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新闻 印刷技术 印刷展会 印刷词典 院校社团 印刷企业 印刷杂志 电子书库

吕进发 光阴的故事

资料来源:《台湾区印刷暨机器材料工业同业公会创会成立60周年纪念特刊》 更新日期:2008-12-04


    本站创办人林和安先生(左三)与吕进发理事长(左四)于TIGAX 08庆祝晚宴合影

第一次见到台湾区印刷暨机器材料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大然伊士曼彩色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吕进发的时候,我的脑中马上闪现出“鹤发童颜”4个字。吕进发有一头雪白的头发,唇上还有一撇雪白的胡须。大家都爱说,年龄是一笔无价的财富,想当初吕进发只身来到台湾,只是一个毫无背景的鲁莽少年,光阴的剪刀手,就这样在一眨眼间裁切出了一个人的生命剪影。
  风柜来的人
  吕进发1932年出生在福建厦门鼓浪屿海边,生于厮,长于厮。直到1949年,当驻扎在自己家乡的国民党部队要撤退到台湾时,17岁的吕进发抱着一个少年对外界的好奇,一个人跟随他们,渡过金门,来到和故乡一水之隔的台湾。
  台湾导演侯孝贤曾有一部代表作《风柜来的人》,讲述的是来自海边小镇风柜的4个少年,他们百无聊赖地打发着自己的青春,并不满意平淡的乡下生活,向往繁华的都市,于是结伴来到了高雄,虽然喧嚣的都市也并未给出他们想要的青春答案,主人公还是在一连串的变故下最终收获了成长的故事。
  吕进发也像一个风柜来的人。来台北后的最初一两年,吕进发投奔在基隆的哥哥,然后北上台北闯荡。在台北,吕进发结识了很多跟他一样从内地来到台湾的年轻人,“厦门、晋江的很多同乡都到台湾来了。后来朋友介绍朋友,又认识了来自北京、河南、山东的一些朋友”。
  在来到台湾的最初几年里,吕进发就和这些同乡们同吃同住。这些年轻人用他们的友情实践着乌托邦的梦想。“那个时候我们那一群人都没有家庭,共同租用一个房子,一个房间住了七八个人,有的早来有的晚来,谁有工作谁就去工作,领到薪水大家都在一起花,没有人担心未来”。吕进发和他们一起出门,找地方打打工,帮人家做做事情,各种各样的短工收入一直是吕进发那时的生活来源。
  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吕进发有机会进入酒家从事管理工作。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他辗转台南台北,在不同的酒家之间跳换,也在这个过程当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那时台湾最有名的东云阁酒家也曾经在吕进发的操盘之下。
  台湾有特殊的酒家文化。在这个鱼龙混杂的地方,当经理的吕进发指挥若定,那个从风柜来的少年变成了圆熟的青年。不过,好结交朋友的性格始终跟随着他,也成为他最大的财富。
  恋恋风尘
  在吕进发做印刷之前的这些年里,还有一段当兵的经历。1953年,台湾政府第一次征兵开始,正值青年的吕进发应征入伍,不想在兵营里收获了他的终身幸福。
  在兵营里和吕进发睡上下铺的是一个台北青年。由于礼拜日可以探亲,家里人常去探望他,他也会叫上孤身一人的吕进发一起去,在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的一大家探望团里,战友的大妹妹林秀卿和吕进发认识了,两人通过交往增进了了解,最终喜结连理。
  吕进发和太太相差两岁。结婚时,在电台唱歌的太太是娘家的经济支柱,也是演艺红人。太太的多才多艺对吕进发一直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十几年前,吕进发和太太一起去参加朋友的宴请,席间,台北的一支小有名气的南音乐队做即兴演唱,清丽柔曼的词曲、缠绵深沉的旋律,一下子抓住了夫妻二人的心。从此他们夫妇俩便与南音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这对神仙眷侣把业余时间基本都投入到台北南音学会的排练、交流、演出的事务中去了。吕进发和夫人在台湾组织“闽南乐府”南音社,1982年他担任台湾南音协会理事长,几年来多次带团回内地交流献艺。1985年至1986年带团到东南亚巡回表演,1 9 8 9 年至1 9 9 1 年带团到厦门、泉州、晋江等福建地区表演。林秀卿更是南音演艺水平日进,现已成为南音学会的主要演员连两双儿女亦被熏陶成母亲的忠实听众,一家人沉浸在古朴优雅的氛围中其乐融融。
