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管理与印前作业研讨会
张中一理事长致词:
对于办理相关学术研讨会,未来本学会已研拟新的作法,除了延续前理事长的一些基础以外,每两个月会举办一场相关学术研讨会,今日之学术研讨会主要由财团法人印刷传播兴才文教基金会所赞助,并且由本学会及中国印刷学会所共同办理,除此之外,本学会也会办理教师研习营相关活动,希望能够藉此将印刷之应用科技性质发扬光大。
在此也特别为各位介绍本学会之两位副理事长,一为产业界永丰纸业公司之黄义盛总经理;另一为学界,文化大学陈昌郎教授;另本学会之常务监事长为李兴纬博士;我们共同研拟发展方向,向产业界引进印刷此一高科技。色彩应用之运用范围相当广,因此如何将色彩管理角度从印刷扩大到其它产业,这是相当重要的课题。也欢迎有志之士加入中华印刷科技学会的行列,尤其学生会员,近期中华印刷科技学会修改章程,不仅下降了学生会员的常年会费,更是取消了学生会员的入会费。也感谢各位今日莅临此次研讨会。
主持人:李兴纬常务监事
感谢各位参与今日的研讨会,相信各位是怀抱着对色彩复制管理的期望与学习的心情来参与。今日学会大力邀请于国内颇具盛名之专家学者来为各位作精辟的演讲。首先介绍今日两位演讲者:第一位为陈鸿兴博士,日本千叶大学影像科学博士,讲题为彩色复制的理论与实务;第二位为孙沛立博士,英国达比大学色彩博士,讲题为色彩管理的理论与实务。
引言人: 罗梅君教授
过去,工作环境中的机器设备是封闭性的,机器设备皆由工程师作好设定,彩色复制从业人员只需依据相关设定即可作好稿件。时至今日,机器设备属于开放式,各设备可能来自于不同的厂商,因此屏幕、打印机甚至于到印刷机之间的校色形成很大的问题,虽然现在的色彩管理系统使用上非常普及,但我们就必须去了解到色彩管理系统之中的理论应用。也希望今天的讲题只是一个开端,未来公司更应该重视的是相关主题的员工训练,将此经验推广到印刷产业,才能提升印刷科技的品质。
彩色复制的理论与实务:陈鸿兴教授
首先,谈论到颜色的来源,在尚未有科学理论基础之前即有颜色的诞生。而就物理学的角度而言,光是一种电子波,短波长属于高能量,长波长属于低能量,颜色的发生范围为可见波的一小段范围,而它的范围大约在380-780μm;将太阳光透过三棱镜,当白光破坏分解成色光,并将此遭受破坏分解之色光再重新经由三棱镜及透镜的聚合,即可再度形成白光。此理论应用于照相及印刷,即将色光破坏之后,再经由聚合而重制。其次,色彩其实是一种感觉,光进到人眼以后,产生刺激并传送到脑部,眼睛其实是一种感觉入口。人眼又是如何去感受色彩呢?第一:人眼中有感色细胞:感觉短波长、中波长及长波长的三种细胞;另一种为人眼中具有感彩色的细胞学说:感黑白、对立色<对比色>。后来经学者研究发现,综合三原色说及对比说,产生结论说人眼接受色光第一阶段先产生三原色,讯息互相作用之后产生对立色。亦即人眼中有感黑白的杆状细胞和感彩色的锥状细胞;当接触色彩时,光先刺激到锥状细胞的RGB,在传递到大脑的时候产生对比色。
▼加法混色:
由物理上的角度,色光即是将白光破坏分解之后,部份反射,部份吸收,因此产生颜色。加色法:三原色RGB两两相加会产生CMY,正中间所产生的是白色;加法的名称由来为越加越亮,例如RGB色光相加最后产生白色;减法混色原理:当照相或印刷之时,我们常使用的是滤色镜,当使用C滤色片时,亦即只有C的光线能够透过,其它的光线即被挡住了,其一次色为CMY,而其二次色两两相作用,产生RGB,最后三次色产生黑色,也就是能量完全没有。减法混色原理远比加法混色原理来得复杂,在减法混色原理中最单纯可以预测的就是使用彩色正片,彩色相纸及彩色印刷都远比使用彩色正片来得复杂。
反射物体为反射率,而透射物体为透射率,例如:白色的物体为百分之百的反射能量,黑色物体为能量的完全吸收,不同程度产生不同的灰。色彩的跨平台原理在于只着重于人眼的立场去分析,而不管到底是CMY语言,还是RGB语言,或是其它的语言,只要依赖此一平台,皆可解决跨媒体的问题。
▼L a b均等色彩空间:
