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新闻 印刷技术 印刷展会 印刷词典 院校社团 印刷企业 印刷杂志 电子书库

数码打稿的发展

更新日期:2003-05-23

随着近年电脑直接制版(CTP)技术的发展,业内普遍认为该技术势必取代现有的制菲林工序,然而其发展却受到一些阻碍。因为使用菲林的制版工序仍然可以提供一定的弹性作手工修改,如错字或局部换版等等。而直接制版却是一步到位的利用制版机直接在版材上成象,所有成象的数据不容有失,否则需要把全张版面重新输出。换而言之,相对于电脑直接制菲林(CtFilm),电脑直接制版(CtPlate)更严格地需要一套可靠的数码工作流程,来妥善处理由设计者到印刷机之间的生产工序。因此,最令人争议的问题不是能否用激光直接在版材上造出高精度的网点,而是能否有一套认可的数码工作流程来代替现有的生产方式。而在整个流程里需要考虑的包括□数码打稿、电脑拼大版、生产效率、修改的灵活性、成本、补漏白及自来菲林等问题。以下我们专门就数码打稿的要求及技术作一介绍。 

数码打稿与传统打稿的比较 

每当提及数码打稿的效果,一般都会用传统的打稿用作比较的基准,这样比较虽然是顺理成章,但往往很容易遗漏了数码打稿附带的一些功能所带来的效益。以下我们分三大范围,包括质量、成本及效能,尝试客观地比较两者的分别。

质量效果 

色彩模拟能力 — 由于传统打稿机同样是使用油墨来成象,理论上它所能表达的色域是很接近印刷。而数码打稿方面,有些器材可以同样使用近似油墨成份的色墨,色域的表现也十分近似印刷。但是不论墨及机器的成本都很高(一般设备在55万-165万港元之间,视乎幅面及精度而定)。而其他常见的彩色打印机,如喷墨式或热升华式,其可以表达的色域均比印刷油墨更加丰富,而且成本很低。关键在如何使用过于丰富的色域去模拟印刷油墨的色域,这完全取决于个别厂家的色彩管理技术。

网花模拟能力 — 这方面传统打稿有绝对优势。因为它们采用与印刷同一套菲林晒版。而数码打稿要模拟网花的话,一方面要付出超过百万元的投资去购置高精度的设备,但换来的效果跟真正印刷效果很难一致。如数码打稿机精度是2000/3000dpi,而照排机精度为2400/3600dpi,两者所造出的网花是完全不同的。市面上大多可以模拟网花的设备都只能满足客户的视觉要求而已。 

稳定性 — 因传统打稿机是用人手下墨及调较压力,所以效果很不稳定,业内人士都有这个经验就是同一套菲林分别拿出去打稿,效果通常都不一样。而数码打稿则是自动化成象,可以很稳定。当然如果设备质量不好,如墨头经常堵塞,也会造成不稳定的因素。但是,市面上较稳定的设备是不难找到的。 

可靠性 — 传统打稿采用跟印刷一致的菲林,可靠性很高。而数码打稿在这个问题上可分三个层次考虑□(1)如输出打稿的RIP与最终制版系统的RIP完全不同,那么可靠性则偏低;(2)如输出打稿的RIP与造版系统相同,但需要在成象前分别重新处理一次,这样可靠性较高;(3)如能采用同一套已由RIP处理完成的数据作打稿及制版,这样可靠性是十分高的。因为在整个流程中除人为因素外,最有机会在运作上出现差异的就是RIP的运算。以上提及的三种方式,在市场上均有供应,用户必须特别注意。

成本效益□ 

投资成本 — 在这方面,传统打稿与数码打稿相比则显得十分逊色。因为以同样的生产能力计算,如一小时内完成两套对开四色的打稿,传统设备的投资就需要4组的打稿机,配套的晒版、冲版设备,加上所需的工作人员及颇大的厂房,投资额大约需要220万港元。而数码打稿的投资可以是33万-165万港元,这视乎对质量的要求而定,而额外人工则接近为零。而在材料成本方面,传统打稿的纸张及油墨的费用都很低,费用比重较高的是版材及药水。而数码打稿方面,一张对开幅面大约在22-165港元,这视乎个别打印机而定。总体上来说,数码打稿(在某一个质量认可的程度上)的投资回报率可以比传统打稿高出很多。 

效能表现 

生产速度 — 表面上是数码打稿的成象速度较快,市面上普遍的打印机都可做到20分钟内完成一张高质量的对开版面。而传统打稿则无论尺寸大小,不包括拼版、晒版及冲版的时间,单是打稿的运作,一般都要30-40分钟,但这只是对生产一张打稿的比较。当需要生产多于一张彩色打稿的话,两者速度的差别就较为接近。

多种模拟能力 — 以上提及大多数的数码打稿机所能表达的色域都比印刷油墨丰富。丰富的色域再加上良好的色彩管理软件的配合,令数码打稿不仅仅模拟印刷品的效果,而同时可以模拟其他的生产效果,如丝网印刷、数码印刷、喷墨海报等,甚至可模拟在高速轮转印刷机下的表现,更能够配合市场上日趋多元化输出的需求。最常见的例子就是一套广告设计需要通过不同的媒介做宣传。 

多种格式能力 — 齐备的数码打稿系统,除可以模拟某一输出媒介的色彩效果外,还可以因应不同输出的需要,自动调较档案中图象的色彩,令操作人员毋须进行人工修改,真正做到自动化的工作流程。而以上两个数码打稿的特点都是传统打稿所欠缺的。 

数码打稿的选择 

数码打稿基本上可分三个范筹

Design proof设计打稿,只针对版面设计。 

Color proof色彩打稿,针对色彩效果。 

Screen proof网点打稿,同时针对色彩及网花效果。

整体来说,Color proof色彩打稿的用途最全面,而且选择性高,可以达到最佳的成本效益。(图1) 

