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装制作 散发书香魅力
今天电子媒体愈来愈流行,人们的阅读习惯也正渐渐改变,有人预测电子书将慢慢取代传统印刷书籍,虽然文化人和出版人未必同意,但这始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当然要说得上有收藏价值和耐看的媒体,怎样也及不上实质的一本书,而一本精装书也就更见珍贵。一本好书,固然要有好的内容,但好的包装也是必要的。精装书拥有硬皮封面,除了能起保护作用外,更非常精美,看上去落落大方,十分得体、典雅,令人爱不释手。
书,是文化的载体,有著其价值,而精装书,更加强了其珍藏价值,令书可以世代流传。现在,就让本刊为大家揭开制作精装书的後加工艺术!
精装书 精美的装钉
精装书,顾名思义就是拥有精美装订的书籍。其实精装书又称『洋装书』 ,其装订技巧源自欧洲中世纪,目的是将散页的手抄本或刻印本装缀成册,便於阅读。而当时只有教士和贵族才有足够资源抄写和刻印书本,因此书籍在中古时代是异常珍贵的,拥有者更不惜工本,将之装钉加固,甚至加上豪华的装璜修饰,这不但可传世,更成了不可取代的工艺品,这也是精装书的起源。
精装书的种类主要可分为三种:包括硬面精装、软面精装(又称为『假精装』)及活页精装。另外,当中亦有分包背精装(QUarter bound)、包背及包角精装(Half Bound)、全装(FUll Bound)。
精装书解构
手执一本精装书翻阅时,大家都会感到内页非常牢固,而且外型美观,令人赏心悦目。可是在装钉精装书背後,是经过了多重的工序,现在就为大家一一解构制作精装书的各项步骤。
百乐门印刷有限公司营运总监任德雄先生带笔者来到其装钉部,一睹整个精装制作流程。任德雄指出,整个流程最讲究的是上衬纸及压火线这两个步骤,上衬纸时要小心控制胶水量,压火线时要谨慎调校脊线位置,因为假如这两个部步骤有任何差池,整本书便会报销。他表示百乐门都是用机器制作精装书,除非是顾客特别要求做一些较大型的精装书,才会用人手制作,当然成本也会较高。
其实在上世纪50年代之前,香港的精装书制作大多仍以半机械及半手工制成。1960年以後因欧美大量从香港订印书籍,於是大规模的印刷厂如大日本及凸版印刷引进了欧洲之精装自动生产线,最著名的便是德国Kolbus,稍後瑞士知名装订机械生产商马天尼也成功推出全自动精装生产线。此後数十年直至今天,这两款精装生产线几乎垄断了精装书的生产线市场。
深入港大钉装部 窥探手工精装图书保护法
现时大部分的钉装厂都是以机器制作精装书,很少会以人手制作。这天来到香港大学图书馆钉装部,就亲睹人手精装制作,可谓大开眼界。香港大学图书馆钉装部於1953年成立,在50多年间不断改进,更不时添置钉装机器,可说是本港最具规模、钉装设备最齐全的图书钉装所,据说就连美国、英国的图书钉装所也没有如此齐全的设备。
香港大学图书馆钉装部首席钉装师(Chief Bookbinder)黎镇英表示,他们所做的大部分都是手工精装,主要是把平装书改为精装,把报纸、杂志期刊钉装成精装合钉本,以及将旧书进行修复。接著跟黎镇英走到楼上的藏书库,可说犹如被埋在精装书海之中,不少书更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当中很多都是经过钉装部的改装与修复,令它们可以更持久,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为平装书进行精装改造
香港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大部分都是精装的,这都是经过钉装人员对它们进行改造。就以新的平装书来说:首先就是在封面下和封底上加上衬纸;然後便为封面和封底配上灰板纸,并进行裁切工作;之後在衬纸上涂上浆糊,把裁切好的灰板纸贴在衬纸上;接著在灰板纸上涂上浆糊,把封面和封底分别贴在灰纸板上,然後把它们压实。最後,按照书籍大小裁切好便告完成。
图书经常被人借阅,假如保持旧有的平装模样,相信很快便会变得霉烂。可是经过这种传统保护图书的做法,图书也就变得更耐用,其寿命亦被延长,图书继续发挥其功能,为人们传播更多知识、资讯。
