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印件(三)
咖啡台书、消闲书、儿童书
我们每天接触的书籍,有学术性的著作,有艺术画册、有文学性的诗歌小说及剧本创作,有实用性的工具书,而最受欢迎的相信是有大量图片及摄影的各类消闲书籍,这类书籍其实是可有可无,书籍作者不大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不具备必读不可的实用价值,但是却有一定的读者群和不俗的销路,很多出版社都特别针对消闲书制作不同兴趣、不同主题的出版物,书本规格多为A4十六开本或以上。在西方国家将这类出版物称为咖啡台书Coffee Table Book。消闲书大多以时尚为主,例如时装、生活品味、家具、园艺、旅游、探险、摄影、汽车、游艇、水上活动、球类运动、美容、健身、滑雪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题材广泛而又不断推陈出新,这对于承印商来说,是一个取之不竭的宝藏。要制作一本消闲书其实所费不赀,没有财力雄厚的出版社协助,个人是很困难才制作出具专业水平的作品。多年来香港制作的消闲书以欧美、澳纽等国为主,十多年前若往外地旅游,有机会浏览当地的书店,最当眼的消闲书十之七、八在版权页内可见Printed in Hong Kong之字样,最近数年已大多改为Printed in China,由此可见,香港的世界印刷中心地位已逐渐迁移到国内。
消闲书一般文字不会太多,但是图片及摄影非常重要,图片精美是消闲书的销路保证,所以出版社聘请了专业摄影师和平面设计师来提高制作水平,采用幻灯片摄影的年代,需要印刷商提供价廉物美的扫瞄分色服务,香港在这方面一向都位于领先优势,愈来愈多以分色制版专业服务的公司,分担了印刷公司的工作,更有效率和更有成本效益,不单止价钱廉宜、质素优良,大多是全日24小时轮班生产,起货非常迅速,一些制版公司更扩大服务范围,直接接洽外国客户代为分色打样,将完成的底片寄往欧美等地的印刷厂去,说得俗一点,便是香港的分色公司「连汁都捞埋!」。1990年代,摄影及制版逐渐数码化,扫瞄分色需求日渐减少,这些分色制版公司业务也首当其冲,一些分色公司与印刷公司合并,也有一些自行购置印刷机转型为印刷厂,不变的是消闲书籍长做长有,仍是香港印刷业务的一个主流。
香港多年来都是印制儿童书籍的生产基地,在1980年之前多数只印制薄本精装、平装和骑马钉儿童故事书,另一类需要裱纸、模切、黏贴的幼童板纸书Board book、揭页书Flap book、立体书Pop up book却较难获得订单。1980年代以前,中国大陆仍未曾改革开放,香港工人工资比较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高愈一倍,一些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手工成本偏高,无法与新、马等地竞争。直至1980年代中期,大陆落实改革开放政策,欢迎港商投资设厂,提供大量廉价土地和劳动力,工资比新、马等地又廉宜很多,一些来料加工厂更特别加开生产线,主攻手工纸制品市场,儿童图书加入大量组件,不单只阅读,也有发声、闪光、可录音、可变色及装配了塑料玩具的综合技术制品。至此全世界的儿童图书逐渐转移至香港及珠三角地区生产,一些儿童图书印刷厂在大陆厂房聘用成千上万工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儿童书和纸品印刷基地。
商业印刷、直销邮件、广告
香港是一个很有活力的商业社会,除了传统的文化及文仪印刷、新闻纸及期刊印刷、包装印刷、防伪安全印刷、而牵涉品种范围最广泛的便是商业印刷,有某些印刷厂更特别专长于某类印刷制品,采用的生产方式亦最多元化,本地需求很大,例如香港作为一个金融中心,与金融业务相关的财经印刷品多不胜数,每逢新股上市便须于极短时间内印发数以百万份之股份申请书,也要印刷详尽数据的招股书,一些大型招股活动更会印刷大量的招股说明,公司上市之后,必须每年印制年度报告书。
