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新闻 印刷技术 印刷展会 印刷词典 院校社团 印刷企业 印刷杂志 电子书库

CTP在报业的应用

资料来源:《印刷物资商情》 更新日期:2003-05-23

与中国标准出版社相比,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报业集团(以下简称京报集团)印务中心的CTP引进工作有许多不同之处。首先,京报集团印务中心引进CTP系统的时间要比中国标准出版社推后了3、4年;其次,京报集团印务中心从事的主要是报纸印刷,而不像中国标准出版社印务中心所从事的完全是书刊印刷;第三,京报集团印务中心引进CTP系统,并不是对单一技术的引进,而是作为京报集团彩印中心建设项目中的一个环节进行处理的。也正是由于这些不同,使得他们的CTP技术引进工作较中国标准出版社的引进工作,多了几分从容。据京报集团印务中心的孙树庚副主任介绍,作为京报集团建设彩印中心和扩版、出彩报这个大的系统中的一部分,京报集团引进CTP系统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酝酿和铺垫。

长期以来,出彩报一直是国内报业人士梦寐以求的事情。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与印刷技术相结合,出彩报的梦想逐渐有了实现的可能。孙主任说,实际上,在1995年以前,他就已经知道了直接制版技术的存在。1995年,CTP技术在Drupa展览会上面世后,京报集团就开展了这方面的调研工作。但经过仔细研究,他们认为当时的引进条件还不成熟。首先,CTP作为一种刚刚问世的技术,肯定存在许多技术、设计、制造方面的问题,因此引进的风险比较大。其次,京报集团的自身条件也不具备上CTP系统的要求。权衡再三,京报集团决定还是先将精力放在完善自身的建设上。此后一段时间,京报集团先后引进了大平板网点拷贝扫描仪、拼大版软件,逐步实现了印前系统的全数字化流程。在北大方正公司解决了CTP系统与方正维思、飞腾等排版系统的RIP相连接的接口问题后,京报集团于1998年开始与外商进行包括CTP系统项目在内的一系列引进谈判工作。1999年,随着位于北京次渠乡的京报集团彩印中心基建工程的完成,他们引进的德国曼罗兰高速塔式轮转印刷机、现代化的龙骨传输机以及CTP系统等一系列的先进设备全部到位安装。

孙主任说,在引进设备的问题上,报社的领导非常支持,并且一再强调引进设备应该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要有一定的发展眼光,强调有高投入才会有高产出。从经济角度看,这样做也符合报社的利益。企业挣钱不容易,如果买来的东西2、3年就又要淘汰,那实际上就是浪费。贪便宜吃穷人的道理谁都知道,但真遇到问题,还是有很多人在不自觉地贪便宜。孙主任介绍,实际上京报集团在这方面也有过教训。比如,在淘汰铅排的过程中,国内一度兴过一阵改造风,就是将铅印机改造为使用树脂版的设备。当时,京报集团也这么做了,但事实证明这条路行不通。

京报集团引进的是丹麦宝禄德福的CTP系统,在回答记者有关如何确定设备引进目标厂商的问题时,孙主任谈到,这里面实际有几个原因。首先,从设备结构上看,宝禄德福的设备是内鼓式的,其重复定位精度比较高。同时,由于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理念,所以这种设备可以升级。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是,京报集团在上激光照排机时,引进的就是宝禄德福公司的设备,该公司的产品、代理商的服务均让京报集团感到满意,为了保持技术上的延续性,在决定引进CTP系统时,宝禄德福的产品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选择目标之一。
 

孙主任讲,他们引进的CTP设备1999年安装到位,现在已经承担了京报集团全部彩报印刷的制版任务。他感觉,与传统制版工艺相比,采用CTP系统制出的版版面非常干净,过渡调、高光部分的网点基本没有损失;印刷时,实地墨色均匀饱满;印刷品与样张相比,基本没有变化;更主要的一点,采用CTP系统可以大大缩短印前处理的时间,而这对时效性要求很高的报业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认为,现在可以确定引进的设备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针对记者提出的CTP系统的运行成本过高的问题,孙主任也算了笔帐。他认为,成本的核算应该综合进行考虑。现在,一套CTP系统的价格虽然略高于激光照排机的价格,但如果考虑到采用CTP技术只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冲片机就行了,而采用传统工艺则还需要配备PS版晒版机、显影机等设备。如果全部采用进口设备,那么投资一套CTP系统,其价格甚至低于投资一套传统制版设备的价格。CTP系统的总占地面积要小于传统设备的占地面积,因此其基建投资要低于传统设备的基建投资。总体计算,上马一套直接制版系统的硬件价格,要低于上马一套传统制版工艺设备的价格。

从另一方面考虑,现在,进口的直接制版版材的价格约为140元/平方米(已经包含关税在内)。如果采用传统工艺,目前进口软片的价格大约在50元/平方米,进口PS版的价格也基本如此。照排机运行时,软片出片的前后左右都有保护区,因此每出1平方米的合格软片就要浪费掉0.9平方米,这样一来,每平方米见报面积实际消耗软片接近2平方米。综合计算,采用直接制版工艺与采用传统制版工艺,每平方米见报面积的制版耗材成本基本相同。如果再将人工成本计算在内,则采用直接制版工艺的成本肯定又会低于采用传统制版工艺的成本。孙主任强调,做成本核算应该尊重事实,既然时代已经数字化了,那么成本核算就更应该严格按照数字化的方式进行,而不能单凭嘴说。比较成本,应该是进口与进口比,国产与国产比,而不能直接制版按照进口的价格算,传统制版工艺的耗材成本却按国产的算。在传统制版工艺中采用国产耗材,价格可能低不少,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国产耗材在质量方面、在稳定性方面均无法与进口产品抗衡。而且,如果国产的直接制版耗材研制成功,那么采用直接制版工艺的耗材成本肯定还会大幅下降。

与中国标准出版社的陈主任一样,孙主任也并不讳言他们在CTP系统的应用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但是,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孙主任同样宣称主要的问题是人员素质、经验、处理问题的水平等方面的问题,设备本身虽有问题,但不是非常严重。在这一点上,2人不谋而合。

采访后记

由于时间匆忙,记者无法对所有已经上马CTP技术的企业进行跟踪调查,因此文章的内容并不能全面反映CTP技术在国内的应用情况。但是,在这当中,仍有一些具有共性的东西值得大家参考。

首先,CTP技术的先进性是毋庸置疑。但是,引进技术不是为了赶时髦。进行引进首先要看自己是否确有这方面的要求,要看引进了先进的技术以后,能否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

其次,印刷企业在上马CTP设备之前,最好先建立起适合自己的完整的全数字化印前工作流程,并保证自己的操作人员在这方面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拥有丰富的经验。这样,上马CTP系统不过是在已有流程中增加一个输出设备,应用起来可以游刃有余。

第三,在引进中,如有可能,尽量保持技术上有一定的连续性。这样,操作人员不会有太多的陌生感,操作起来可以驾轻就熟。

向科技要质量、向科技要时间、向科技要效益,应该是每个印刷企业进行技术引进的基本原则,而引进CTP系统,印刷企业也应该本着这个基本原则进行。现在的低迷不能代表未来,CTP技术肯定会在我国拥有一个广阔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