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新闻 印刷技术 印刷展会 印刷词典 院校社团 印刷企业 印刷杂志 电子书库

跨媒体出版的技术发展(1)

资料来源:印艺219期/2002年3月 作者:王强 插图:李国荣 更新日期:2003-05-23

今天以数码为标志的各种媒体,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力推动下迅速从传统的仿真作业、模数混合作业方式向新型的数码化作业方式转变,新兴的电子和网络媒体以其实时、高效、大容量、动态的优势开始挑战纸质媒体的信息传播和新闻出版领域,并在社会信息容量的无限膨胀中,共同形成新型的信息传播新格局,一起引导市场的发展。但是社会与技术发展的规律总是在继承传统精华基础上,通过融合、优化而发展。尽管信息传播技术的表现方式在进步中不断演进,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不断完善与提高,而信息传播中最关键、最基本的要素组合关系却始终如一。因此,21世纪的信息传播必将是一个融合传统纸质媒体、现代电子和网络媒体的跨媒体时代,即传统仿真媒体与数码媒体融合的时代,从适应用户需求到引导用户消费的时代。在新的跨媒体时代,解决纸质、电子和网络媒体信息的表达与传播技术已成各种媒体关注的焦点,其中最为关键的技术是页面排版与图文合一技术。因此寻找一种新兴的,并能解决页面要素配置与图文合一解决方案,已成当今世界信息传播行业的关注热点。



数码时代的媒体及作用

人类的知识、思想和信息传播与应用总是基于一定的技术手段和介质进行。千百年来,从雕版、泥活字、金属活字,到照相排字、激光照排;从人工雕版印刷、凸版铅印,到近代的数码印刷。信息传播与表达,历经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批量,再到按需印制的个性化;从模拟到模数混合,再到数码;从人工到机械,到自动化、智能化的演变。媒体的表达从传统纸质,现代的电子,到近代的网络媒体。共同开创和形成了纸质、电子媒体、网络的跨媒体新格局。

新兴的跨媒体不论其为何种形式,其中心内容是实现信息的采集、处理、传播、应用、存贮(保存)和再利用,可概述为表1.1。

纸质媒体中,媒体信息的内容涵盖新闻行业的消息评论、广告、公文等。媒体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既可采用人工撰写、照相排字、也可采用计算机录入、排版、数码处理;表达采用的则是纸质上的文字、图像、图形信息;流通则采用印刷而成的报纸、杂志、书籍、册子、票据的物流配送;应用则为人工视觉阅读和归类分析;存储则为档案、藏书的库存方式;再利用则采用编目检索和复制。

而电子媒体则是在纸质媒体信息内容优势基础上,对其信息的组织与分析对比的优化,容量有限的扩展和对其保存方式的简化。

网络媒体则是在纸质媒体与电子媒体共同优势上。对其信息地域性限制的突破、实时性的增强和流通方式的变革,能够构建一个广域、实时,按需的信息传播、应用与再利用格局。

总之,不论传统纸质媒体,还是现代电子媒体、网络媒体,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以不断满足人类对信息应用与扩展的需求而发展,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将人们的文化思想通过一定技术在有限二维平面内用文字、图像、图形的配合来表现艺术,因而排版技术、方法、软件始终是媒体发展之核心。



新闻出版行业跨媒体的技术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起,新闻出版行业随计算机、网络、远程通讯等的应用与普及,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采、编、排、印、发的方法。这场变革产生的内因可概括为:

(1)计算机、通讯、网络等新技术的出现,加快信息传播速度,加速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全球化进程。

(2)Adobe创建了能灵活描述文字和图像的页面描述语言Postscript,并在不断的性能优化与提高中,成为以图文信息传播为核心的印刷工业界接受的一种标准。

(3)能快速、有效处理各种复杂文字、图形和图像的计算机和软件的产生及普及。

(4)可按工业生产要求的速度运行,基于激光技术和CCD器件,并具合理价格的扫描仪、激光打印机、激光照排机和CTP的广泛使用。

(5)信息电子化进程中,高性能、高价格设备对高质量生产要求的支持。使出版、印刷日趋融合,向采、编、排、印、发一体化方向发展。但从图文技术角度看,其核心及发展趋势是:印刷页面的所有构成要素将由全计算机化处理过程获得,并以一个可印刷的电子化页面传输与复制,最终形成无菲林制版的生产环境;使用多种成像方法和电子技术的新一代印刷机能完全实现快速、实时、彩色的印刷作业;在普及的高性能计算机及软件支持下,印刷页面将广泛采用多色或彩色技术。

目前以计算机、互联网、数码成像、数码印刷为核心的全数码化生产流程,不仅使新闻、出版、印刷业界限日益模糊,且能将信息的最终表达方式从传统的纸质媒体发展到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



1.跨媒体出版环境的变化

跨媒体出版环境是跨媒体实现的基本条件,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


硬件环境主要集中于:

(1)高性能计算机的普及,使出版行业大容量、高品质的图文处理数码化。

(2)高分辨率,高保真、低价格的扫描仪、数码相机的广泛应用。

(3)Postscript页面描述的大幅面打样与输出设备激光打印机,彩色喷绘机,激光照排机、激光直接制版机的工业化应用。

(4)互联网与通讯设备广泛普及。

计算机操作系统方面,从传统相互封闭的批处理式多用户的系统向交互、单一和互联网的操作系统转变。处理软件从以字符为主的单一处理,向文字、图形、图像综合化处理方向转变,如从DOS操作系统转向Windows、Windows和Mac的互联、Windows、Mac和Unix的互联。应用软件的功能在不断应用实践中提高和完善,如Photoshop的滤镜功能从单一到复杂。


跨媒体出版的软件环境主要集中于:

(1)操作系统在软件提升中从科研型向用户型转变,操作日益简单,功能日益完善。

(2)文字、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功能逐步专业化。

(3)页面描述语言和加网算法的不断改进。

(4)数据交互能力不断扩展,逐步接近专业化出版要求。



2.技术与产品形式的变化


从技术变化看,新闻出版的变化主要集中在:

(1)采用模块化结构。图文采集、处理、输出、过程控制、流程与质量管理等各单元相对独立,能构成标准化的开放体系,从而能根据技术水平,产品类型、人员结构进行系统的标准化与扩展。

(2)采用新的分色技术。分色与加网是图文表达的最关键技术。通过分色技术的改善,使分色原理从仿真的照相分色、模数混合的电子分色到全数码分色,令机制更完善,质量更优异。

(3)采用新的加网技术。通过加网技术的改善,使加网融合了聚集态、离散态和连续态网点结构的机制,形成调频、调幅加网和二者混合加网等新的技术,使网点形状、加网角度、线数、网点级数更丰富,保证整个流程中图文的质量。

(4)CIP3/CIP4的全数码化流程。目前新闻出版业正向互联网全数码化生产流程管理方向发展,即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集成图文信息的采集、处理、传播、应用等,通过各种组织配置,实现个性化,按需出版、印刷、配送等现代社会集成化需求。


从产品来看,其变化与发展集中于:

(1)纸质媒体产品的高品质和彩色化,即出版物从以文字为主的单色产品向图文并茂的彩色产品方向发展。

(2)纸质媒体产品个性化,即出版物印数及装帧适应用户个性化和所需数量要求。

(3)纸质、电子和网络媒体的内容共享。即在标准化的模式下,建立信息表达内容符合纸质、电子和网络媒体等多种产品的生产流程,逐渐向内容实时、规范、廉价方向发展。



3.跨媒体出版人员变化

跨媒体出版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相关软件将原本各自相互独立的信息采编(出版社、报社、杂志社)、排印(印刷厂)、发行(书店、零售)人员相互关联并逐步融合,使传统文、工、管、商领域的专业人员不断渗透与组合,解决传统出版的难点和问题。


跨媒体出版人员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信息表现与传播优势组合。跨媒体出版要求多专业组合的团队化人员结构,内容超越纸质媒体信息-文字、图形和图像承载的方式、扩展到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活动影像、图形动画,使从事艺术设计、计算机及网络、印刷工程、文学、新闻、广播电视、广告等专业人员形成新团队。

(2)多样性产品工艺需求产生多专业团队化人员组合。跨媒体出版涵盖印刷、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等领域,形成对按需印刷、印刷全数码化流程解决方案、数据库印刷出版解决方案、新闻综合业务网、出版综合业务网等技术支持来满足用户对产品实效性、易得性、流行性的需求。使新闻出版印刷业从生产制造业向产品服务业转变。


新闻出版业跨媒体出版解决方案

新闻出版业跨媒体出版时代到来,标志其必须具备实现:

(1)以纸介质为信息承载体,以文字、图形、图像为信息加工、复制和传递对象的传统新闻出版印刷业。既能解决人类信息加工、处理和转移到纸介质,又能解决人类信息数码化,大容量数码化的存储、应用及其数码化信息向纸媒体转移。

(2)以光磁介质为信息载体,以数码化文字、图形、图图像、音频为信息加工、复制和传递对象的现代新闻出版行业。

(3)以互联网为基础。网络为信息载体,以数码化、图、文、音、像为信息加工、复制、链接和传递对象的当代新闻出版业,形成新型的按信息关联组织信息浏览等问题。

新闻业跨媒体时代到来,正重构其信息组织与生产方式,因此建立一个新闻出版业跨媒体出版的构架与方案是关键。此方案分两个层面,其一是互联网和计算机建立信息采、编、排、印、发的全数码化生产流程,即解决不同地域、作业方式、企业、软件采编的数据采集,出版数据库和资源库的建立,信息通讯和交换、远程校对、预审、校样,建立一个虚拟的从设计到产品的新闻出版机构。其二是建立HTML、PDF、XML等适合跨媒体出版的页面描述与表达的方法与技术。

最近,新一代跨媒体排版软件中文化Adobe In
Design全面进入新闻出版业。它充分吸收传统文字、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精粹,将图文处理相关技术有机结合,满足了纸质、电子及网络媒体的数据格式要求,并能同现代新闻综合业务网、出版综合业务网融合,共同构建行业跨媒体的完整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