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是高新技术产业
近年来,我们常被企业、国际友人或政府部门询问:究竟印刷行业应该归属于传统产业还是归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对此,我们的观点清楚而明确——印刷行业是高新技术产业。
多门类的技术体系
目前,数字化已成为印刷技术发展的主流。数字化工作流程、数字化打样、自动制版技术和数字印刷正在被人们大力推广应用于现代印刷生产当中。这种数字技术包括计算机制菲林、计算机制版、计算机印刷等。如果联上在线印后加工设备,如折页机、配页机或订书机,则整个生产过程可实现全数字化,做到“数据入,印品出”。大量接受的生产业务通过电子方式、数字化网络和互联网站点来完成。印刷的传统含义已被突破,功能与效率有了巨大的提高,过去的“不可想象”已变成“易如反掌”。所有这些正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传统印刷观念和印刷行为。
如果说传统的印刷仅仅是一种单项技术,那么现代印刷则是多学科、多门类的技术体系,是光、机、电的组合。印刷技术已从以物理、化学为主的传统领域,转移到以电子、电脑为主的高科技领域,由经验导入向迈入知识导向。从概念上讲,现代印刷不再是传统意义的“printing industry”(印刷工业)。人们的知识水平、审美观念以及对质量要求的提高,促使现代印刷品除了是信息传播的媒体外,还应具有更高的艺术水准,所以国外已将印刷工业称为“graphic arts industry”(形象艺术工业)。更进一步说,电子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使印刷出版和电子出版能够联合生产印刷品和多媒体制品。所以今后对印刷业的全面称呼应为“print media industry”——印刷媒体工业。
概念上的更新使我们有必要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对“印刷”进行重新定位。近年来,国内外印刷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正在发生着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和重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数字化工作流程,以及印刷环保和绿色印刷已成为印刷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并迅速实现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印刷是艺术和文化的结晶,印刷科技具有高度综合性,所以印刷工业既是知识产业,也是当之无愧的高新技术产业。而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提出的印刷工业发展方针也明确地表明了中国印刷业要立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心——“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精美自动化,器材高质系列化”。
为了跟上印刷工业持续发展的步伐,中国印刷行业的工作者必须拓展设计艺术、机械电子、网络技术等各方面的知识,增长才干,才能达到从业要求。在印刷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应具有很强的技术背景,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尖端技术和设备,这包括从计算机工作站到彩色数字打样机,再到每秒钟飞速走纸10多米的轮转印刷机等。最典型的印前操作员必须要通晓至少13种不同的软件。而印刷机操作员则要操作和维护价值几百万美元的设备,这必然要求他们掌握电脑和数学知识以及机械和电子技术。印刷业的发展对现代印刷教育、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对于中国的印刷行业来说还应该加强企业管理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以科学技术带动行业的提升。
信息时代的先行者
印刷是为信息传播而诞生的,自古以来,印刷品一直是人类信息交流的主要传播媒体。各种各样的书籍画册、报纸杂志、有图文的包装材料等无一不是印刷品,由于其质感柔和、阅读容易、携带方便及包装装潢的功能等优点,它们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侣。可以说,人类的文化中有着世代相传的对书籍和其他印刷品的情感联系。
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其他的信息传播形式也相继出现:20世纪20年代出现无线电广播,50年代出现电视,80年代出现电脑,90年代出现互联网。多样化的媒体使人们对接收信息的方式有了多种选择。现代信息产业也由此而来,而印刷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产业必须包括先进的信息技术,比如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而印刷工业通过技术更新,已经整合运用了这些技术。在印刷生产中CIP4/PDF开放接口可以使印前、印刷、印后一气贯通,以数据形式传递印刷信息;在印刷出版中,卫星通讯、区域网络使印刷文件实现了远程传递,同一种印刷品可以在世界各地同步出版发行。另外,数据文档还可以使资源共享,将同样的信息既投入印刷媒体的生产,也投入电子媒体的生产。所以,印刷业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先行行业。
使印刷行业从传统产业中脱颖而出,跻身于高新技术与信息产业之间,这种观点目前在欧美、日本等先进地区已经逐渐形成共识。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协会正全力推动印刷媒体一体化进程,以促使印刷业全速摆脱传统产业的包袱,向高新技术及信息工程的高速公路迈进。不出数年,国际先进印刷产业将会是数字化、标准化及信息化的产业,中国印刷亦必将与国际发展兼容同步。
现代化的生产管理
印刷业从传统产业升级到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过程,其生产管理也需要提升。就印刷行业来看,很多企业都属民营中小企业,他们在成立之初所面临的情况与今天大不相同。过去,印前、印刷、印后各生产环节是分割开的,一道工序完成之后才进行下一道工序,在生产过程中的色彩控制、印刷前期准备、材料消耗、质量保证以及成本估算都比较难以处理和完成。如今,印前、印刷、印后生产一气贯通,要将传统的印刷作业提升到高新技术的印刷作业是一个革命性的进步,单靠提高个别设备效率或操作人员经验无法完成,怎样通过数据信息的流通来管理和组织生产是我们今天面临的课题。为此,研究人员经过不懈努力,开发出各种解决方案,将印刷生产的整个工作流程纳入数字化的轨道。
以印通(Prinect)作业流程管理系统为例,这个系统是把生产的所有环节组成一个网络,从印前到印刷再到印后加工,并将管理和生产结合起来,实现横向和纵向过程的连接。由于印通是模块式的系统,可以适合各种企业环境,所以用户可以方便地将印通结合到现有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当中,从而将所有活件的资料都集中到一个中心系统,促成管理、生产乃至监控过程的密切配合。
手工传递信息的印刷生产过程为:接受订单后,管理部门往往编制一份作业清单,按工序一步步地往下传,每个操作人员从中获取有关的产品要求,并按此调整设备进行生产。产品制成后,财务部门向客户开出账单。这个过程的不安全因素在于:管理者不能准确无误地及时了解作业的进展状况,具体处理订单的操作人员缺乏对客户的新要求作出反应的余地,生产完成后才能进行成本和赢利分析。
计算机传递信息的印刷生产过程为:接受订单以后,管理部门按产品要求编制出一份指挥全部生产过程的电子工单,这份工单包括产品规格、数量、用料、色彩管理要求、工序要求、交货期限,而且还可以自动完成成本估算。这份电子工单在网上迅速传达给所有生产单位,使各工序的操作人员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另外,印通还是一个开放式平台,它为客户和生产商都提供了终端,客户可以随时上网了解产品的生产进展情况,而且也可以提出更改要求。数据流通的优势使印前、印刷和印后的加工过程具备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一道工序所设置的生产数据同时被传递到其他工序,为进一步加工节省了时间增加了准确性。另外,数据流通还为色彩管理提供了最佳的解决方案,使印刷色彩始终保持一致,不受人工因素影响。
毫无疑问,此类先进的数字系统为印刷生产和管理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印刷将包含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成分。(中国新闻出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