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新闻 印刷技术 印刷展会 印刷词典 院校社团 印刷企业 印刷杂志 电子书库

书刊印刷企业面临淡季的应对策略

资料来源:中国印刷物资商情 更新日期:2008-06-06

在经济学领域中的淡季和旺季,是指生产或交易等经济活动总量高低的季节性差异。这里季节的含义,并不是原来意义上严格的3个月,而是指大致几个月的一个时间段。具体到内地的出版印刷市场,书刊印刷的旺季大致在每年的5~8月和11月到次年1月,淡季一般则在每年的2、3月和9~11月。
那么,产生印刷淡季和旺季的原因是什么呢?内地教材一般分为秋、春两季,各类教材集中印制。其中,秋季教材约占教材总量的六成以上, 一般发到印刷厂的时间多在5月至8月上旬,要求送书时间一般不晚于8月中旬;春季教材约占教材总量的四成以下,一般发到印刷厂的时间多在11月至次年1月,要求送书时间一般不晚于次年2月中旬。
内地教材的总量虽然只占印刷品总量的一成多,但在印刷活源中却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在旺季时段,有的印刷厂承担的教材任务甚至超出该厂总的生产能力,所以教材一付印,各厂就不得不开足马力,两班人马顶三班使用,大搞连轴转——连续、疲劳作战。虽然大多数情况下这样也完成了任务,但难免萝卜快了不洗泥,使得产品质量不尽如人意,而且设备、人员都属于超负荷运转,设备要缩短寿命,员工身体也透支,有的中途就病倒了。当旺季一过,生产任务又即刻锐减,有的印刷企业只好把设备罩好,给员工放假。尤其是2006年,由于定价问题教材晚付印一个多月,各厂又都不敢承接其他任务,只好屡屡催促、叫苦不迭。从宏观上看,印刷企业为满足教材集中印制的需求,必须配备远大于平均值的各类资源,从而造成书刊印刷企业平均开工率的不足,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印刷工价的一路下滑。

应对教材淡旺季的思路和措施

针对教材印刷淡旺季现象,作为直接受害者的印刷企业在实践中采取了不少对策,也有一些很好的很有分量的建议,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够重视、研究和行动,以从源头上改变现状。
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就是要有充裕的时间均衡制版、印刷、装订。根据政府的要求,教材在课前到书,这是我国出版印刷业必须完成的政治性任务,不能有丝毫的含糊,那就只能由政府有关部门规定提前教材截稿和向印刷厂交付的时间。比如可否将秋季教材的发厂时间提前到4月,最好是3月;将春季教材的发进行错峰填谷式的发厂计划安排——在教材高峰期少发活,在教材低谷期多发活。比如:北京每年的图书订货会和全国图书节的举办时间,应当选择在教材旺季的后期,以便出版社拿到订单后正赶上在教材淡季时发给印刷企业印制。作为以教材为主的出版社,更应当有意识地为教材让路,而不要因为人为的计划、指标的限制,使得非教材编辑为完成某时段的任务,也来和教材拼抢有限的宝贵时间。
2.在教材本身运作方面的一些办法和设想。比如:出版社的发行部提前向订户了解订货意向,尽早签订合同,向出版部提供印数;也可以打破按批次提供印数的做法,做到实时提供、一单一供,便于出版部及时安排生产;对于有把握的订货,尽量提前预印;对于印量大的教材,可以视订户的需要实事求是地分批印制、分批交货,而不做无意义的周期要求。
3.在印制质量合格的前提下,不断增加教材印制企业的数量,使单个印刷企业承印教材的比例下降,也是不少教材出版社明智的选择,这样做对印刷企业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营销策略非常有益,有利于趋向均衡生产。

个别印刷企业淡季和旺季的应对

尽管我们可从各层面、各方面对印刷的淡旺季进行调控,但无论从理论上分析,还是从实践上观察,个别印刷企业的淡季和旺季状况虽不一致,有突出和不明显之分,但绝对的均衡总是不现实的。那么个别印刷企业又该如何应对淡季和旺季呢?我们也有一些建议。
1.依据出版印刷市场状况和本企业具体条件,明确在时间序列上均衡生产的原则,要求营销业务部门尽量均衡承揽印刷业务。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承接境外订单,以弥补淡季生产任务的不足。
2.为达成均衡生产的目的,确定本企业生产和承接各类产品适宜的比例。如教材、期刊和一般图书的比例可各占三分之一等。这样即使在教材印刷旺季,也为其他产品留有尽量满足非教材客户最低需要的生产时间,以便教材印刷旺季过后,非教材客户能够继续供给印刷任务。
3.加强出版印刷市场供求状况的采集工作,加强与兄弟印刷企业尤其是周边企业的沟通与合作,以便在淡季和旺季时互相调剂余缺。
4.尽管采取上述措施,作为市要有效利用淡季,做好提高本企业竞争力的积累和储备工作,以利于旺季时尽量多生产,弥补淡季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