另外一种本地业务为主的商业印刷品便是与地产业务推广有关的售楼说明书,早期的售楼书印刷较为简陋,多由建筑师事务所俗称「则师楼」所设计提供的楼宇平面透视绘图,并将楼宇模型拍摄成照片,以单张彩折方式或者骑马钉装成小册子。香港地少人多,土地缺乏,建筑物向高空发展,地产业务在香港是高增长及高回报的投资业务,利润高了连印刷售楼书也不惜工本,一些大型的地产项目更增加篇幅和放大书本以容纳更多内容,设计及印刷得非常华美,令人有逢宅必豪的感觉。
以出口为主的商业印刷便是商品型录Catalogue,本地虽然也有一定的需求,但以种类和数量来说自然比不上欧美国家,一些普及而有宠大销售网络的商品型录印刷数量可超过一百万本,最普通的冷门商品型录印数也五千至一万本以上。欧美等国地大物博,人民的购买力强大,除了现在颇为流行的网上传销之外,彩色印刷精美的产品型录是最佳的促销媒介,特别在展销会内派发给买家,成效显著。像美国及欧洲这样的幅源广阔国家,个别推销员很难接触到目标买家,借着邮政发达,很多促销活动便可通过邮递方式进行,因为这类促销邮件太多,令人讨厌,便称之为垃圾邮件Junk mail,事实上直销广告仍以邮递为主。
最早寄发大量直销邮件direct mailing相信是《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和《时代周刊》Time,大概于1960年代该两本刊物已分别由香港凸版印刷公司和大日本印刷公司以轮转八色印刷机印刷,不单供应刊物给香港读者,也由香港供应亚太地区读者,两者都以长期订户为目标,于是便相继制作大规模的直销邮件攻势,又以《读者文摘》的直销邮件最有份量和多姿多彩,除了推广杂志外,《读者文摘》也同时推广出版其它类别的工具书、消闲书及故事书,也制作音乐唱片及录音带等。时代集团也不只出版一本刊物,并于1970年代在香港印制时代生活丛书中文版,这些出版物通过直销邮递方式也有不俗的销路。笔者于1970-1980年代曾经同时为这两份杂志社承印直销邮件,也可以说是直销邮件的印刷专家。一般推广产品的直销邮件都包括外寄信封、推销信、产品彩折、订购单和回邮信封,后来为鼓励收信者开启信封阅览内容,又在邮件内放入赠品或者抽奖游戏。
近年来许多私人屋苑禁止未经批准的派发广告宣传品,但是不能禁止邮差将广告类邮件派发于信箱内,直销邮件通过邮政署的「邮政通函」服务(无须收件人姓名和地址,由邮差派入每户信箱内),仍然每年有所增长,根据香港邮政署的周年报告,「邮政通函」在2005年已派出接近一亿份,仍未计算印上收信人名称和地址的邮件。
在欧美各国直销邮件是大批量生产的印刷品,已采用先进高速有多种附加功能的邮发联机生产系统,由制版印刷、套入附加物或者商品样本,甚至以数码喷墨方式打印个别收件人的姓名和地址,也可制作回邮封和自动密封邮件。由连动生产线完成的邮件,已可直接交给邮局投邮。这种生产线价值昂贵,若非有大批量生产是不值得投资。虽然如此,香港的直销邮件市场甚为活跃,也有将制作完成的邮件运送到欧美当地才交邮局投邮,但是这类订单都是比较小批量印数的邮件。
1980年代富城印刷率先引进一条邮件生产线,该条由瑞士公司设计的微型邮发系统Mini Mailer是印后加工一部分,集合了折纸机、针线、滚压、切边、涂冷胶、热熔胶胶边、尼龙版打印及糊贴密封等多种功能。虽然称为微型邮发系统,但却占用数千呎厂房,体积甚为庞大,由此可以想象外国采用之邮发生产线规模了。二十多年来,邮件生产线也已不断改良,机器体积逐渐缩小,功能逐渐增加,最新的邮发系统可以逐份邮件打印及编码,没有两份印件是完全相同的。很多银行、财务公司、公共机构、信用卡公司、政府部门和慈善机构已采用自动邮发系统来编制月结单、账单、报税表、股息和筹募善款。
