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摄影潜力不可低估
数码摄影这门技术近来成了城中热门话题。
为造就更多商机,不少印刷厂及制作公司,纷纷涉足数码摄影领域,以「一条龙」为卖点,在已有的服务项目中,加入数码摄影一环,由印前、印刷到印后均无所不包,吸引客户之余,也为攻占市场作最充分准备。
观其优厚潜力及发展趋势,数码摄影在可见的将来应该大有可为。对有意投入其中而又无从入手的公司而言,先来个全面认识,了解其利弊,然后再作选择,似乎是目前可走的第一步。
相机分四大类
市面上的数码摄影机种类繁多,让人目不暇给。据数码图摄影制作公司负责人Martin Wong指出,概括而言,数码摄影机约可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为一次成像(One-shot)数码摄影机,其余为三次成像相机、多次成像相机(一次、四次、十六次成像三合一)及扫描背(Scan back)。」
他解释,一次成像相机的特点是:只需拍摄一次,便可成像,可用于捕捉拍摄目标的动态,但拍摄出来的照片,却有可能出现撞网现象。「CCD上面排列了多个细微的感光体,形成RGGB的网状结构,但颜色与颜色间却有一定空隙,处理不佳的话,拍摄出来的影像便会出现奇怪颜色或圈状物体,这与制造商编写程序的功力有密切关系。完善的程序可避免撞网问题的出现,但目前暂未有制造商可以杜绝此类问题,这就是为何摄影师拍摄完毕,还需替影像加工。」
「多次成像的数码摄影机可解决撞网问题。举例说:四次成像相机的原理是,于一次成像后,将CCD推移一格,令每一格均能重复同一颜色的曝光,以填补感光体每格颜色之间的空隙。」
「多次成像相机虽解决了很多问题,可另一方面,亦产生了不少问题。例如它要求稳定的光线强度,即每次闪灯输出的光度均需相同,不能有误差。假设第一次曝光的闪灯输出光度为100%,第二次为98%,第三次却是95%,影像相迭时,颜色便会出现偏差了。另外,它也不能拍摄动态影像。」
「同样,三次成像相机的质量也不错,局限却在于无法拍摄动态影像。」
「至于扫描背则跟扫描仪差不多,分别在于它是直接扫描影像,而不是扫描如菲林、幻灯片、印刷品诸如此类的实物。它的原理是,由4×5相机投射影像到CCD扫描,可以扫描到很细致的影像,但问题亦在于不能拍摄动态影像,而且扫描所需的时间亦较长,平均需五至十分钟一张,扫描时亦要求特别的光源,即Continuous
light(持续光),不能使用一般闪灯。」
须懂色彩管理
被问及各类型相机孰优孰劣,Martin则表示:「每种相机亦有其好处,否则厂家便不会将之推出市面,人们选择时应与实际需要加以配合。」他举例说:「例如你一向也是拍摄人像的,那四次、十六次成像的相机,我就是送给你,你也用不着了。」
Martin强调:「其实硬件方面,所有相机也差不多,因为大家同是采用CCD这种技术。」至于为何两部采用相同牌子CCD的数码摄影机,会得出不同的摄影效果,他则估计这可能与相机有没有良好的散热功能有关,不过更大可能还在于软件方面如厂家编写的程序是否完善全面等。
谈到未来趋势,Martin认为一次成像及多次成像的数码摄影机较具潜力,应会成为未来的主流。但不论如何,综观各类型数码摄影机输出的影像质素,加起来已可超越传统菲林了。
他续指出,碍于成本及市场需求,现在很多行家已开始接受这方面的技术,但亦有行家因惧怕将档案由RGB转成CMYK时处理得不好,以致相片的质素更差而未敢转型。「一些荧光色,数码相机可拍摄出来,荧幕上也能看得到,但有没有办法印出来,或转了CMYK后是否仍能保持,则视乎用者是否有颜色管理方面的认识,是否掌握ICC
Profile的技巧了。」
但他亦不忘补充:「当然,在某种情况下,ICC也会有问题,如整张图片有百分之九十的颜色也是印不到的,则ICC也救不了,因为它只可控制部分的色彩。」
选机还看目的
对于如何选择适合的数码摄影机,克里奥销售经理Gary
Wong亦持有相同见解,他表示:「用者最主要需清楚自己的使用目的。假如照片只会应用于网上,或不会放得很大,那几千元至一万元一部的数码摄影机已足够应用。假如要用以制作广告或产品目录,要求高解像度的照片,便需选择专业级数的数码相机了。当然,像素只是其中一环,相机的bit(位)数和散热功能也是重点所在。一般相机有8bit像素,三种颜色合起来则有24bit,而专业级数的则有48bit(三色),可见两者差别非常大。还有,CCD非常怕热,所以用家购买时需注意相机的散热功能是否足够,若其功能不佳,拍摄三十至四十张照片时,相片的质素便会一直下跌,如在暗位出现noise(视讯雪花)等,这些都是用家必须留意的。」
数码摄影机的需求在市场上日益提高,Gary分析其中原因为「数码相机的质素比前较佳,而且在推出多年的情况下,客户亦由抗拒变为接受。」虽然若将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作一比并,菲林加上传统扫描仪所得出的图片质素必然占优,「但考虑到数码摄影能够节省时间和成本,客户还是不计较质素相差少许,也会选择数码摄影。」他补充:「其实现在有很多方面,传统菲林是做不到的,但数码摄影却能做到。例如在较暗的环境下拍摄,菲林的动态范围只有2至3级而已,但数码摄影则更高。假如相片光度非常不足,在计算机调校时,数码摄影拍摄出来的图像可调校的层次会更广更阔。」
而过往一直存在数码摄影机不能拍摄超广角的问题,现在亦已解决。Gary指出:「过往数码机背大部分配合120或4×5相机使用,现在有一些经改良的135相机可直接与数码机背接合。由于一般数码摄影机的CCD大小本为24x36mm,与135底片接近,假如将135底片般大小的CCD放入120相机里,便很难做到超广角。但若放入135相机里,配合135超广角镜头使用,便能解决以上问题了。」难怪Gary估计,于未来一、两年,将会有超过半数的传统摄影师转用数码摄影机。
数码相机是否愈贵愈好?
