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企业如何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一、影响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进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已成为提高印刷企业竞争力
的有效手段,但有些印刷企业在认证后不能有效巩固成果,并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影响印刷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 企业最高领导层对认证的思想认识,是最关键的因素和先决条件,他对质量工作的态
度、作为和知识水平,影响着质量管理实践的成败,将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产生最直
接的、决定性的影响。ISO9000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眼睛向上(针对管理者,而不是眼睛
向下),要求最高管理层的积极参与和实践,而我们一些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却“充分授权”
,委托别人代管,使之对质量管理工作的关注和参与程度严重不足。
2. 质量管理与企业缺乏系统性融合。一是ISO9000标准中许多管理意识没有与TQM结合,
渗透到企业各个角落,即没有从质量保证向质量管理延伸;二是未能结合企业的实际和自身
的特色形成持续提高产品实物质量的机制,形式上虽与标准对应,而实际却割裂了业务流程
,导致控制目标不明确,质量点失控。
3.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的合理性及实施状态。一些企业的质量手册,从内容到形式,千篇
一律,显然是为了紧靠标准而刻板地照搬已有版本的结果,而且很容易将ISO9000的要素及其
衍生的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机械化。管理的中心无形中转向了检查质量记录,分析统计图
表,在体系质量监督审核的有形无形笼罩下,为获取统计数据和质量记录,在企业范围内形
成压抑感和弄虚作假,一些职工将注意力集中在捏造数据、记录上,而非努力地去更好工作
。
4. 企业的管理基础差。从我国企业管理现状看,管理松懈、纪律松弛,有法不依、有令
不行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质量管理的角度看主要表现在:缺乏专业的质量管理队伍;缺乏对
质量管理培训教育的正确认识和经费投入,导致企业观念陈旧,人员素质下降;不少企业尚
未建立科学的和以顾客为中心的质量改进和创新机制;不少企业尚未建立顾客决定质量管理
的理念和以市场为导向的质量管理战略。
5. 贯标认证的培训不到位,有死角,有误导。如单纯为证书而认证,反映企业对
ISO9000标准的一知半解和不善于结合自身实际有效地开展工作,如果建立文件化体系不是为
了执行和实施,而是作为形式上的道具,将从根本上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6. 认证市场的不规范。认证咨询机构作为有明确法律地位的第三方实体,是为社会提供
服务的市场中介组织。它在提供服务的同时获得收益而生存和发展也是一种国际惯例。在一
些发达国家,由于有完善的市场治衡机制,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公正性、权威性并没有因自
身创收而受到影响。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市场环境,并不完全具备这种机制,导致目前认
证机构的商业化行为严重而缺少制约。一些认证机构采取不正当手段抢占市场,扰乱认证秩
序,使本身严谨的认证工作流于形式。结构导致了低水平的审核、认证咨询“一条龙”以及
随意的发证和收费等现象,这是影响有效性的致命问题,必须坚决杜绝。另外,认证机构的
监督检查(军品半年一次,民品一年一次)的方法是每次抽查几个要素,对审核的不符合项
,一事一议,不能系统反映问题,一些企业当然就事论事,缺乏系统性的整改。因此,质量
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依赖外部的推动力是非常有限的。
7. 某些新闻媒体对认证的夸大和误解,什么证书是国际贸易和市场的通行证,通过认证
可使企业质量管理达到国际水平云云,导致相当部分经济主体盛行短期行为和追逐短期利益
。表现在企业经营管理上是急功近利,对质量经营发展和战略缺乏长远规划。在质量认证上
表现为不重视基础工作,形式主义十分严重,认证后对如何建立结合自己管理实践和适合本
企业产品特点的持续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大多数企业根本没有打算和计划。
二、我国部分印刷企业在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质量观念不适应。一些企业对质量的理解仅停留在传统的“狭义质量( 指产品质
量、工程质量、运输质量、服务质量,其核心要求是质量的符合性) ”和“广义质量(指产
品质量+工作质量,其核心要求是质量的适用性)”阶段, 没有建立以满足顾客要求为目的
的“全面质量”的现代质量观念,因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2. 质量意识急待提高。一些企业领导只注重市场开发,对质量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少数企业领导从未参加过质量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没有直接参与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
量目标,企业的基础管理逐年滑坡,员工质量意识普遍下降,产品质量低劣。
3. 全员参与程度偏低。企业员工对质量管理的参与大多是被动的,主动关心企业、