  最好的时光
  吕进发在青年时代,讲义气、为人热情、头脑精明,还有一种胆大的特质。这种品性的人,总是能够吸引一班朋友,而吕进发之所以能够走进印刷行业,也就是因为结识了一位当时台湾顶厉害的人物——侯有利。“侯老先生是我的恩人”,这位当时台湾的纺织大王,其地位相当于今日台塑董事长王永庆。
  侯老先生和吕进发结缘是因为前者在开发一块土地的时候遇到动迁问题,吕进发的岳父是这块地的看管者,这件事最终也由吕进发出面做了一个完美的了结。
  事后,侯老先生拿出了一大笔钱来答谢吕进发,并没有什么家产的吕进发将这笔足够买一幢房子的钱退给了侯老先生。吕进发认为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本来作为看管者也应该为土地的后续使用做好准备。
侯老先生为这个小伙子的举动感到迷惑不解,但同时又很欣赏他的义气,就是这样,吕进发变成了侯老先生的朋友。
  有了这个忘年交之后,侯老先生每次一到台北,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给吕进发,询问他的近况,看看有什么可以提供帮助。时间长了,侯老先生劝吕进发不要在酒家做了,希望他寻找长久的安身立命之所。
  随后,侯老先生将吕进发安排到自己的公司上班,草莽出身的吕进发在公司里很难找到自己发挥价值的位置,也无法忍受按部就班的上班生活,终于做了一段时间后就辞职了。不同个性的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吕进发生性自由,爱热闹,爱交朋友,他的这些特点都更适合在生意场上发挥。其实,吕进发是个很有生意头脑的人,经营酒家的时候,他就十分爱动脑筋,如何找人来捧场,如何争取大客户,他都很有一手,闲时也总是爱琢磨没有本钱得怎样做,有了本钱又能怎样做。那个时候,吕进发投身商场已有十余年,他又何尝不想更上层楼。
  有一次,吕进发帮一个印刷厂的两个股东排解纠纷,事后双方都想拉吕进发合作。其中一人向吕进发建议,可以去争取味王公司味精包装盒的业务。吕进发对印刷一窍不通,又没有本钱,合作唯一的资本就是拿到业务。恰逢侯老先生又来台北,第一通电话照例是让自己的秘书打给吕进发。吕进发便照实说有朋友拉自己做印刷。侯老先生问:“你欠本钱吗?那你来拿”,吕进发说:“不是不是,欠你交代一句话就好了。你不是味王公司的股东吗?”侯老先生说:“是啊!我是那里的大股东啊。有什么事你就跟我讲,你会做味精吗?”吕进发说:“我不是做味精,是要做装味精的盒子。”
  侯老先生将吕进发介绍给味王公司的采购员,此人虽不敢得罪大老板,但也不想破坏自己的利益链条,所以就一直借口吕进发是新手而一再搪塞,在随后的8个月里,始终没有拿过任何业务给吕进发。
  这期间侯老先生好几次打电话给吕进发关心进展:“吕先生啊,印的东西有没有赚到钱啊?”与一般人的惯常想法不同,吕进发并没有向侯老先生告状,因为他笃定自己有一天一定会做到这个业务,所以也没有必要将自己与采购员的关系弄僵,于是就对侯老先生讲:“有有有,谢谢你帮忙,我最初第一次做有一点困难,现在慢慢做就好了。”
  果真,还是吕进发这个善意的谎言让事情有了转机。侯老先生到味王公司开股东大会,特意让董事长叫来管印刷的采购员,握住他的手表示感谢。侯老先生的感谢是诚心诚意的,采购员却吓变了脸色,因为自己并没有给吕进发业务。虽然不明就里,但采购员也很清楚吕进发没有交了自己的底,让自己在上司面前难堪。
  采购员诚惶诚恐地出了办公室,马上就给吕进发打电话,作为对吕进发“够意思”的回报,发给了他一笔20万元台币的业务。
  这就是伊士曼彩色印刷公司第一批活件的来历。这笔活件的利润吕进发并没有放进自己的口袋,而是顺应当时的商业文化习气,全部转送给了那位采购员。
