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印刷业的形势和走向(中)
五、当前印刷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1. 印刷企业过于庞大的弊害
全国大约有10 万家印刷企业,是日本印刷企业总数的三倍多,尽管服务对象繁多,但还是出现生产力过剩的问题,其结果造成不合理地降低工价来争取印刷业务的现实。企业多得超出需求,还会成为不法印刷的温床。此外,企业多并没有在有效的机构督促下来改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依然是在CMYK+175线的模式主导下从事生产。创新的思维和对境外的IT 业的需求了解甚少。出国参观考察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带回来可供改进的技术情报不能及时付诸实施。印刷企业虽多,但没有举行定期的研讨会或报告会。共享IT 情报的的渠道也不畅,各谋其政,安于现状,使投入资金的回报率都没有达标。这种现实如果不能有效地改变,必然会使一些力不从心的企业陷入困境。
2. 客户拖款严重
这个问题历来已久, 令印刷厂叫苦连天。许多客户拖上一年、两年是普遍现象,特别是负担包装业务的印刷厂,原材料花费很大,印后又收不回钱,企业用于生产的流动资金很快耗尽,有些企业被拖欠得停产,甚至破产,危害着出版印刷的秩序,这个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如何提高社会诚信的问题。
3. 国营企业改革令民营企业止步
上世纪80 年代孕育着国营印刷企业朝向民营改革的举措,这本来是一件大好事,拖延到了90 年代中期突然止步,这是非常不明智的抉策,国营企业的有利之点是,技术革新所需的资金来源有保证和劳动工资可按时支付。但存在的问题是企业经营层缺乏创新开拓思维,养成安于现状,不求发展新路。最大的害处是,企业的总收入不能计算到国库的财政收入,只能看到是国家原有的资金在社会上转了一圈又回笼的情形,不能认为是在运作过程中增加了财源,其潜在的危害是拉大社会之间贫富差距,埋下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六、谋求解决的途径
1. 组成小群体,增强资本力
当前欧美和日本每年在进行M&A(meager and acquistion),其目的就是增强企业群体的资本运作效力,朝着市场需求的方向发展。鉴此应该由政府主导的机构,例如印刷协会来牵线,把5至8家同等规模的小企业组织成为协作群体,资金整合,按照商定的规划依次改变企业的经营面貌。
2. 及时革新设备,创造新品种
资金雄厚之后,首先想到的是谋求符合市场需求的设备更新,不要仅凭广告宣传,最好亲临生产厂家问清设备功能,能否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的生产,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可否借此设备创造新品牌,以满足新订货机制。
3. 谋求境外订货
由于印刷企业家数庞大,生产力过剩,所以努力创造新技术品牌去寻求境外的订货,应是企业家必备的前沿思维。凡是超过100 名职工的企业,都应聘请有外语水平的营销员。应该从行业中孕育出培训这类营销员的职工培训学校是当务之急。
4. 利用特种印刷争取外汇
特种印刷有65 种之多,其中不乏可利用它来印制特殊的印刷品谋取较高的利润。有不少特种印刷品不但能受到国内人士的欢迎, 还会受到境外人士的青睐。例如,动感立体印刷品,集娱乐与教育为一体的动态立体出版物,高贵的文体印刷品等等。这些印刷产品都能向境外出口换外汇,希望香港能率先开源。
七、欧美日关注中国的印刷市场
中国广阔的印刷市场,欧美日各国垂涎已久,印刷技术无国境,已经面临全球化。欧美日各国所关注的目标是如何将这些国家的国内需求输往工价便宜、品质不错的中国。法国印刷界的负责人两年前就声称,法国印刷业必须走出国门,首选之地就是中国市场。
此外,美国和日本的用户不断向中国沿海的城市订货。据悉,日本的用户非常愿意把DTP的图像处理和印前工程的业务通过网络发往大连。因此,大连在一年中涌现出了40 至50 家5 至10 人的印前排版厂,据说训练有素的这些小厂一年当中,可处理3 万件业务。完成后从网上输回,非常活跃。
值得注意的是近邻的日本,自1999 年起,中国向日本输入的印刷产品逐年增加,八年来,印刷订货的输入增至4.4倍。增加内容主要为办公用印刷和包装印刷。据2006 年统计,自中国输入日本的印刷品总金额达到428 亿日元,其中46.6% 为包装器材,其次是占17%的办公用品,这说明了是因为国内的印刷品质优良和工价便宜造成的。
为了更好地适应境外的不断需求,国内有条件的大中印刷企业加强整顿自身的技术条件,已经具备了6 色印刷机、8 色印刷机、10 色印刷机,可以应付高要求的印刷订货。
不过,为了应对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要抓紧齐备必不可少的高品位印刷的品牌, 如高精细印刷(high de finitionprinting),指网屏线数一在英寸为300线以上的印刷, 目前的主流是400 至700线。高密度印刷(high density printing), 普通印刷的密度,BK1.9 上下,C和M为1.5上下,Y为1.4上下,高密度的场合,CMYK所有的密度设定均超过2.0。高保真印刷(Hi-Fi color printing),指在四色制版油墨中添加了RGB油墨的方式,在印刷中可以扩展能够表现的色彩空间,从而提高印刷色彩再现的品质。( 下期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