有谓价钱反映质素,产品标价愈高,品质自然有保证。那么同样的道理,是否可应用在数码摄影机身上?答案是肯定的。Alpha
Channel梁先生表示:「价格直接反映产品的级数或功能。例如最便宜的OlympusE20,售价约为一万五千元,其功能及质素自然仅达一般水平,只宜报章杂志记者采访时使用。又例如售六万元的KodakDCS760,像素为六百万,可用于一般时装摄影。再如一千六百万像素的Kodak
DCS Pro Back,售价十七万元,足以应付各类型要求严格的商业摄影。用家考虑价钱之同时,不妨先了解自己的应用范围,以选购最合适的数码相机。」
问题层出不穷
随着技术的发展,数码摄影机部分的问题或已得到完满解决,但所谓「针无两头利」,部分方案于解决问题时,同时亦会产生新的问题。Alpha
Channel广告制作公司负责人梁耀栋先生举例:「一次成像相机是靠旁边Pixel计算往后一粒Pixel的颜色的,偶尔或会因计算错误而令拍摄出来的影像出现错误颜色。矫正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于Photoshop外挂Quantum
Mechanic Pro程序矫正,另一种则是采用AA滤镜(Anti-aliasing
Filter)解决撞网、色斑等问题。不过AA滤镜却有减低影像锐利度的缺点,矫正后需用其它软件增加锐利度,假如需要处理的相片较大量,便需花极多时间修正了。事实上,直至现在,市场上仍未有完美的产品出现,所以我们接受一项产品的优点时,也需同时接受其缺点。」
梁先生续指出:「很多传统摄影师均担心自己是否有足够能力处理数码影像,但事实上,数码摄影的难度在于摄影方面,而不是在数码方面。因为摄影是门高深的学问,但数码方面的问题,很多制造商其实一早已替用家解决了。例如厂家会在程序里预设颜色标准,基本上,我们可以一按钮,便可得出正常的影像。但当然在特殊的情况下,摄影师还需自己处理一些特别的颜色如霓虹灯或黄金色,这些都要求摄影师纯熟的控制技术,让影像的颜色表现得更好。」
「一个成熟的摄影师,必须具备色彩矫正技巧。在数码摄影的领域里,色彩管理是个较复杂的问题。现在每间相机制造商也推出自已的ICC
Profile,这已足够应付大部分摄影的色彩矫正工作了。」
工作比前增多
假如摄影师除拍摄以外,还需兼顾色彩管理工作,那他们的负担,是否无形中比前增大了?
对此,梁先生不作否认。「数码摄影无疑会带给摄影师新的麻烦,令摄影师的工作增多。例如摄影师现在需转换档案格式、矫正影像色彩,假如摄影师拍摄的是一场大型的时装摄影活动,则往往要处理100至200个图像文件,极为费时。但我又觉得,只有积极装备自已,只有不断为客户解决问题,才能免被淘汰。」
谈到传统摄影与数码摄影互相取代的问题,梁氏相信,未来几年,数码摄影将会全面取代传统摄影,但传统摄影技术还是不会被遗忘的。「因为数码摄影技术也是建基于传统摄影的,不过是加入了如何处理数码影像这种元素罢了。最重要的是,摄影师能做出自己的风格。」
「我反而担心,人们太迟进入数码摄影领域,一段时间后,当所有人都完全掌握这门技术了,再学便已经太迟。」
无独有偶,Martin亦指出:「你自已不先行一步,待全世界人都行了,才后觉后知地跟着走,恐怕到时已经无法赶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