  那时候的吕进发也许不懂什么C R 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但却把这种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不仅和这位采购员成了好朋友,还在他的家人中间也建立了稳固的亲和力。慢慢的,味王公司印刷供应商由4个变成3个,由3个变成2个,最后只剩了伊士曼一家。
  最初,吕进发的客户只有味王公司,这一个企业的单子就是伊士曼的所有业务量。后来,吕进发又逐渐拿到了味全、津津等味精品牌的包装盒印刷业务,“有一段时间在台湾印刷界很多人都说,我是做味精盒子的大王”,吕进发笑谈。
  这里面,味精盒子大王和津津味素的合作最耐人寻味。津津味素的一位股东本身有印刷厂,所以本来只有三分之一的包装盒是由伊士曼来承印的,不过,津津陷入经营上的危机之后,股东本身的印刷厂怕拿不到钱也不敢做了,伊士曼全部接手过来。
  吕进发的铤而走险换得了一份高利润,成为伊士曼第一桶金的重要构成,另外,“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吕进发也得到了津津的高度信任。当津津挺过危机,原来的印刷厂又重对津津趋之若鹜时,津津的采购经理在董事会上发脾气说:“危机时你们股东的亲戚都跑掉,一个不剩,不是吕先生一直支持我们到现在,有我们今天存在吗?现在还讲什么给这个做给那个做,谁都不能做!”
  虽然现在已经不是“味精盒子大王”,但伊士曼做味精盒子起家的历史还留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即便是今天的大然伊士曼,也还有一部分味精公司的业务呢。
  命带追逐
  那个将吕进发引向印刷领域的朋友,在1963年与吕进发合伙经营后不久就因志趣不同离开,吕进发在1966年独力创办“伊士曼彩色印刷公司”,资本是新台币30万元,家当是2台手排机,经过2年后改为3台半自动化机器,业务当然就是味精盒子。
  味精盒子做了四五年,在1968年,吕进发尝试参与教科书印刷的竞争。当时的台湾教科书编印质量都很差,当局决意改善这种状况,提出“精编精印”的口号。在教科书印刷厂置换的过程中,吕进发和伊士曼找到了进入的缝隙。国文课本的出版方要找当时台湾一位知名画家做插画设计,又要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到最终作品,吕进发凭借自己积累的人脉关系找到了这位画家并成功地说服了对方,因此“搭车”拿到了教科书的印制任务。
  当局对教科书印制的硬件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1968年3月初,第四届亚洲印刷会议在台北举行时,特别在南京东路四段中华体育馆举行印刷展,有台湾、日本、瑞典印刷机参展,吸引了不少岛内外参观者。吕进发闻讯也赶去开眼界。展品之中海德堡单色印刷机产量极高,印制精美,让他魂牵梦萦。无奈有心无力,因为以当时伊士曼的经济实力,还难以负荷这么高的成本。不过吕进发胼手胝足,每日为梦想而努力,印刷厂的家底慢慢变厚;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并与夫人林秀卿商议之后,吕进发终于勉力凑足了300余万元新台币,买下了一台双色海德堡印刷机,这是当时全东南亚运转的第一台双色型海德堡印刷机。
  在印刷这个行业,一台领先的设备所能创造的竞争力不言而喻,这也正是大家愿意花钱购进最先进设备的原因。有了这台令日本同行都羡慕不已的海德堡,吕进发顺利地将伊士曼的业务领域扩展到更广的范围。
伊士曼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通道。1971年,因为业务量的扩充,伊士曼迁至新址,新厂扩充设备,购入海德堡双色机2台并淘汰旧机器,资本额增至1200万元台币。1977年,公司更名为大然伊士曼彩色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大然伊士曼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这从大然的几次增资可以清楚地看到。1982年,大然伊士曼增资到2500万元台币;1988年,为了满足业务扩大的需求,再度增资至4500万元台币;1994年12月,再增资到8800万元台币;1998年,大然伊士曼的资本额跃升至2.25亿元台币。