说起广告许多人便联想起海报Poster,海报已有非常悠久历史,古时称之为告示例如中国历代氏族征战、朝代更替,战胜一方或新统治上台都要出告示安民,又有颁发新令或通缉逃犯也须于公众地方张贴告示,早期由文书抄写,元宋代雕版印刷盛行,已用雕版大量印刷,中国印刷博物馆收藏了一块清兵入关之后的安民告示木雕印板,可知满族人已善于利用印刷告示。
广告便是在公众地方张贴的宣传品,像早年的戏院广告,因为要让人从很远的地方已清楚看见,便聘请广告画师绘画大幅面的剧照和戏名吸引观众,因为体积庞大,需要分割多份画面来绘画,再组合安装在戏院高处,工程颇为繁复,现今已可采用大幅面喷墨打印,无须人手绘制,也有特大打印机可一张巨幅打印无须接驳。今天各位在建筑物外墙看见的悬挂式巨幅海报,大部分是喷墨打印,所用物料除纸张外,也开发了适合长期在户外悬挂的其它物料,例如布料、塑料物料及合成纤维物料。户外广告也愈来愈多采多姿,在交通流量高如汽车隧道出入口和人流最多的地铁及火车沿线车站内,也是最多巨幅广告的展示点,其中一些地铁和火车站内的广告是以丝网印刷印制而成。一种流动形式的户外广告是将交通工具包装起来,如公车(巴士)、电车、出租车(的士)、渡轮??等等,也有在地铁或火车车厢内黏贴的广告。现今的广告物料日新月异,一些可单面透视的物料,专用作流动交通工具广告,打印后用以张贴在玻璃窗上,坐在车辆内的乘客仍可观看窗外,但是车外观众却见到全车包裹的广告画。
另外在户外最常见的纸张广告便是海报,早年之海报也是戏院广告为多,其次是成药和饮料,现今的广告种类繁多,可说无所不包,甚至政府部门也要利用海报来通告政策和教育市民。海报印刷是历久不衰的一种有效宣传方法,特别是香港早年没有电视广播,一些偏远的新界地区仍接收不到电台广播,但是在村内公所或在村口附近张贴一张海报,便连老人及小孩也知道所需传达的讯息。
有一段时期,香港的海报印刷近乎泛滥地步,一批专门承包糊贴海报的承包商,每天深夜至凌晨时分出动,在人流最畅旺的地区,分头张贴海报,除贴于地盘围板、空置店铺外墙,因为银行大多星期六下午及星期日休息,有时连续数天公众假期,也让人在门外及外墙贴上层层迭迭的海报,一些银行门外经常被人贴上性感女郎的娱乐场所海报,也成为城市一景。
在战后初期,香港政府曾严厉规管印刷及张贴海报,因为海报有宣传性,所以曾规定海报必须印上印刷公司名称和地址电话,方便若有投诉便可根查,自1970年之后这规定已名存实亡,甚至政府印制的海报也没有承印,唯独与有关各级议会的选举海报和宣传品,却严格执行必须加上承印公司的名称、地址、电话和印刷数量。
地图、街道图、旅游地图
地图及相关产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上的一种必需品,由每天出门上班或上学的交通路线图、在地铁出口的地区街道图以至大学校园内的院舍分布图都可以说是地图相关产品。而每一国家地区的地图是主权的象征,所以必须根据国家地政或国土部门颁布的标准地图印制,若不小心遵从规定,随便印制客户交来的地图,一旦发觉出错,在国内便可能受到禁制及处分,在香港虽然可能不必受处分,但是也会招来投诉及指责。学校教科书的地图更加小心,特别是国界和地方名,一经误刊便受千夫所指,出版社也可能招致损失,曾经有一日记生产公司,在日记本内加印了世界地图,该地图是向外国地图公司购买了版权,却没有留意地图中台湾名称竟是FORMOSA(台湾受荷兰殖民统治时的名称),因而受到严厉抨击,不得不将地图全部更换。
