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新闻 印刷技术 印刷展会 印刷词典 院校社团 印刷企业 印刷杂志 电子书库

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发展的60年

作者:王德茂 更新日期:2009-11-03

我们的祖先发明了印刷。公元七世纪初,我国唐代就有了雕版印刷。十一世纪初,宋代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当时用的是“雕刻”与“刷压”的手工器具。十五世纪,德国人谷登堡(Gutenberg)发明了铅活字和压印机,当时铸字用的也是简单的手工操作机具。所谓压印机,实际是挤葡萄汁用的人力推动的螺杆挤压机具。

随着欧洲工业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谷登堡发明的铅活字压印机发展成为完善的由电力拖动的称为铅印机的印刷机械设备,使印刷由手工操作进入了机械化生产,形成了一种工业,在西方实现了印刷工业化革命。

由于上千年封建社会的桎梏,直到十九世纪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中国才出现了引进的铅印机,比西方晚了400多年。随后接踵而来的是上百年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战乱,印刷不仅遭受了战争的严重破坏,同时又经受了战争的强力制约。当时,印刷成了战时宣传、教育的工具,不可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全国除12家国营新华印刷厂外,还有一些私营的小印刷所,全年印刷用纸和纸板共22.8万吨(注:2008年8000万吨,是1949年的350多倍);印刷机械制造几乎为零,全国有65家小型(几个人,十几人)修造厂,从业人员318人,年产印刷机械47吨(注:这一吨位还不及现在一台全张四色胶印机的重量);印刷器材只有少量低档次印刷用纸和油墨的小规模生产。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之际,回顾60年来的发展变化,是很有意义的。60年来,我国印刷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印刷机械从零开始跨过了西方500多年的路程,中国进入了世界印刷大国的行列。这一辉煌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计划经济阶段,约30年,奠定了印刷技术装备工业的基础;市场经济阶段,约30年,印刷工业迅猛发展,印刷技术装备实现了第二次革命,开始向数字化网络化进军,中国开始向世界印刷强国迈进。

计划经济时期印刷装备制造工业全面发展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印刷装备计划的目标是满足国内印刷的需要。当时,印刷的主要任务是印制出版物,即图书、期刊和报纸。印刷装备的发展主要是服务于出版物印刷的发展。

◆1949~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只有65家小企业,318人,年产47吨的中国印刷机械行业开始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1949年,上海市将上海人民印刷厂机械维修部与上海造币厂机修部合并,称上海人民印刷厂铁工分厂,职工63人,生产印刷机械附件和配件。1954年,改名为上海人民铁工厂,生产二回转凸版印刷机。1958年,上海人民铁工厂与公私合营的中钢机器二厂合并,成立了上海人民机器厂。

1952年,北京市将22家铁工厂合并为北京市人民机器总厂,职工874人,生产平台印刷机、手摇铸字机、裁纸机、订书机等。1953年,北京市人民机器总厂交第一机械工业部管理,改名为北京人民机器厂。

1956年,公私合营,私有小型印刷机械企业大量合并,成立了一批公私合营的印刷机械企业。上海市几十家私营小厂组合成立了中钢机器二厂、和丰涌印刷机材料制造厂、建业义华机器厂、扬子江机器厂、万年机器厂、谦信机器厂、瑞泰机器厂、德昌机器厂等公私合营企业;哈尔滨市8家私营小厂组建了公私合营哈尔滨市印刷机械修造厂;长春市18家私营小厂合并组成了公私合营长春市新光印刷机械厂。

1956年年产印刷机械903吨,是1949年的19倍。

◆1956~1966年快速发展时期

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印刷机械制造业的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以前几个人的小厂办不到的事现在办到了。在印刷发展的拉动下,1956~1966年,我国印刷机械制造业发展快速,试制成功了一系列新的产品。应该指出的是,我们的新产品大都是仿造的,对发达国家来说应该是老产品。

