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观
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马林洛夫斯基说过:“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一切生物的需要已转化为文化的需要。”现代包装设计正是一门以文化为本位,以生活为基础,以现代为导向的设什学科。因此我们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应把包装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来对待。
在现代社会中,设计理论的研究已不仅是一门学科的深入剖析,而应是多种学科交叉的统观。把包装设计活动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观照,也就不仅是简单的物质功能的满足和精神需求能一言蔽之的,其中的内涵是现代设计师们所必须探究的。
文化是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那么包装设计文化是否可以说是包括人们的一切行为方式和满足这些行为方式所创造的事事物物,以及基于这些方面所形成的心理观念。一般说来,这些有许多设计文化要素构成的复合整体,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包装设计的物质层,它是设计文化的表层,主要指包含了设计文化要素的物质载体,它具有物质性,基础性,易变性的特为并判断、矫正设计的组织制度。
第二,世界上包装设计文化比较先进的国家都有自己相应的较为完整的组织制度。而包装设计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组织制度大都不完整,它们零散地存在于其他的如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等级织制度中,没有健全的独立的体系和地位。如果没有了这个层次,设计的个体就必将落于自纵,群体沦为无序。
第三,包装设计的概念层。它是一种文化心理状态,所以也可以认为是设计文化的意识层。它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是设计系统各要素一切活动的基础和依据。科技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和文化的进步,带来的对包装设计文化的冲击,主要就表现在生产和生活观念、价值观念、思维观念、审美观念、道德伦理观念、民族心理观念等方面上。它是设计文化结构中最为稳定的部分,也是设计文化的灵魂,它存在于人的内心,如有发展变化,最终会直接或间接地在组织制度层上得到表现,并由此规定自己的发展和规律,吸收、改造或排斥异质文化要素,左右设计文化的发展趋势。
包装设计文化络构的三个方面,彼此相关,形成一个系统,构成了包装设计文化的有机整体。包装设计文化的物质层,是最活跃的因素,它变动活跃,交流方便频繁,同时,包装设计文化的变化发展又总是首先在它的身上得到体现。如我国的改革开放,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文化与技术,产品的渗入正扮演着这场文化冲击的先导的角色。
在市场上,产品包装更新换代,层出不穷。而组织制度层是最权威的因素,它规定包装设计文化的整体性质,是设计的群际关系得以维系的重要纽带,更是包装设计得以科学有效实施的保障,这一层面由一整套内在的准则系统所构成,从而成为包装设计师从事设计活动的准绳。再者心理意识的内层则相应较为保守、稳固,是设计文化的核心所在。不同的设计观念会带来不同的行为方式和社会结果,认识到新环境所强加于我们的新要求,并掌握符合这样新要求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手段,这正是设计观念的新高度。三者间互相依存,互相结合,互相渗透,并融和反映在每一个具体的包装设计活动和设什作品中。
包装文化要素在时空中传播,在一定空间存在,即同一定社会人群相关的必然中,产生了包装设计文化的民族性,由于文化在一定时间存在,即同一定的社会历史变迁相关的必然中,产生了包装设计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构成了包装设计文化的社会属性和本质属性。
包装设计文化的民族性,涉及到文化的发生学,正因为全世界的文化不是来自同一源头,当然就有了民族性的问题,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由于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都形成与其他民族不同的语言,习惯,道德,思维,价值和审美观念,因而也就必然地形成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
包装设计文化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包装设计文化结构的观念层面上,它反映了整个民族的心理共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环境造成的不同的文化观念,直接间接地表现在自己的设计活动和产品中如德国设计的科学性,逻辑性和严谨、理性的造型风格,日本的新颗、灵巧、轻薄玲珑而又充满人情味的特点,以及意大利设计的优雅与浪漫情调等,这些无不诞生于它们不同民族的文化观念的氛围中。再如中国包装设什风格上的平稳、圆满、寓意和形式上的完整性、对称性,也正是我国人民内向心理特征和相对保守的社会意识的折射。
由于设计组织制度脱胎于设计的意识观念,是设计意识的物化,是民族设计意识所派生,于是它同人们设计观念指导下的活动方式和实践成果,都因此披上了不同的民族色彩,扛上了民族性的烙印。
当然,包装设计文化的民族性井非仅具有稳定,保守性的一面,它在与时代性的对立统一中,随着社会生活,社会观念的变化发展,同时也在自身的对立统一中不断更新,发展着自己的特点。所以,我们绝不能囿于自我中心的意识之中,走上民族本位化的道路,否则,必将自绝于自己的弹丸之地。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能用社会的标准,而不以个人的标准衡量一切,这个人就成熟。一个民族什么时候用世界的标准,而不用民族的标准衡量一切,那么这个民族就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