自古以来,地图是统治者的管治和军事必需品,据说最早的地图是在土耳其出土的一幅壁画,约绘于公元前六千年,中国发现最古老的地图是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三张绘在帛布上的地图,约绘于公元前168年,当时已采用多种颜料绘制。现存于北京图书馆内最早的刻版印刷的地图,是南宋杨甲所编的《六经图》其中的《十五国风地理之图》,我们不大清楚古人怎样测绘地图,从古图之中所见,地图大多贯穿了河流,然后在附近绘出山型,估计当时倚靠船只从上游顺流而下沿途测绘,再在沿河两岸分段步行或骑马往高点观测绘成。图片虽然原始简陋,但已具备地图的标示功能,可方便行旅和作军事用途。中国清朝时已有铜凹版印制的中国地图,康熙帝于1718年刻印《康熙皇舆全览图》及乾隆帝于1770年委托传教士向法国订印《乾隆十三排地图》,以表彰他的十全武功。
西方的早期地图受宗教的影响,十二世纪的欧洲地图以圣城耶路撒冷为中心点,将世界在圆环内划分为三等份,以圣经中挪亚的三个儿子来命名,寓意世界由欧、亚、非三大洲组成(当时仍未发现美洲和大洋洲),三大洲就像一个英文T字藏于O字内,所以那时期的西方地图称为T & O,其实中世纪大多测绘是由西班牙及葡萄牙航海人员的航行记录和探险家的行程记录描绘而成,掌握了航海地图便可以不断地扩张版图,藉海上武力侵占更多殖民地,略夺更多资源。今天的地图测绘,借着空中摄影和卫星图片已非常精密准确,甚至在丛林中的步行小径也可准确绘出。
香港开埠初期仍沿用国内出版的地图,许多原有地名由清政府至今仍没有改变,故此我们今天观看百多二百年前出版的香港地图,也不感到陌生。自英军占领香港之后,军方的测绘师便负责从新测绘地形,勘定边界,直至殖民地政府执政,才交给政府测量部门和地政部负责测绘和印制港境地图。
早年的地图全由人手绘制,为了精确表现地理环境、特征和相关数据,可能需采用多达十几个专色来印制,因为地图不可以相等比例1:1绘制,所以必须先按比例绘制缩少的轮廓图〔黑版〕,再逐一盖上描图纸,以笔勾勒出要分拆之色调,愈多颜色表示地理环境愈准确。一些大幅面地图超出了印刷机的最大面积,必须将地图分开两幅甚至四幅来印刷,再将之接合起来。地图不单只显示地理地形,也可以显示地球资源、军事布防及人口分布。虽然测绘技术已非常先进,特别是军事地图更要比较民用地图精密百倍,军事领袖可藉地图标示作出定位攻击,但是最近仍发生两宗致命事件,其中一宗发生在波斯尼亚战争期间,美军战机采用旧军用地图而不幸误炸南斯拉夫的中国大使馆,造成了严重的伤亡和破坏,也引起两国的外交纠纷。另一宗事件发生在以色列入侵南黎巴嫩期间,以色列军方也声称因为采用了不正确的军事地图而误炸联合国观察员办事处,做成了一位中国籍联合国观察员的死亡事件。
市面上有世界地图、国家地图、城市地图、乡郊地图等按不同需要而绘制。现今地图绘制已容易得多,借着计算机软件的帮助,无论绘图修改及局部着色都轻而易举,也不用很多专色印制,大多新版地图也只用四色印刷。
事实上最实用的地图是方便旅行人士的驾驶地图,特别是一些幅源广阔的国家,公路四通八达,没有地图的帮助便很难快速到达终点。香港最受欢迎的地图是分区街道图,香港虽然细小,但是人囗众多,城市街道复杂,城市及新市镇发展快速,所以每年出版的最新全港分区街道图亦有不俗的销路,分别由民营出版社和香港政府地政署出版。但是印刷数量最多的地图,应是香港旅游协会印制免费派发给游客的旅游地图。
除了由地政署和出版社出版的地图集是以书籍制作方式,也有印制不同大小规格的挂图,可以装裱后悬挂在墙上,也有制成卷轴型式或制成立体地球仪。论最实用应是折迭式可携带的轻便地图,这些地图须采用梭折式折纸机折迭而成。为了更耐用及防水,一些折迭式地图已采用合成纤维纸synthetic paper来印制。自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开发之后,将来有可能逐渐取代传统地图的部份功能。
互联网日渐普及,已有不少网站提供世界各大城市地图以供下载,包括香港地政署亦已将地图数码化,供市民下载,一间地产代理公司亦与地政署合作制作网上分区地图,为此使用纸张印刷之地图也日渐减少。若有一天香港所有汽车全部装置接收卫星定位系统,那香港街道图便无须以纸张印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