1952年,上海私营精成机械厂试制出全国第一台LB401(RP-64)型卷筒纸报版轮转印刷机,同年试制成功了500t压纸型机及制版辅机。1957年,公私合营中钢机器二厂试制出了SL201型书刊轮转印刷机。1956~1966年,北京人民机器厂试制成功的产品有:TZ202型对开平台印刷机、TE102型全张自动二回转平台印刷机、TP1101型全张单面轮转印刷机、LB404型报版轮转印刷机、ZY102型全仗刀式折页机、QS-01型三面切书机、J2201型对开双色胶印机。1958~1966年,上海人民机器厂试制成功的产品有:LB203型报版轮转印刷机、LB2405型双层两组报版轮转印刷机、LB4405双层四组报版轮转印刷机、W1101型全张凹版印刷机及7种辅机。

1949~1965年,全国生产印刷机械25062吨。一系列新产品的试制成功和25000多吨的产量表明,我国印刷机械设计和制造从无到有并有了初步的发展。

◆1966~1976年大发展时期

1966~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的10年。在这10年里,印刷技术装备一直不能满足大量毛主席著作等出版物印刷的需要。正是这一需求有力地拉动了印刷技术装备制造工业的发展。

1967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决定投资新建咸阳铸字机械厂、陕西印刷机器厂、湖南印刷机器厂三个新的印刷设备厂。1968年,决定投资改建扩建太行印刷机械厂、平凉印刷机械厂、宜宾印刷机械厂、商丘印刷机械厂、新邵印刷机械厂、重庆印刷机械厂、北京人民机器厂(铸造车间)等7个印刷机械厂。在这期间,各地也自行转产筹建了一批印刷机械制造厂。

10年内,上海人民机器厂试制成功了LB205微型报版轮转机;北京人民机器厂试制成功了J2106(J2108A)型对开单色胶印机、DJ01型平装书胶订联动机、AJ401型卷筒纸四色单面凹印机;太行印刷机械厂研制出4050晾纸机;营口印刷设备厂研制出WF405无粉腐蚀机、STP801型树脂版涂布曝光机、SC401树脂版冲洗机、ST401树脂版涂布机;上海第一印刷机械厂研制出TE105全张自动二回转平台印刷机、TY401型四开一回转平台印刷机、TY4201型四开双色平台印刷机;陕西印刷机器厂研制出BX741型单面四色双面双色塑料薄膜印刷机;上海订书机械厂研制出PDQ-02型骑马联动订书机;上海第三印刷机械厂研制出5SWJ型5色凹版邮票轮转印刷机;威海印刷机械厂研制出TZ202-A-1型对开停回转印刷机;宜宾印刷机械厂研制出PY440E型辊式配页机;淄博印刷机械厂研制出ZX103A型全张吊式照相机;上海切纸机械厂研制出QZ104型液压切纸机、QZ-02型三面切书机;长春印刷机械厂研制出QZH1-1A型全张切纸机、ZX201型对开高速折页机、PY03型双层辊式配页机;哈尔滨印刷机械厂研制出TZ401型四开停回转印刷机、TZ201型对开停回转印刷机;咸阳铸字机械厂、哈尔滨市印刷设备厂、郴州印刷机械厂试制成功了ZD201型单字自动铸字机等。

到1975年,全国印刷机械制造厂发展到50家,职工达24000多人。1966~1976年,提供印刷机械62694台,114049吨。

◆28项印刷机械新产品研制

1974年,第一机械工业部根据加速印刷技术改造的要求,提出重点发展28种印刷机械新产品,包括电子分色机、自动照相排字机、电子刻版机、自动铸字机、双面四色卷筒纸胶印轮转机、彩色报纸胶印轮转机,一系列装订、整饰印后加工设备,还有全自动切纸机等重要印刷辅助设备及密度计等重要测试仪器。对我国第二次印刷技术革命起了关键作用的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系统(748工程)也同时被列入了国家重点项目。

经过艰苦的努力,上海订书机械厂研制成功JKZ-01型书籍精装自动线;上海人民机器厂试制成功彩色报纸胶印轮转机;北京人民机器厂试制成功了双面四色卷筒胶印轮转机及LP1103型薄凸版轮转印刷机;湖南印刷机器厂试制成功了TLB2402型立式彩色胶印轮转机及BF01型报纸堆积分发机;商丘印刷机械厂试制成功了PRD-02型平装无线热熔胶订联动机及DPT-01型订包烫联动机;北京仪器厂试制了一台电子分色机样机;重庆印刷机械厂试制成功QFC型立式分色放大机;上海印刷器材厂试制成功CX2型对开软片冲洗机;淄博印刷机械厂试制成功YX101型预感光版显影机;新邵印刷机械厂试制成功塑料线锁线折页机;长春印刷机械厂试制成功BT201型双联包烫机;广州金星仪器厂试制成功透射、反射彩色密度计;机械部通用机械研究所研制成功一台光机式自动照排机;上海劳动仪表厂研制成功手动照排机。这些产品填补了我国印刷机械产品的空白,通过这些产品的研制培育了技术力量,为我国印刷机械制造工业打下了研究开发的基础。

