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之年”谈中小印刷企业生存之道
前言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成就举世瞩目。在以平均9.8%的增长率连续发展了30年后,中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三,国民财富和居民收入也大幅度增长。中国企业制造了全世界70%的鞋子,80%的玩具,50%以上的手机、电脑、电视机……中国的商品几乎摆上了世界每个商店的货架。
我们不仅拥有林立的工厂,还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富丽堂皇的现代机场。2007年我国人均GDP达到2456美元,越来越多的人搬进了自己的新居,而汽车在早在数年前便开始进入家庭,中国人从来没有在经济上如此从容自信、踌躇满志。
是的,30年的努力,依然把我们送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商业盛市。印刷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印刷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成为世界印刷加工厂。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印刷集散地。
然而,不知不觉间,一场凄风冷雨在2008年春天骤然而至——
原材料持续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土地价格飞涨,人民币升值,这些难题突然在2008年集中发难,让大量多年来一直习惯于高歌猛进的印刷企业突然陷于困境。
在浙江温州,30多万家中小企业中,目前有20%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的状态,约有10%的印刷企业已经倒闭。
飙升的低价和员工工资,甚至让韩资企业也扛不住了。今年三月,206家韩国企业从山东青岛非法撤离,一夜之间熙来攘往的工厂中人去楼空。
在珠江三角洲,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主正遭受着一轮来势凶猛的产业震荡。千家鞋企倒闭、15%玩具厂关门、万余家外资撤离……
印刷业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一些印刷业相对集中的地区的印刷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不景气甚至是大量印刷企业关门。
中国这个声名显赫的“世界工厂”,在2008年春天,迎来了一次产业自身积弊和内忧外患共同作用的危机总爆发。
2008年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全国中小印刷企业深刻感受到了残酷的市场竞争压力,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和原材料成本的不断上涨,大大削减了中小印刷企业的利润空间,企业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严峻考验。
在这个困难的时候,面对当前中小印刷企业普遍存在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为了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广大中小印刷企业如何正确对待面临的困难和压力,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道路。辽宁大族冠华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08年3月-5月开展了全国巡回演讲活动,组织全国中小印刷企业在全国20个省召开22场“2008年中小印刷厂生存与发展研讨会”,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副理事长、辽宁大族冠华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学智在会上做了题为“2008年中小印刷厂生存之道”的主题演讲,受到与会中小印刷企业经营者的一致好评。刘总与全国中小印刷企业经营者共同探讨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如何生存与发展?大约3000家印刷企业经营者参加了在各省举办的研讨会,研讨会同时得到了各省当地新闻出版局、印刷协会和印刷物资公司等单位的鼎力支持。
2008年是众多中小印刷企业的“突围之年”。中小印刷企业再一味依靠传统的“粗加工”,要生存下去,确实很困难;需要引导印刷企业不断创新,开拓新领域,拓展新空间。很多专业印刷杂志也撰稿疾呼:直面纸张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来料加工、来样加工等贸易形式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小等“生存拷问”,印刷企业应由“直觉管理转到战略管理,尽快理清企业的定位与发展方向,这是决定企业“突围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这样的背景下,辽宁大族冠华刘总的演讲就格外引人关注。刘总就国内外中小印刷企业发展现状、变化和趋势,未来商业印刷的发展趋势,谈中小印刷企业的生存之道。他结合近年来走访考察俄罗斯、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外印刷企业和众多国内印刷企业的心得和成果,用详实的数据分析了国内外中小印刷厂发展的现状、变化和趋势,观点鲜明地指出:中小印刷企业已成为商业印刷领域的绝对主力军。在国外,中小印刷企业在商业印刷领域里占绝对优势。在国内,中小印刷企业更应是中国商业印刷的绝对主力军,但目前装备水平非常落后,大部分企业还在使用已经落后的70-80年代的01、05、08机以及单色小胶印机,从事简单的文字和表格为主的黑白印刷,其印前、印后的设备也比较落后。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一万份以下的短版彩印活已成为商业印刷的主体与国外同步快速增长。
