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书柬:台湾的公平交易法在保护消费者
茂丰前辈、鸿建兄
个人虽然从事印务也有四十多年岁月,多数日子是在研发和生产方面,业务是较弱的一环,但今天却是以业务挂帅的时代,先要找到合宜的市场、客户,再以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去生产、服务和交货收款,不过在买方和卖方两边追求一样都是利益,但算盘打的却不同。以售价也就是印刷品成交价格来说,我们印刷厂卖方是以售价减去制版、印刷、纸张、加工装订、品检、装箱、运费及营业成本后,想得到尚有盈余的利润空间,反之客户却把我们印刷品售价当为成本,用它的广告效益、出版收入或其它用途等等价值,减去他们从印刷厂买入成本、制作成本、配送成本、资金利息等等,才是他们的利益,所以这些印刷品能否创造出价值?成为印刷品使用客户最关心的关键因素,如果花五万元印制型录能成交五百万元生意其利益可不小。而印刷厂往往对于如何为客户创造有价值印刷品,没深刻体认,而坐失一个重要的服务和自我创造价值的机会。大的方向如配合时代流行色彩或图案设计,合乎潮流版本的建议,小的是如何方便客户使用的包装安排,如何快速有效为客户配送。五月份前往日本参观凸版印刷公司的邮递包装线,上百种印件可做上万种组合,依每一个单一订户喜好需求搜页集装他所需要的型录集,不会多装也不会少装,成为一种重要的配送服务,看来核心技术是在于自动配送机器设备,结果只答对一半,客户档案管理及数据保全不外泄,才是最核心技术,因为一旦有事发生,不只这个委托者会走人,其它商誉损失也是很难计数的,所以买卖双方如何相知创造更有利的商机是十分重要。
台湾有公平交易委员会,是属于部级单位,对于垄断、哄抬物价有积极正面管理作用,像几家石油公司同时提升燃油售价,受到联合哄抬处份,对于中间太高的剥削而影响售价也有过取缔,也因为造纸业比台湾印刷业强势,以前造纸业是对印刷业关起门来予取予求,到1980年代中期纸张关税下降,纸业界才惊觉到好日子不在了,2001年两岸同时加入WTO之后,台湾在2004年依承诺降低所有进口纸张关税到0%,纸业界面临生存危机,现在希望借由反倾销的控诉,对特定纸张进口课征惩罚性关税,用以抑制进口纸量,今天台湾铜版纸有35~40%是使用进口货,反之台湾生产的铜版纸也要有40%左右出口,代表品级和价格各取所需的台湾纸张市场自由化。
近四、五年台湾印刷品外销,除2006年稍有下降外,都维持一定的年成长。不管是直接外销或以外销包装材料、说明书的间接外销品,都受到欧洲环保及安全卫生严格法令规制,甚至于不只油墨成份连制程及材料都要写明,没有违反欧洲的各项安全和卫生规定才能销售,这些规范对世界各地想销往四亿多人口的欧盟各国之门坎上增加许多限制。台湾政府对印刷产业在VOC排放,不论凹印、平印认为使用一定数量油墨(约每月500公斤)厂家,都要征收空气污染税,问题是未设工厂登记证的商业执照厂家, 却在范围之外,造成不公平竞争,尤其不同印刷方式及干燥方式,其VOC排放量也相差数十倍之外,对利润微薄的印刷同业,尤其是有正式工厂登记的厂家更是雪上加霜。政府招标采购法的修改下,一味以低价者得标方式决标,有人戏说只有算错的厂家才会得标,所以由政府带头降价风潮,自1990年代中期之后,某些印刷品价格只剩三分之一,得标下来的价格只够买纸,所以不少业者对最大造纸厂投资、并购某些大型印刷厂,为生产纸张找通路深不以为然,但要查实据似乎也很为难,所以在立足点上有不公平竞争存在。
教科书印刷历史,由1960年代之前是活版印刷业的摇钱树,到1960年代之后平版印刷取而代之,1967年教科书在蒋介石先生下令精编、精印下,从黑白到彩色,价格也上升60%,使得不少平印厂利润一片大好,奠定台湾经济奇迹时代,印刷业是为后援重要基础,也因为印刷业太仰赖教科书,所以经营者不去想开拓很有挑战性的外销生产,等到七、八年前教科书由单一部编本改为民间发行,印刷业失掉一大票有利可图的生意,今年说教科书又要改回单一部编本,教科书承揽价格却被各级地方政府下压10%,听了心都淌血,在现今什么材料都涨,能源、纸张都上涨,却要下杀教科书价格公平吗?有一天没有人想印或印出很糟的教科书来,苦果还是回到学生身上的。当为社会接触面极广的印刷业,一方面安全、卫生、环保的维护是我们的责任外,另一方面以合理的价格和生产成本创造合理的利润,不能杀鸡取卵或哄抬价格才能生存经营下去,而且必须在新媒体竞争中求生存,另外一方面也恳求印刷品、包装用品使用者,给印刷业有生存发展空间的价格,上下游何必相煎太急,唇亡齿寒也非双方之福。印刷产业面临科技应用和转型挑战,如何度过重重变革,是印刷业领导者、经营者责无旁贷的任务。要说公平嘛!印刷业因投资很大、回收很慢,大家品质差异又小,实在很难在节节下滑的价格中谋取利益,所以只有创造新市场及新供需才可能有比较好的生存空间,若不思改变也只有等着被淘汰了!
「印刷人杂志社」发行人
陈政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