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知识经济的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印刷工程学院(上)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的创造、加工、传播和利用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特点。因此由以数据库为基础,通信技术为骨干,网络为依托的信息处理、交换和传播系统等所组成的信息技术产业以其知识含量高、投入产出比大、附加值高、渗透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而跻身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部门。众所周知,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以社会的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教育体系和市场经济制度为基础的。其中高度发达的教育体系被视为承载知识经济这辆时代列车的一个重要车轮。没有高度发达的教育体系,劳动者素质就不能适应知识经济中生产和技术条件持续发展和变化的需要。因此专家们说知识经济实际上是教育经济、科技经济、人才经济。
印刷以图像和文字为主要对象,其主要任务是将数字化信息网络中的图文信息高速度、高质量、低成本地转换、输出为人们所需要的视觉信息。因此现代印刷业实际上是信息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印刷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面向知识经济,为信息技术产业培养大批合格的信息工程人才,是印刷高等教育正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介绍我国培养印刷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印刷工程学院概况,并讨论学院今后面向知识经济,
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发展的新思考。
一、学院概况和办学优势
1.历史沿革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印刷工程学院于80年代初设立印刷工程学科。198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并从1986年起招收专攻地图制印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9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评审通过,获得印刷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印刷工程学科硕士点之一(目前我国尚无此学科的博士点),并于1995开办包装工程专业。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是世界知名的培养测绘工程高级人才的高等学府之一。印刷工程学科以测绘科技大学雄厚的工程学科基础为支撑,以印刷的高新技术为目标,无论是教学、科研、人才培养,还是面向社会生产和对外开放,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所培养的众多的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分布在全国各大型印刷企业、出版社、计算机公司、国家机关及印刷高等院校等。他们以基础扎实、踏实肯干、知识面宽、适应性强赢得了用人单位的信任,受到了社会的欢迎。
通过10多年的努力,本学科已在印刷设计与技术、电子出版、印刷图文信息处理等方面具有了明显的优势与特色,成为我国开展印刷新理论、新技术教育及其应用研究,培养印刷科学与技术方面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
2.学术梯队
多年来,学院一直努力通过教学、科研的实践活动,邀请国际、海外、国内专家到学院讲学以及进行科研合作,选派人员到国内外有关高校或研究机构攻读学位或进修,大力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学位,以及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等方式,普遍提高教师思想和专业素质。学院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讲师、工程师30人,其中博士1人,即将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硕士30人。从2000年起,学校明确规定,留校任教者必须是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获得者。如此优化的学历结构以及活跃的学术活动,使我院形成了以年轻教师为主,老中青三结合,朝气蓬勃、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的学术梯队,造就了一批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他们不仅是教学的骨干、科研的中坚,更是育人的主力。
学院始终追综国内外印刷科技发展,并结合自身特点及优势确定研究方向,开展研究活动。
·印刷信息源
研究传统印刷信息源——模拟信息与现代数字信息相互转换的方法与手段、印刷中数字信息的技术标准、质量检测方法等。它是提高信息利用率和印刷品质量的首选目标。如本学科通过对连续调图像原稿的技术标准及质量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对连续调图像原稿提出了一整套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科学的技术标准及检测方法;利用计算机视觉及数字图像处理的理论与高新技术,解决了将地图、航空影像、照片、工程图经过扫描数字化转换为数字原图的技术及应用问题。该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测绘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以卫星遥感数据为印刷信息源制作专题地图的技术与工艺,实现了印刷信息源的全自动化处理;研究了以视频图像数据为信息源的彩色图像复制以及信息源转换的技术与方法,使视频图像处理周期缩短且图像质量了有较大提高;研究了以航空影像图为印刷信息源,印刷影像图和专题图以及信息源转换的技术与工艺等。