谈到未来几年商业印刷业发展的趋势,刘总认为,将会有六个主要特征:
1、印刷市场的印件越来越短版化。
2、印刷市场的交货时间越来越快。
3、印刷市场优胜劣汰低的速度在加快。
4、印刷市场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
5、印刷市场的工价在不断走低,已经进入微利时代。
6、越来越多的传统印刷厂在引进数码印刷机。
刘总提示中小印刷企业经营者要充分看到过去的一年中国商业印刷的新变化和中国印刷机械的发展变化。演讲中,刘总用“喜忧参半”、“忧大于喜”这样的话语,对2008年印刷市场宏观形势作了概括,并展开了合理分析。在过去一年,商业印刷发生了新的变化,新一轮高新技术装备更新换代加快,一部分技术含量高的中小型印刷企业脱颖而出,中小印刷企业迅速两极分化,沿海地区印刷企业由于劳动成本的增加正在向内地转移,以低价冲击内地印刷市场。
从宏观上看,印刷业大形势喜忧掺半,忧大于喜,但对中小印刷企业来说,虽然也有很多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刘总认为国家宏观形势好的状态下中小印刷厂很难赶超实力强大的重大印刷厂,但当前不利的宏观形势下倒是给中小印刷厂的发展带了了机遇,2008年将是众多的中小印刷厂脱颖而出的一年,只要采取正确的对策,中小印刷企业会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模式而快速发展。刘总希望中小印刷厂首先要树立强烈的自信心,又要看到,“两军相遇、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信念,要有“我们困难,我们的对手更困难!只要采取积极的战略战术,我们就能脱颖而出!”的气魄。只有坚定信心,另辟蹊径,走特色化道路,才能柳暗花明,脱颖而出。
印刷企业要适应短版商业印刷的要求,要采取相应的对策。直面严峻的市场考验,刘总提出了中小印刷企业的“生存之道”和“突围路径”的四个对策:
一、“低成本、高效率的快速印刷模式”是中小印刷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谁能把印刷成本做的最低、把印刷效率做的最高,谁就能赢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低成本、高效率的快速印刷必须有现代化的装备做支撑,中小印刷企业要转变思维和观念,提升装备水平只有高自动化的短版彩色印刷机才是最理想选择。而短版彩色印刷机不是单一的设备,它应该是个性化的数码印刷机和传统小幅面多色机的有机结合。选择一款采用0.15mm厚度PS版、自动上版、自动拉版的高性能的52/56规格多色机,承印范围从100份到10000份。选配一款数码印刷机,将传统印刷与个性化印刷相结合,承印范围从1份到100份。而传统印刷机的印前部分必须选择一台配套CTP产品。这三款机器是未来中小印刷企业实现快速印刷的必备装备。
二、“专业化、规模化的特色经营思路”是中小印刷厂实现快速发展,不走弯路的正确选择。中小印刷厂在选择发展模式上要给自己实事求是定位,由于大部分属于弱势群体,专业化,差异化才是正确的选择,中小印刷厂的规模千万不要做得很大,但要作精做强,发挥自己的强势和优势,专业化、差异化最终要形成规模经济,没有经济规模经济就谈不上中小印刷厂的发展。
三、采取积极有效的营销战略和战术,拓展市场空间,紧紧抓住客户,和客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舍得花钱,加大对宣传的投入,开展创新性的营销活动。积极拓展周边省市甚至海外的印刷活源,高度重视网络营销。重视印刷厂的品牌建设,要讲诚信,要把维护信誉当成本企业的生命。打“价格战”不是抓住客户的唯一手段,而应该在工期、质量上下功夫,特别重要的是在人性化的服务上下功夫。印刷厂要特别关注业务之外的人性化服务,要与客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有长远观点,不能急功近利,为了赚钱而赚钱,要学会投资、学会付出,学会让利,“舍就是得”。
四、加强管理、降低消耗、降低成本费用,中小印刷厂实施6S精细管理至关重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考核和监督,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全国“2008年中小印刷企业生存与发展研讨会”的召开,为中国商业印刷的快速发展,提出新的思路和方向,通过大量的信息资讯介绍,设身处地地为印刷企业出谋划策,受到了与会经营者的热烈欢迎,在社会上、在印刷行业内引起强烈反响。研讨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明确了中小印刷厂企业经营思路和经营方向,提供了新的经营管理方法,让印刷企业经营者懂得了如何积极开展市场营销,掌握了积极主动驾驭市场的技巧。通过刘总的演讲,中小印刷企业的经营者清醒地认识了自己的定位和应采取的措施,明确了如何生存和发展的思路。刘总在研讨会中号召广大中小印刷厂要认清形势,调整战略,鼓足勇气,发展自己。印刷企业的经营者也纷纷表示:“大族冠华的研讨会搞得很及时,刘总的报告非常精彩,对企业突围2008,受益匪浅。大族冠华站在市场的高度,站在客户的角度想问题,让客户如坐春风。刘总风尘仆仆,南来北往,奔波于全国各地,深入各中小印刷企业,与客户面对面沟通和探讨,开创了印刷机械供应商和客户群体紧密结合,互利双赢,共度难关的先河,必将对处于低迷的我国印刷业产生有益的影响。”辽宁大族冠华所带来的先进技术及宝贵经验必将成为中国印刷业未来发展的新动力,中国印刷市场一定会走出困境迎来新一轮的繁荣和发展。
说明:
截止到2007年底,辽宁大族冠华在不到四年的时间内已经在全国各地累计销售了475台四色机。截止到2007年底,已有70多家客户购买两台以上多色机。2007年辽宁大族冠华综合效益指数在全国印刷机械行业六十家企业当中排名第4位,多色机产销量在胶印机行业排名第1位,销售收入排名第4位。
辽宁大族冠华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努力实现年销售收入5亿元人民币,由现在小胶印行业的第一名,进入国内印机行业的前三名,致力于为广大客户提供快速彩色印刷的全面解决方案,推进国内印刷行业向多色高效、数码优质化的方向转变,为中国民族印刷工业的发展增添色彩绚丽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