从1949年开始,经过30年的努力,中国印刷机械制造工业基本上实现了以铅印为主要特征的近代印刷工业所需要的机械装备的自我制造。30年我们没有什么新的国际发明,我们试制的都是人家已有的东西,而且不少东西很快就被我们自己淘汰了。但是,30年中我们所建立的完整印刷工业体系为以后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市场经济下印刷技术装备工业迅猛发展

在计划经济时期,印刷工业以满足国内对印刷的需求为目的,印刷技术设备工业以满足国内印刷的需要为前提,印刷技术设备制造企业以完成计划任务为己任。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情况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印刷技术装备工业以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并及时适应市场的变化为方向。印刷技术装备制造企业不断拓展自己产品的市场,不断改进、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为目标,企业不可避免地要进入市场竞争,遵循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

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的理念发生了许多更新,改革开放本身就是重大的理念更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更引起了一系列重要的理念更新。在这些新的理念的指引下,我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带来了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在印刷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范慕韩先生提出了“大印刷观”。“大印刷观”把印刷、印刷设备和印刷器材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了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的完整的产业链。在大印刷观的指引下,我们汇聚了多方面的力量,使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进入了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

“六五”、“七五”印刷技术改造规划

1982年,中宣部和国家经委指派范慕韩同志组织国家经委印刷技术装备协调小组并任组长。协调小组由国家经委、机械部、电子部、化工部、轻工部、文化部、中科院等部门的领导组成。在协调小组的领导与组织下,制定并实施了“六五”、“七五”印刷技术改造规划。“六五”、“七五”印刷技术改造规划中,关于印刷机械的有技术改造23项,重点对19个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13项,引进样机28项;技术攻关38项;试制新产品78项,改造老产品49项。应该指出的是,“748”工程的汉字信息处理与汉字激光照排机也被列入了“六五”、“七五”印刷技术改造规划。

“六五”、“七五”印刷技术改造规划的实施为我国印刷技术装备制造工业带来了一次全面大发展。从印前照相制版,到各种印刷,到各种印后加工,出现了百多种新产品。如:自动的及半自动的照相排字机,吊式的及卧式的程控照相机,电子分色机,各种显影、定影机,各种晒版机等;印书刊及印报纸用的卷筒纸胶印机,单色及多色的各种规格的单张纸胶印机,凹版印刷机,柔版印刷机,丝网印刷机等;折页机,配页机,各种订书机,装订联动线,烫金机,模切机,切纸机,三面切书机等。应该提及的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在“六五”、“七五”期间完成了理论样机的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到1984年,全国有印刷机械制造厂54个,包括制版机械16个、印刷机制造厂26个、装订机械厂12个,分布于21个省、市、自治区。全行业职工40300多人。1984年总产量4.6万吨,总产值2.9亿元。1978年~1984年,印刷机械产品荣获全国科技大奖11项,荣获国家金奖1项、银奖4项,荣获部优产品18项。

通过“六五”、“七五”印刷技术改造规划的实施,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又有了一次大发展,为第二次印刷技术革命创造了条件,为我国印刷数字化网络化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印刷技术革命

1992年,王选教授领导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取得成功,随后CCD计算机数字化分色得到推广应用,实现了图像、文字统一计算机排版,给出了全数字化的版面文件。这一成功在中国引发了第二次印刷技术革命,实现了排版数字化,为印刷全过程数字化创造了前提条件。我们废除了铅字,告别了“铅与火”;铸字机、铸排机、纸型机等很快在印刷厂里消失,电子分色机、自动及半自动照相排字机、程控制版照相机等也很快退出了历史舞台;排版向编辑部转移,印刷厂的排版车间很快萎缩、逐渐消失。与此同时,与铅字、照相排字有关的技术装备制造厂,如咸阳铸字机厂、吉林光学仪器厂、重庆印刷机械厂、无锡照相排字机厂、上海印刷器材制造厂、上海光学机械厂、泰兴仪器厂、北京仪器厂等,不得不关闭或转产。