·色彩理论应用研究
研究颜色空间转换的理论与方法及其在印刷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研制开发了“RGB
YMCK转换软件”,从而解决了彩色图文和文字从屏幕到印刷的色彩转换问题;利用色彩理论和丝印技术,开发了“SSA双视技术”。该成果已成功转让;建立“油墨数据库”,为计算机设色提供依据;研制电子地图的电子色谱,使电子地图转换为载体不同的视觉信息时其颜色一致。
·图文数字信息处理、转换与输出
研究调幅图像和调频图像的图像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频率调制图像处理与输出软件”,提高了图文数字信息转换、输出为视觉信息的层次清晰度和逼真程度;研究彩色图像输出过程及其各子过程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彩色图像复制传递函数”,并开发了“彩色图像复制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软件;研究图像、文字输出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用频谱滤波技术解决图像信号与噪声的分离,实现了三维图像在二维平面上的立体再现;利用ITC印刷适性仪研究油墨叠印理论等。
·彩色地图复制的研究
鉴于地图印刷的特殊性,研究地图网点大小科学分级的方法和地图四色印刷的技术方法,并制作出实用的网点胶片;完成“机助地图修版制版系统”,实现彩色地图从扫描、处理到再现、更新、多色或单色输出一体化。
·印刷工程和包装工程高等教育的研究
研究印刷工程和包装工程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方法、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手段等,使所培养的人才符合市场的需要。
本学科在上述研究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他们或为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或为国家测绘局项目、新闻出版局项目、湖北省科委项目、武汉市科委项目、校企联合开发项目,或为学校资助项目。
通过科研培养了人才,也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
3.硬件环境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位于武汉市武昌大学城中心地段。四周是著名的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等,这样的文化氛围为学生通才培养,扩大知识面选课及文理工学科交叉影响、相互渗透提供了可能和便利。近年来我院多有学生在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大学选修其它专业课,如新闻专业、法律专业、计算机专业等。他们经过四年或五年的刻苦学习获取双学士学位,为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同时也促进了学院宽口径人才培养的进行。
武测科大前门立于武昌珞瑜路。这里汇集了众多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公司和网络公司。为扩大学生视野,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场所和机遇。
印刷工程学院设有印刷材料和印刷产品测试实验室、彩色印务中心、多媒体电子出版实验中心、丝网印刷实验室、印刷新技术研究中心、电子出版工程研究中心、APPLE电脑授权培训中心等。配备有印刷工程和包装工程专业的各种测试仪器,各种制版、印刷及印后加工设备,PC机、APPLE机、扫描仪等各种数字图像图文输入、处理和输出设备等。学院非常注重实验室的发展。除尽可能地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外,实验室人才培养也一直是学院关心的问题。如实验室主任即为我院优秀的硕士毕业生,许多一线的实验员为优秀的大专毕业生。他们既有理论知识,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现在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己成为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学生的课程实习、大量的硕士研究工作、硕士论文、本科毕业设计及教师研究工作等都是在这里完成的。同时它们也是学院对外开放的窗口,即对外承接培训和生产任务,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学术交流
学院大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或邀请国际国内专家到学院讲学、科研合作,或聘请校外专家为我校客座教授,并经常选派人员外出考查和进修等。国际印刷学会主席、世界著名印刷学家、日本的井上英一教授,德国波恩大学莫根斯特恩教授,瑞士EMPA研究所施纳普夫教授,香港著名摄影家、广告设计专家李乐诗教授等都曾到我院讲学。另外,我院还经常组织团体或派个人参加印刷新技术博览会、印刷学术活动、印刷高等教育、印刷工程学科及包装工程学科建设研讨会。曾派教师到荷兰ITC、德国、瑞士EMPA研究所进修,开展科研工作,参加德国慕尼黑的FOGRA科学研讨会和在台北举行的“海峡两岸暨香港印刷高等教育研讨会”以及在香港举行的“中英印刷名词对照规范化”研讨会等。广泛进行的学术交流有助于学院与外界的互动发展,亦为学院培养了教学、科研人才。
多年的努力,我院不仅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印刷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也培养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发展建设了一批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畅通了对外交流的渠道,形成了我院强劲的办学优势,奠定了未来的发展基础。知识经济由于其不同于以往任何经济形式的特点,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使印刷高等教育满足这种要求,在可持续发展中更进一步地发展壮大自己,是武测科大印刷工程学院一直在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