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新闻 印刷技术 印刷展会 印刷词典 院校社团 印刷企业 印刷杂志 电子书库

印刷业发展需要有合理的工价支撑

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 潘晓东 更新日期:2009-02-06

一段时间以来,频频传出珠三角地区中小印刷企业发生倒闭的消息。这既有全球性金融风暴导致海外印刷订单萎缩的因素,更重要的应该是印刷企业在总量上过多,供过于求,企业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的因素。

在政府公布的2008年1~10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平均上涨8.5%的时候,印刷工价却依然维持着几年来的颓势,下跌不止。

把我公司自2000年引进商业轮转印刷机后的多色单张纸印刷工价和商业轮转机印刷工价按年份制成曲线图如下:

这几条曲线清楚地告诉我们:在工厂商业印刷业务基本维持在全公司印刷总量的63.7%(2001年)至69.4%(2004年)、业务结构整体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胶印的加工价格却在连年下滑,而且“八年如一日”,没有一丝向上反弹的迹象。

拿2007年末我们公司单张纸印刷的平均工价来说,与2001年相比,下跌了30.9%;同期,轮转机的承印工价则下跌了34.5%。即使在2008年内,10月份的轮转机印刷工价较之1月每色令又下滑了1.34元。我公司的印刷业务中使用轮转机印刷的比重达到印刷总量的四分之三,如若全年印刷200万对开色令,轮转机印刷的量就是150万色令,单位价格下跌,全年因之将减收201万元之巨。最终的结果是,2008年全公司多承印了12万色令的业务,企业却一分没有多得。

印刷工价持续下滑的状况几乎席卷整个行业。北京印刷协会理事长任玉成就惊呼:“商轮在北京已超过40台,工价一路走低,商轮的工价竟突破了每色令7元的底限,而12元是一般的保本价格。”他又说:“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使出版物的印刷工价已回落到1991年与1994年全市执行的工价之间,而且仍有继续走低的趋势。”

在印刷加工工价持续下滑的同时,印刷企业的各项成本却是日渐增高。2008年,员工的收入比之1991年、1994年翻了数番;生产必需的水电煤气费用在这十来年间循环上涨,而且幅度惊人。纸价的宽幅震荡,把印刷企业折磨得遍体鳞伤。在纸价上扬的时候,印刷企业得承受已签合同的压力,履约的结果可能是亏损;在纸价下跌的时候,为应对纸价上涨吸进的库存又成为包袱。印刷企业所处的就是这种类似于“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的境地。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发展,我国的印刷工业正处于从“印刷大国”向“印刷强国”迈进的新时期,合理的印刷工价则是支撑行业继续向上发展的关键。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企业理应持之以恒地开展技术改造,但微利让企业在面对新增投资时变得举棋不定。因为,办企业的目的是为了盈利,如果投资始终是在为他人做嫁衣,又有谁愿意去做这样的买卖?

为了凝聚员工,企业理应不断地为员工增加工资,至少也应该伴随着物价的上涨同步为员工增加收入,但自身发展举步维艰的印刷企业,其工资性收入本来就低于平均水平,再要增资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缺少了与电子化、网络化、自动化发展同步的技术改造,缺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又何来印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呢?

要改变印刷工价持续下跌局面的关键,在于印刷企业本身,需要在行业内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做集体抗争。

以书刊印刷企业为例,面对相对艰难的市场,上游出版社将大量本应由他们加以消化的成本转移至印刷企业,加重了印刷厂的负担。只有书刊印刷企业共同抗争,拒绝出版社的不合理要求,印刷厂才有可能得到自己在付出劳动后本应得到的利益。

例如:出版社不配合执行财政部2005年末发出的代料印刷、增值税按13%征收的规定,坚持自行购纸,但把仓储的任务丢给了印刷厂,而且不付任何费用。如果印刷厂拒绝这种无本买卖,要求出版社支付仓储费用,即使是一个打折的仓储费用,或许印刷厂就多了一份仓储收入,或许更多的出版社会走上委托印刷厂代料的道路。

又如:在教材印刷过程中,为方便发行过程中的流转,要求在正常的包装之外再用绳捆扎,增加了印刷厂人力、物力的支出,但出版社同样不承担费用。如果印刷厂要求出版社支付由此增加的人工与材料费用,拒绝无偿提供增值服务,印刷厂至少就可以求得投入与产出的平衡,避免新增成本。

再如:流转于印刷厂与书店储运部之间的垫板,原本是由印刷厂回收再利用。现时的状况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原因是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倒卖垫板的供应链,转让垫板成了仓库工人的额外收入,印刷厂却不得不以更高的价格向这些倒腾垫板的对象购买。如果印刷厂坚持以板换板,工厂自然就减少了一笔与日俱增的额外开支。

所有这些,不正需要书刊印刷企业集中众多企业的力量一起与出版社抗争吗?现时出版社的日子是未必好过,但出版社不应该去侵害比他们日子过得更为艰难的印刷厂的利益。

书刊印刷企业需要有合理的工价来支撑发展,从事其他印刷业务的企业同样需要有合理的工价来支撑。

香港印刷业商会早在2007年就宣布将印刷工价上浮12个百分点,因为只有如此,才能维护香港地区印刷企业的应得利益。

上海某个装订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由地区印刷协会出面,拒绝出版社提出的教材装订在现有工价基础上打折的要求,结果同样取得了成功。

事实告诉我们,只要团结一致,天平就会向有理的一边倾斜。印刷厂理所当然地应该得到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提出合理的要求无可非议。印刷厂之间千万要避免为了眼前的一张订单,一味地以低工价相互竞争,最终受害的还是印刷厂自己。

当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受价值规律左右,印刷企业数量的调整是关键。当难以支撑的企业陆续退市,当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取得新一轮大致平衡的时候,印刷工价的提高自然就水到渠成。

可以肯定地说,印刷行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相对困难的时期,生存与发展,都需要有合理的工价加以支撑。大家在自身努力的同时,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也需要得到上游合作伙伴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