  伴随这种成长速度,大然伊士曼的装备也在不断扩充。与最初买设备的懵懵懂懂不同,吕进发对设备与企业经营之间的关系理解得越来越深。
  他通过对市场的观察,认定只有全自动化、连续作业的生产,才能满足新一代客户的需求。1982年,大然伊士曼又一次成为全岛第一,引进第一台日本三菱四色机,营业范围随之扩大到教科书、杂志、海报、目录、纸盒及各类精装书。1987年,为提高服务质量,添购秋山高速自动轮转机,淘汰海德堡双色机。1989年,添购三菱五色机。1994年,第三次成为吃螃蟹的人,购入台湾第一部德国K B A五色机,转速高达15000转/小时,同时购进两台日本三菱双面五色轮转机。1997年,购入两台日本三菱五色机,淘汰原来的旧机器。
  因为台湾的本土市场容量有限,所以很多印刷企业都选择业务的多元化发展。1998年,大然伊士曼又做了一次“全台湾第一次”的事情,购入全台湾第一部德国高速(13000转/小时)S i t ma收缩膜机,开始承接包装收缩业务。2001年,购入3部L型高速收缩膜机、胶装机、书衣机、贴名条机等设备,扩大产品业务范围。
  据《中华印刷通史》记载:“台湾不少印刷厂商也兼营纸张。”大然伊士曼的后续多元化发展也顺应了台湾这种独特的业态特点。大然伊士曼踏入内地的第一步就是以纸张贸易的方式。1999年,他们在广东省东莞市成立纸张贸易部专责华南地区纸张贸易买卖。紧接着第二年又继续进发长三角,于上海成立上海大榕贸易有限公司专责华东地区纸张贸易买卖。
  吕进发曾经在一次活动的致词中表示,现在的印前、印中、印后流程都已经迈向数字化,并且发展快速,但对印刷业者而言一味追逐硬件的投资与竞争会增加许多成本上的压力。业者面对此一趋势该何去何从,值得大家共同探讨。吕进发对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认识始终体现在大然伊士曼的建设上,1997年,大然伊士曼就成立了计算机组页系统室;2000年,大然的信息部导入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升级至大然伊士曼信息系统第四代。
  1989年,在台北三重市光复路工业区,大然伊士曼的新厂以及公司落成启用,建筑面积2000坪(1坪约为3.30378平方米),除了新添印刷设备外,还增加了装订环节,奠定了从印前到印刷再到印后的全流程服务基础。这是一个企业从小到大的每步路程。吕进发也不再是那个站在味王公司的采购办公室里连一个样品都拿不出来的门外汉了,在台湾的私人印刷企业中,吕进发是一个有相当影响力的人物,大然伊士曼则是一家不可小觑的竞争对手。
  吕进发时代的大然伊士曼,高峰期每月的销售收入能够达到1亿元台币以上。1999年,吕进发全心从事社会事务,大然伊士曼旗下的印刷板块——大然伊士曼彩色印刷股份有限公司由二儿子全权负责,出版板块——大然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交给了大儿子。
  儿子的大玩偶
  很多年轻人知道大然,并不是因为它的印刷业务,而是因为它的动漫出版业务。对于台湾和深受台湾影响的内地漫画迷来说,将大然比喻为动漫的耶路撒冷也许并不过分。
  吕进发的大儿子吕墩建是一位资深漫画迷,在高中时就已经开始参与漫画出版的生意,为了让儿子安心读书,吕进发替儿子处理漫画出版业务。儿子的玩具到了父亲这里变成了事业。1977年成立了漫画出版事业部。1988年成立了大然文化开发事业有限公司,专责漫画出版。
  出于对漫画的热爱,吕墩建非常关注台湾本土的原创势力,创立漫画新人奖,并在大然旗下的周刊上专门设置了刊登本土作品的版块,如今台湾漫画界赫赫有名的游素兰、林政德、高永等都是在那时候出道的。