Lab色彩空间总共有三个轴,垂直轴为L表示明暗,越往上越亮,越往下越暗,+a及-a为红绿,而+b及-b为黄蓝,此正呼应前面所述说之人眼知觉之色对立说,亦可利用来说明设备之色彩空间;更可用以说明色相、明度及彩度:色相:例如:红色、黄色…皆为色相,而红色色相角度为45度,黄色色相角度为90度;明度:颜色的明亮度;彩度:颜色鲜艳度,距离灰度轴的距离,越外面越鲜艳,越里面越灰暗。
彩色影像构成会因为设备或产生原理之不同而不同,例如:屏幕由RGB颜色所组成,而印刷由CMY所构成,YCC,Y代表明暗程度-灰度讯号,C所指的是CRCV,一为红绿色差,另一为黄蓝色差;因此在影像处理时通常所使用的是RGB或YCC。在此介绍一个现象:由人眼所看到的实际上的苹果与电视复制出来的苹果,如果使用仪器量测即会发现其颜色是不近相同的,也就是真实的苹果与电视复制产生的苹果其反射率不同,这与光源条件有很大的关系。最后,不管电视或者是印刷复制,往往都是会加入工作者的喜好色,将肤色美化或皮肤上的缺陷去除,因而即使复制的数值相当精确,最后还是会因为人的喜好色而加以修整,此即称为色彩修正。色彩修正的原理最早使用于scanner,亦即scanner的色彩系统即在仿真真实色彩,而分色即为将色彩分成CMYK网点;最早的scanner失败的原因在于色浓度网点准确的问题必须将纸张等相关因素加以考量,也因此目前的scanner也在持续改良当中。
印刷上有三种油墨,事实上有八种组成,倘若C=M=Y,即可产生灰色,但由于油墨成分比例的不同,造成并不是十分理想的灰色,因此在印刷上会使用CMK来取代CMY印刷,可节省成本并造成较佳的效果,但UCR的使用亦必须适当,使用过度,虽然有很好的反差但却失去了细部调的层次。
就颜色而言,屏幕的色域比打印机大,因此屏幕上的色彩不一定可以由打印机来忠实呈现,因而在做色彩复制时必须先考量哪些颜色是打印机所印不出来的,而必须先作压缩处理,作过压缩处理之后保证在打印机的色域表现之内,因而必须在经过色彩转换程序,进而由CMY表现,由屏幕到打印机,由加色法到减色法的完成转换。
色彩管理的理论与实务:孙沛立教授
首先先为各位介绍色彩管理的系统包含封闭式系统及开放式系统。开放式色彩管理:针对不同系统间的色彩交换做管理,例如:印刷机、扫描机或屏幕等…,每一个设备间的色彩对应都必须是正确的,然而对于Input数值及output数值都有很多种,因此就必须具有非常完整的色彩管理系统,即所谓的开放式的色彩管理,将所有颜色皆对应到一种与设备无关色彩空间,其关系就犹如国际间各国人士之沟通,或先转换成通用之语言-英语,再对应到彼此熟悉之语言,即可作沟通工作。另难道封闭性系统不好吗?其实必须依据设备之性质而定,若今天为报社之印刷工作,因其设备之单纯性因此使用封闭性之色彩管理即可。
其次,论到跨媒体色彩的复制,不同的色彩媒体,例如:屏幕及打印机,其差异在于媒体从属的色彩数及人眼对色彩从属的关系。不同媒体都有其RGB对应到CMYK的关系,因而不同媒体的色彩描述就必须仰赖媒体色彩特性描述作业,来描述设备从属的Independent
color与人眼的RGB或CMYK的关系。对色彩的感觉除了上述的因素之外,还须克服因周遭环境所带来的影响;除此之外,不同媒体之间色域大小的问题,也须经由色域对应的程序加以解决;因此若要准确的执行色彩复制,就必须将色彩媒体的三种差异加以模式化表现出来;此三种差异包含:色彩特性描述、色外貌模式、对称算法;运用色彩特性描述将屏幕上RGB的色彩转换成人眼对色彩的三刺激值:XYZ,在加入参考色彩环境的参考白,在进入色外貌的模式里去计算与色彩无关的色相、明度、彩度的感觉,色相、明度、彩度的感觉我们以LCH来表示,来作为影像的修正增强,接着为克服原稿媒体屏幕及打印机的色域差异,利用反运算的过程,将屏幕上的RGB值转换成打印机的CMYK,运用此一过程将原稿与复制品间的色彩差异降低。欲将色彩转换成与人眼相关的转换作业时,须先确定相关校正作业已准备就绪,如此的色彩转换才会具有意义。倘若设备的校正有所更动,则特性化之相关描述或转换过程都必须重新计算,在描述设备特性的catelation
Model
中有分两大类的数学模式:一为设备专属型,亦称为媒体专属型,亦即此一专属型与特定设备的演色特性相关的模式,必须对某种成像设备具有专业知识而导出的数学模式,运用此一模式来转换色彩,把RGB转换成XYZ;此一模式之优点为无须太多的数据即可作非常准确的转换作业,且其内含参数具有意义存在,在可预测的状况下达到色彩修正而无须去重新测量。二为通用型的catelation