事实上,市面上可供选择的彩色打印机种类很多,其主要成象技术分别包括□激光打印、热蜡转移、热升华、喷墨式等。而喷墨式可算是主流的中高档产品。以下是取材于美国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于1998年的培训材料。

数码打稿硬件简介 

热转移技术□这种技术含有颜料的蜡块并转移至专用纸张。然而,这种技术所能覆盖的颜色空间与传统柯式印刷的颜色空间是不同的。使用热转移技术的打稿稿外观粗糙,所生成的网点与印刷的半色调网点也不一致。设备投资约为8,000美元,每次打印费用约为3美元。 

热升华技术□用热升华技术的打稿系统利用一个包含数千个加热元件的打印头和含有CMYK颜料的色带来进行打稿。打印头可产生256级的不同热度,使固态的颜料升华成蒸气并凝结在接收介质上。在每个点的中央部位,颜色较深,边缘部位颜色较浅。当四种印刷色打印完成时,四色相互溶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连续调的图象。平均一套这样的设备约为25,000美元,每次打印费用约为7美元。 

喷墨技术(专业)□喷墨打稿系统将墨水喷射到纸张上形成图象。尽管纸张方面成本要比热升华低,但就总体而言,整个系统较为昂贵,需要较多的维护。价格介于44,500 – 69,000美元之间。每张打印费用约为2-3美元。 

激光技术□这种技术精度较高,能够产生半色调网点,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各不相同。系统精度达到1800dpi至4000dpi。设备售价约为200,000 – 275,000美元。这些打稿系统每次打稿的费用约为15美元左右。

适当的打印机只提供了硬件方面的功能,而整套打稿系统中更关键的是色彩管理软件的部分。在数码打稿的话题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个名词叫"ICC PROFILE”,这其实是一个有标准格式的数据档案,用作记载不同彩色输出设备各自独有的色域。在数码打稿系统内应用这”ICC PROFILE”只是一个常有的程序,用户最需要掌握的是这些数据如何有效地产生出来?是否容许用户定期检修?这完全取决于个别厂家的软件功能。以下的技术说明简单介绍了爱克发公司如何利用独有的概念,令不同档次的打印机均能发挥其最佳的色彩模拟能力。 

软件介绍 

我们对于自然界色彩的感知由以下三项因素决定 —
光源种类,物体如何改变反射光线或透射光线,我们的眼睛对改变后的光线之敏感性。眼睛是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眼感色的原理与色光的加色混合原理相吻合。当外界光线中的红、绿、蓝光分别刺激相应的锥状细胞时,使神经产生电脉冲,形成神经兴奋,传递到大脑皮质上的视觉中枢,就构成了一定的色彩,不同的色彩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同一种色彩在不同的对比变化下也有不同的视觉效果,这是因为同一画面内的彩色对比会影响大脑对颜色的判断。这正是我们色彩转换时用到的重要原理之一。(图2a,2b,2c)

 

首先需要有方法去测量与定义色彩 

可见的色彩均可由□色相、饱和度、亮度组成。色相由RGB三色光占量最大的一或是二色光所组成能被眼睛感知的颜色;饱和度为RGB三色光占量最大的一或二色光之强度。当RGB占量相等时,色彩变成不饱和,看起来是灰或白;亮度为RGB光波刺激眼睛感知细胞的强度或波高。这些特性可以由一些”碟片”堆叠出三维色彩模型,描述碟片圆周移动变化的是色相;由下而上碟片移动增加亮度。各碟片由中心向外移动增加饱和度。这个模型是一不规则型,因为眼睛对各种色彩的敏感度不同。(图3) 

每一个设备都有自己的色域空间,有些颜色能够在萤幕上看到,却不能由输出设备表现出来。这是因为萤幕和输出设备的色域空间的不一致。爱克发CMS可以将两个色域空间进行连接和匹配,以解决色彩转换的问题。当用萤幕色来模拟印刷色时,一种方法可以将无法表现的色相切除 ,用色域最接近的色去表达。一种可将无法表现的色域空间缩小到可表现的色域空间,使整个周围环境色变化,利用眼睛与大脑的关系去模拟不同色域之间的效果,因此后者是更优胜的方法,能够使所有的彩色输出设备都有一定的色彩模拟能力。(图4a,4b

 

数码打稿的应用 

现有的数码打稿技术已能够满足绝大部分一般的用户。他们主要追求速度、稳定性及成本效益。这三方面的表现数码打稿是明显比传统打稿优胜很多。用户的例子主要有一般书刊、杂志及教科书印刷等。 

对高档用户而言,虽然以上三大优点不能完全满足他们,而色彩质量才是最重要的要求。但正因为这些用户严格的要求,一个版面在制作过程中通常需要多次的修改,而许多这种类型的用户,如广告公司都开始利用数码打稿作为一种TEST PROOF(试稿)。在修改过程中一直采用数码打稿,直到修改完成后再做一次传统打稿,单是这样已能够节省不少反覆打稿的成本。 

在这介绍的最后部分是否能够得出一个结论□到底数码打稿是否已经成熟?应怎样去选择设备呢?其实不同的用户会有不同的答案,视乎上述所介绍有关数码打稿的每一特点对个别用户的重要性,下图试以直观的方法显示一家高档印刷厂及一家短版快速印刷厂就目前数码打稿及传统打稿的比较结果。(图5a,5b,5c)

 

以上的介绍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最后要提出的是,现今的数码打稿技术已达到一定的实用性,但用户在选择设备时必须注意软件与硬件的配合,方可达到最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