吕墩建大学毕业后,吕进发重又让他负责起这块业务。和父亲一样,吕墩建也很有商业天赋。大然文化开发事业有限公司成立后,吕墩建制定了一个方向,将公司定位为报纸、新闻通讯稿、杂志、有声出版品、书籍之出版与发行兼各种书籍、杂志之印制经销买卖,还有各种文具用品之印制经销买卖,使大然能够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文化传媒公司,而不仅仅局限于漫画出版这一块,这种经营广度充分显示了吕墩建的远见和理想,事后大然的飞速发展也证明了他的商业头脑确实相当精明。
  吕墩建以一个漫画迷的眼光挑选了很多日后成为经典的作品,对市场把握精到。这也让大然一度成为台湾第一大的漫画出版公司,每月要出500多本漫画,总印刷达150万本左右,其时大然的员工数量更是达到350人左右。
  在多元化的道路上,大然是走得比较远的台湾印刷企业,大然的出版事业曾经远远超过印刷事业。现在,出版事业板块下面还有大晨图书和香港同德书报社,业外投资更包括超级电视台、大然建设和蓝天建设等,且跨足食品业及大五金工业等不同的领域。
  “大道自然。”这是书法家启功老先生给大然伊士曼的题词。我想,这4个字也包含着吕进发对人生、对生意、对印刷的理解吧。
  公会执杖人
  2006年5月,台湾世新会馆内,吕进发作为7位得奖人之一,领受了台湾第一次颁出的“台湾印刷产业贡献成就奖”。这个奖是由台湾经济部技术处、工业局指导,印刷工业技术研究中心及中华印刷科技学会所主办的“第一届印刷高峰会暨台湾金印奖颁奖典礼”的一部分。主办方颁出这个奖,目的在于表彰在印刷产业做出杰出成就的先进人物。作为台湾目前最大的印刷业组织——台湾区印刷暨机器材料工业同业公会的执杖人,吕进发的获奖实至名归。
  早在1969年,吕进发就成为第十二届台湾区印刷工业同业公会(2001年更名为台湾区印刷暨机器材料工业同业公会)的常务理事,在此后的32年里,他连任8届常务理事。因为参与公会工作多年,吕进发已经将公会成员视为自己的“家人”。“我当了20多年副理事长,公会每一个人、每一个理事、每一个上年纪的、年轻的,我都知道他的脾气、知道他的个性,他还没有开口我就知道他要讲什么。”
  在吕进发的60岁生日上,公会的几位理事一致认为,是时候推举吕进发担任公会的理事长了。1992年5月,吕进发正式被推选为第二十届台湾区印刷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1995年,吕进发再度当选第二十一届公会理事长,2005年,吕进发又当选为第二十四届公会理事长,2008年5月连任第二十五届公会理事长。
  吕进发担任理事长做的第一件大事,当数推动了财团法人印刷工业技术研究中心的建立。1993年6月,公会与经济部工业局配合,各出资2000万元新台币,成立了财团法人印刷工业技术研究中心。印研中心自1992年筹备、1993年正式成立以来,一直秉承亲切、热心、诚恳、创新、扩散的经营理念,配合台湾政府印刷工业的发展政策,促进产业的升级。中心从事印前、印刷、印后技术的流程改善辅导,印刷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及办理人才培训课程,推动人力素质的提升。近两年,中心强化现有的油墨实验室设备能力,力图提供更多的品质检测服务,另外印研中心增设印前色彩相关软硬件设备,发展色彩实验室,进行各项色彩实验。此外,印研中心也将朝信息网络整合及承印材料科技应用领域发展,且加强跨领域人才的征聘及各项专利申请与应用。
  在财团法人印刷工业技术研究中心举行的十周年庆祝吕进发在“第一届印刷高峰会暨台湾金印奖颁奖典礼”上吕进发多次接待内地及香港的同业对台湾的参观访问联谊会上,时任印研中心董事长的吕进发坦陈,中心成立之初,设备和人力相当有限,即便如此,中心仍然秉持着为印刷产业升级全力以赴的心情,倾力发挥所有的力量与有限的资源。他也希望,中心今后能以更前瞻的技术研究成果来引领业界开创未来。
