而且没有翻译环节。在该展的论坛上,事实上现场中国人居多,演讲者也多数为中国人,同样是全部用英文演讲。
香港的国际化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从教育、展会等方面做起,至今,香港的小商贩都能以英文以外国客人进行交流,笔者在香港,多次在乘坐地铁时、在街道上看到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三五成群地、轻松地以英文互相对话。英文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先进的理念进入中国,例如,近期举办的On Demand China 2007展会,由北京华港与美国InfoTrends咨询公司举办,将享誉海外的On Demand展会首次带入中国,在一些细节上,笔者发现了可喜的接轨国际化的特点,在开幕晚宴上,参加晚宴者多数是中国人,不管发言者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统统都采用英文发言,而且不设翻译环节。
但很遗憾的是,在On Demand China 2007高峰论坛期间,但凡中国人演讲时,又统统以“照顾人群”为由,即便英文很捧,依旧以中文发言。
不少外国人在中国大陆参加印刷包装展,第一件事情,就是匆匆忙忙地寻找翻译;而国内的一些印刷包装展参展商,也因为听不懂外国话,往往错失促成交易良机;国内参观者在寻找国外产品时,因为看不懂、说不出英文无法与外国人交流,使得参展目的无法达到……“非国际化”的种种弊端,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
语言的国际化是展会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英文成为展会参观者听说的习惯,国际化展会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也许哪天,那些其实英文很捧的中国演讲者,会在演讲时,这样说道:虽然台下都是我的同胞,但是考虑到我正在参加一个国际化的印刷包装展,因此我必须讲英文……
那,这样的印刷包装展,才配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慧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