激光照排系统引发的印刷技术革命远未结束,它正在由排版数字化向印刷全过程数字化发展。

30年印刷技术装备迅猛发展

自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政策以来,我们把印刷、印刷设备、印刷器材组织到了一起,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构成了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印刷技术装备在这一链条上获得了迅猛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商品不断涌现,各种各样的商品都需要引人注目的包装,都要求大张旗鼓的广告宣传和广泛深入的商业推介,于是大批民营的包装印刷企业、广告印制企业、商业印刷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市场经济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印刷,如塑料印刷、织品印刷、金属印刷、陶瓷印花、标牌印刷、磁卡印刷、证券印刷、票据印刷、办公印刷、文件印刷、名片印刷、贺卡印刷、请柬印刷、快件印刷、电子线路印刷等等,也迅猛地发展了起来;同时,报纸增版,期刊增页,图书也刊登商品广告。印刷的大发展有力地拉动了印刷技术装备的发展。

到2008年,我国印刷技术装备制造企业有600多家,除北人集团公司和上海电气集团印刷包装机械公司等几家为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外,其他大都是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约10万,年产值达160亿元人民币,出口9.81亿美元,进口17.3亿美元。下列图表说明了近6年的情况。

由以上图表可以看出,由于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我国印刷技术装备年产值2008年比2007年下降了8.6%。

我国印刷机械年产值,1984年是2.9亿元,到2008年增长到160亿元,24年的时间里增长了55倍多,这样的增长速度在世界上也是空前的。

中国在向世界印刷技术装备制造大国迈进,当今世界印刷技术装备制造大国主要是德国、日本、美国、英国等。

由以上图表可以看出,我国印刷技术装备的出口增长很快;进口远大于出口,且变动不大。从2003年1.5亿美元,到2008年9.81亿美元,5年时间增长了6.5倍多。2008年出口值达产值的43%。

我国出口的都是中低档次的技术设备,我们应该努力提高并保证中低档次技术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努力拓展国际市场,继续扩大出口。我国进口的都是高档次的印刷技术设备,价值很高,2008年进口值高达国内印刷设备总产值的75%,占领了国内印刷设备市场的57%,国产印刷设备约占国内市场的43%。进口印刷设备技术水平与技术含量都很高,仅靠我们自己的力量短时间内难以达到。但我们可以引进技术;可以招商引资合作生产;可以收购海外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不好的印刷设备制造企业,逐步转移到国内生产,力求尽快提高高档次印刷技术装备的设计和制造水平。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具有发展制造业的有利条件。中国将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中国也一定会成为世界印刷技术装备的制造大国。

印刷技术装备的未来——数字化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一次印刷技术革命,实现了排版数字化。但是这次革命远未结束,正在向印刷全过程数字化拓展,它实际是一次印刷数字化的革命,排版数字化仅仅是印刷全过程数字化的开始。

传统的静电复印利用数字化排版提供的数字化页面,实现了印刷全过程数字化,整个印刷过程无需人的干预,被称为数字(码)印刷。喷墨印刷利用数字化页面获得了迅猛发展,并将继续大发展,被公认为典型的数字印刷。

CTP甩掉胶片和晒版,实际是制版数字化,在为胶印全过程数字化创造条件。当实现机上直接制版(或自动上版),无需人的直接干预,在数字化系统控制下自动完成印刷全过程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称胶印为数字印刷。其它方式的印刷也都在向数字化发展。总之,从数字化排版开始的一场印刷数字化革命正在进行中。

应该注意的是:数字技术是一种信息处理和控制技术,数字本身不能转变能量输出形式,不能做功,它只能与执行机构(印刷机械)相结合才能完成印刷过程。在一套印刷技术装备中,数字系统相当于人的大脑和神经,机械系统相当于人的四肢和肌体,机械系统在数字系统的支配和控制下完成印刷过程。这也是本文中把“印刷机械”改称为“印刷技术装备”的原因,因为它不再是单纯的“机械”了。

我们正在进行一次印刷技术装备的数字化革命,正在进入无人操作的数字(码)印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