  吕进发在公会理事长任职期间,一直致力于推动两岸四地印刷业的互动和交流。海峡两岸印刷界的接触,始于1985年在香港举行的第三届世界印刷大会,时任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理事长的王益率领75人中国印刷代表团同台湾文化大学李兴才教授等50多人的台湾印刷代表团首次在香港相聚。虽然没能赶上这第一次,但是在公会为政期间,吕进发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两岸印刷业的相互交流,多次接待内地及香港的同业对台湾的参观访问。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名誉理事长武文祥在回顾两岸印刷界近年来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时,认为其中最引人注目、难忘的是双方从1992年开始,在筹建中国印刷博物馆的整个过程中,卓有成效的合作。1993年12月,以吕进发为团长的台湾印刷代表团一行,参加了中国印刷博物馆奠基典礼;1996年5月,吕进发理事长和张云轸总干事,中华印刷科技学会李兴才名誉理事长及陈政雄理事长等一行专程到北京参加中国印刷博物馆落成典礼。以中国印刷博物馆筹委会台湾办公室吕进发、黄毓麟、许瀛先生为首台湾印刷七团体会员联合起来,与印刷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热心人士,先后筹资超过200万元人民币,并提供了数以百计的印刷精品和有关史料,无偿支持中国印刷博物馆的建设。
  而最近一次,吕进发代表台湾印刷同业,将100万台币的四川震灾救灾捐款带到了内地,他说,“捐献两字不敢讲,表示我们一点很小很小的心意啦”。两岸印刷业的同心一力,再一次得到体现和证明。
  另外,吕进发十分支持与内地印刷业交流合作,特别是组织台湾印刷业以展团名义几次参加中国国际全印展和其他大型展览会。2006年第二届全印展,约30家台湾厂商以整体姿态亮相W3展馆,颇受瞩目。这是台湾展团首次以大面积来内地参展,之前台湾厂商的参展“都是分散的,没有组织的,有很多买家要找台湾展团都找不到”。
  这让多年来带领台湾厂商参展的吕进发感觉遗憾。因此当有人提议可以由公会出面组织时,吕进发积极奔走,突破阻碍,耐心磨合,终于促成了台湾厂商的整体参展。“我希望,通过这次历史性的突破,两岸的交流更进一步。”
  2003年,重任理事长后,吕进发做了很多促进公会团结的工作,他也期望能够将更多的台湾印刷企业凝聚到公会这个大家庭中来。“业必归会”是公会为自己提出的目标,台湾大大小小的印刷企业大约有7000多家,其中有一两千家是公会会员,这些基本都是台湾印刷业中大型的、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多年来,台湾的印刷企业也有了很多的变化,随着台湾制造业西进内地或者因成本优势转移到内地的企业越来越多,吕进发有意为这些在内地的会员提供更多的服务,建立彼此间更容易联络的渠道。
  现在吕进发带动公会着力推动的,还有台湾教科书印制政策的改良进程。如果能够为教科书印制争取到一个更开放公平的环境,将是很多会员的福祉。
  2008年恰逢台湾区印刷暨机器材料工业同业公会成立60周年。回顾60年的发展,吕进发深有感触:“我们公会60周年不简单啊,那么一大家子人有缘在一起不那么容易啊。”60年来,公会对于印刷技术的提高、人才培养及产业发展,均有非常显著的功绩。60年之后公会的路,即今后发展的方向,将集中在具有高附加价值的工业印刷及包装印刷等,而业界必须高度运用高科技与材料技术,才能在这些项目抢得市场先机。
  同时,吕进发对产业联合也增加了很多想法:发展热门印刷技术,除了印制上的关键技术之外,更需要与其他相关产业跨领域技术合作、人才知识交流,才能相辅相成达到双赢。
  可以想见,在吕进发的率领下,未来台湾区印刷暨机器材料工业同业公会将以“高附加价值及创新印刷技术”作为辅导产业发展主轴,协助亟需转型、技术创新的厂商一臂之力,继续架起跨越不同产业技术鸿沟的桥梁。
  目前,两岸关系出现了重大的积极变化,经贸交流正常化措施正在渐次开展,在这种新形势下,两岸四地印刷界的交流也定当更加深入。今年公会60周年,也恰逢台湾作为东道主举办第六次两岸四地印刷业交流联谊会,吕进发和公会都愿意尽最大努力,进一步加强业内合作,为中华印刷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