积极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情况不普遍,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强有力的群众基础。
4. 缺乏超前的质量战略。由于部分企业领导介入质量管理活动的程度不高,自我感
觉良好,不通过质量战略的创新适应市场和顾客需求的变化,使企业失去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
5. 质量管理手段落后。部分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局限于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质量检
验仍是控制质量的最常用的手段,未能真正实现与市场的对接。
6. 没有建立互利的供方关系。许多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伙伴
关系,影响了相互之间在市场分析、产品开发、过程控制、质量改进等方面的支持、参与和
合作,降低了企业的经营绩效。
7. 持续改进的动力不足。持续改进要求企业建立长期的奋斗目标,并依据目标,不
断地改进企业的管理,以满足日益变化的顾客需要。但不少印刷企业只注重短期效应,企业
领导关心的只是自己任期内的政绩,企望立竿见影,“杀鸡取卵”,给企业的发展留下巨大
的隐患。
8. 质量责任不明确。许多企业的质量责任制不健全,没有把质量职能切实分解和落
实到每一个部门和岗位,并明确他们的质量职责。使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质量责
任制难以落实。
9. 质量文化建设滞后。由于大多数企业没有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及时培育企业的质
量文化,造成企业的质量管理照抄标准的多,与实际相结合的少;有共性的经验多,个性化
的少;“两张皮”现象多,融合提炼的少;挂在墙上的图表多,持之以恒有效应用的少。
10. 质量认证效果不明显。少数以收钱为目的的认证和咨询机构,为了追求更多的客
户,放松了对企业的要求;而以取证为目的的部分企业追求的是表面的形式,放弃了ISO
9000族标准的精髓,难以建立起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三、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对策建议
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原则的应用。重视客户需求是推动体系的建立和持续改善的原
动力,目前,大部分企业对“客户满意”的理解较为表面化,没有明确的方法去判断客户长
期或短期的要求,客户档案只贮存一般资料,对分析、归纳客户期望和市场趋势作用不大。
要考虑建立客户满意度调查系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如:调查表法、问卷调查法、抽样调查
法、产品结构法等等,有效识别客户明确和潜在的需求,将客户需求转化为一系列的标准或
规范以实现需求。产品的技术标准是产品生产和检验的依据,加强工序过程的控制,确保技
术标准的实现,并通过各种手段满足这些要求。
2. 充分发挥全员的作用。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企业之本,企业质量经营成败的关键在
于企业整体员工素质的提高,应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的构建,提高各级人员的质量意识,业务
素质、事业心、责任心、职业道德以及适应本职工作的能力。
3. 优化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减少过程浪费,必须对流程进行整合优化和重新设计,
并加以规范化,完成整个业务流和工作流的构建,形成稳定的运行秩序,带来管理效率提升
。流程的优化与再设计必须对现有的过程进行分析,识别瓶颈点、浪费的环节等等,明确需
改进的核心过程,建立过程评价指标和过程实现目标,为流程的优化与再设计提供依据。
4. 树立不断改进的思想。为了进一步提高质量体系的符合性、适用性和有效性,质
量体系从建立之日起,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坚持以培训为质量体系运行的中心任务
。质量体系的运行和改进离不开人的参与和管理,加强培训可以减少漫长的磨合期。ISO
9000标准的宣导和职业技能培训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对管理层人员,应加强ISO 9000
标准的宣导,使其完全了解质量体系的作用,掌握如何实施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学会用质
量体系进行管理和评价,对技术人员,应加强与其专业相关的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这是发
挥其专业技能的重要保证;二是加强内部质量审核。只有通过内部质量审核,对质量体系作
出诊断,对已查出的不合格及时纠正,对潜在的不合格有效预防,才能使质量体系步入良好
循环,形成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我改进机制;三是搞好管理评审。对质量体系的重大问
题进行讨论和解决,是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不仅要解决好评审输入,还要解
决评审的输出,这对于管理评审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只有准确地理解和运用ISO 9000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建立“以客户为中心
、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中集质量管理体系,才能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获得长期的竞争
优势,赢得客户的信赖与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