Model
,此一模式为我们在执行色彩转换时无须知道媒体所运用的是加色法还是减色法,不须具有太专业的知识,只需运用数学模型即可把两种色彩模式的关系描述出来,此一模式优点为任何成像媒体皆可使用,但其缺点为所需测量之数值很多。
为适应不同媒体间的色彩转换需求,厂商希望提出一套标准的色彩管理架构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此需求来自于以印刷为中心的平面传播市场及以显示器和网络为中心的家用及办公市场;1993年ICC色彩国际联盟提出一套跨平台的色彩管理系统标准,包含ICC及sRGB架构;ICC架构为使用非设备从属的XYZ或Lab的色彩空间作为色彩复制沟通的桥梁,ICC架构之色彩准确性较高,但其运算成本较高;而sRGB的架构初期发展为针对不同网络不同屏幕所看见的色彩相同,运用简单的方法将色彩对应到一样的空间中,其具有一定限度的准确性、弹性较小,sRGB的架构是由Microsoft及HP所发起的,其概念为利用一个RGB的色度系统来生产屏幕,其弹性小,不同媒体并无法作很正确的色彩转换。ICC架构中一些很重要的名词:PCS:连接不同讯号的非设备从属的色彩空间,ICC规定使用XYZ或Lab;Profile:描述色彩特性的描述档案,提供色彩管理系统在撷取RGB或CMYK等色彩数据与非媒体从属的XYZ、Lab在色彩转换时所有必要的信息,皆储存于Profile的档案中,此一作业须藉由DMM色彩管理模块来进行转换。
另一基本架构为Profile Connection Space作Lab或XYZ之间的沟通桥梁,其中有一个Input
Device及一个Output Device,例如将档案扫描为RGB值,我们事先将此一RGB值及其对应的XYZ值作一个Profile
,并将此一数据模式化,而此XYZ值如何在打印机上作正确的呈现?可先将其转换成Lab值,再对照到所需的CMYK值并打印出来,如果两者之色域非常接近时,这两边的色彩就会非常接近。设备可分为三大类:首先为Input
Device的设备, 包括: 数字相机及扫描机等。Output Device设备, 包括: Printing System。Display是特别独立出来的一类,他可以当作Input
Device和Output
Device其分别在于屏幕上观看及打印机输出时来分别的。而至其它较特别的色彩空间也可以使用profile来转换,此时则称为Color
space。还有一个称为Profileline,内容是我们已确定只使用两个D e v i c e 时,
就可以将其连成一个Profile,这时将形成RGB in 、CMYK
out,他在运算的过程中少一个运算,速度当然就会较快。至于profile的传输可逆性,分成两类,一种是One way,一种是Two
way。Oneway是指它的传输只有某一个方向,没有反向。Two way是指它可将RGB转换到XYZ,它也提供XYZ转换到到RGB,这是一种分类。还有另一种分类︰我们在色彩转换过程中数据一定有一个来源,而它最后一定有一个目的。而扫描仪或数字相机都是属于One
way,是将RGB值转换成XYZ值,它并不需要再将XYZ值再转换成RGB值,因为我们在屏幕上并没有办法看出来,所以它永远是单向的。至于其它的输出设备都是属于Two
way的,因为我们可以将复制出来的复制稿去对应到萤幕上的色域,进行打样的工作。
ICC规定色域的表现,使它成为我们理想中的反射印刷品的色彩空间,它不是随便我们在屏幕上看见的XYZ、Lab,它是有一定的观测环境。它有四种不同的色度对应空间:包括知觉性的、相对性的、饱和度的、绝对的色度对应。有两种色彩储存的方式:一为矩阵式,它只能使用在三维的空间中,所以我们不能使用在印刷上;一为对应式,利用内差的方式去转换其数值。
最后我们来了解ICC的架构,首先先把所有的颜色转换到一个地方在全部一起转译出去,它每一次的转换都会有误差,每一家公司的转译方法都不一样,因此每一次的结果,各家都不会相同,而理想的范围并没有规定,因此未来的色彩管理将会着重在这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