手工穿线制合订本
香港大学藏有不少杂志、期刊及报纸,钉装部便会将它们钉装成合订本。做法是将一期期的杂志、期刊或报纸叠在一起,在书脊位置锯四条坑,用手工穿线,再用胶水把线藏在坑里头。接著再在书脊上贴上纱布以加强牢固度,然後再在封面、封底上贴上衬纸,再为合订本加上书壳。
修复破旧书籍
图书馆有很多藏书都有多年的历史,以致出现酸性、易碎、发霉及虫蛀的情况,特别是古籍破损的情况比较复杂,所以要按其破损程度进行修复,古籍的残片文字必须保留,避免墨迹颜色湮染,需加以适当的修补,采用适合的精装书装订方法,当中需要用上很高的技巧及花上很大的心思。
以下是书籍修复的一般处理流程:
真空处理 (Anoxic Treatment)
防霉 (Treat Mould Growth)
撒揭 (Removal of Adhesive tapes or backing)
去污 (Mechanical Cleaning)
标上页码 (Pagination) / 拆书 (Dismantling)
凝固 (Consolidation)
PH测试 (PH testing)
冲洗 (Washing)
去渍 (Stain-reduction)
除酸 (Deacidification)
机器修裱 (Leaf-casting)
纸张修裱 (Tissue Mounting)
人工修裱 (Manual Repair / Infilling)
折迭 (Folding) / 顺序排列 (Sorting)
缝线 (Stitching)
装钉成册 (Binding)
烫金 (Hot Stamping)
某些破损的古籍,装钉部会采用机器修裱,但由於有些破损得较复杂,便要用人手修裱了,当中包括修补被撕裂纹、贴上脱页、用皮革或漆布修补破损书脊、修补虫蛀封面、修补书边。有些古籍被虫蛀成一个个小洞,也是需要用人手以胶水将一张张碎纸贴上填补,修复人员说:『如果书烂得很严重,一天只能修补约十张。』其实修复过程是一个高度专业的工作,修复人员应留意修复物料的选取,亦需明白纸张的特性,不能使文字受到损伤,同时要注意图像缀合的处理等。
当完成所有维修程序及穿好线後,可将修补好的书籍贴上衬纸及配上灰板纸,做法与新书一样。另外,亦可用新物料重新做书壳,基本上做法都是要因应书的情况而定。
补旧如旧 非补旧如新
黎镇英表示,他们必须了解到书籍原本的装钉形式,这样才能有所根据,将旧书修复得如恢复原貌般。他说: 『例如书是采用『蝴蝶装』 ,我便以『蝴蝶装』方式修补,我要做到补旧如旧,不是补旧如新。』他又指如果不得其法,倒不如不做,因为如果勉强进行修补,反而增加了其破损程度,与其做了比不做还要差,那么最好的解决方法是用一个无酸性的纸盒,将书放在里头,这样可令它能更好地保存下来。
修复工艺日渐式微
已在港大图书馆钉装部工作了40年的黎镇英对这保护图书的工作有著深厚的感情,眼看现在大家都爱看电子书、电子杂志,他觉得古籍也就更显珍贵,如果能把古籍修复,把资料保留下来,是非常难得的。
他指修复古籍这门手工艺并不简单,它是一种具有较强手动能力的技术工作,除了要有一定的经验外,更要有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还要心灵手巧,配合对书本的认知。在修复的过程中,要切实地做到无损古籍的旧貌,修复人员必须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的精神。黎镇英说: 『不过这门手艺已日渐式微,年轻的一辈不愿花心思去学习这传统的技术。』说时也不禁面露惋惜之情。
精装书 精心的制作
开篇时说过,精装书是精美的制作,其实它也是精心的制作。大家有否细心留意平时我们见惯的字典、百科全书等也采用精装制作,令它们得以保存良久,甚至可翻上几十年。除了耐用,当手执著一本精装书,也容易被其外形吸引,感觉它特别珍贵。
书的魅力,除了来自内容本身,同时也来自它的包装。精装书,的确令人对它尤其锺爱、份外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