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新闻 印刷技术 印刷展会 印刷词典 院校社团 印刷企业 印刷杂志 电子书库

印刷与资讯科技(06)——进一步, 海阔天空

资料来源:IT IN PRINTIG印刷资讯科技 作者:KenMac(麦肯)集团黄国良总裁 更新日期:2003-05-23

与本刊出版人李志明先生倾谈中得知今期有「上海之行」专辑,而我脑海中也布满了过往多年就印刷业管理方面而接触到的「中国之行」的启思,所以将原本计划介绍印刷企业资源规划推後。

在过去多年参加国内的印刷厂及协会举办的如培训班、研讨会、座谈会及讲座,与大中小型的国营厂、港资来料加工厂、中外合资厂及个体厂家有著坦率的交流,发觉他们都有相近的变化,这个变化是积极的,在可见的将来会是越变越好的。随著中国跟美国签署了WTO後,加速了国企改革的步伐,国企面临重组,自负盈亏,人事改革及变动也是我意料之内,这个快打慢的改革,令我对国内的印刷业更具信心。

大部份印刷厂在二千年里,再不能不增加营运、制作及财政上的透明度,再不能不借着IT的媒体达成透明度的进程。而中国及香港的印刷业在新的纪元,将掀起前所未有的印刷业大战,以下是一些个案及感想的交流,看官请随时指正。

个案一:国营印刷集团—-有IT意识,有希望有规模的国营印刷集团。集团的总经理告诉我说,他们约有六亿元的资产,但盈利只有一百多万,并诉说现在正急切需要IT协助企业重整。一些朋友听了晴天霹雳,说若把六亿元的资产卖掉後收息,一年的利息也有三千万,为何还要搞生产? 一些朋友却觉得是意料中事;而我对此也比较乐观,这是「置诸死地而後生」的道理,我对国营印刷集团是有希望的。还记得少年时每逢春节过後,总把吉树剪至体无完肤,目的是希望明年的春天得到更好的收成。坦率面对自己,再重定集团在市场的位置,修剪一些乾枯的浪费资源的肢体及部门,重申整顿,凝聚资源,再度出战。有人问我为何对国企有这么积极的感觉?我的分析有下列几点:

A.我们虽是萍水相逢,他们能坦诚去说出问题的症结,面对自己,就是踏向改革成功的一大步;

B.他们有斗志依IT管理为蓝本,增加营销能力,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监管,提升行政及财务的透明度,从以减少物料及资源的浪费,实行员工奖惩,士气一心;有决心,有策略;

C.他们虽已拥有ISO国际认证的标准,但仍认真落实把行政、生产及监管转变成电子数据化管理,显示出管理层的信心。

个案二:国营印刷厂—-10年IT, 仍未成功

颇具规模的国营厂。10年前已意识到IT的重要性,属厂内开发IT的先驱者,已获ISO及TQM认证,唯觉得IT化仍未令人满意,而且IT化的进程比实际生产的程序慢了几年。

一组六人,平均工资连福利每人约4000元,一年约28,000元花了大慨10年的时间,约 3,000,000元;现结果是不能串连各部门正所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曾觅品牌的「名医」,当然也不能满足其专业的要求,经研究,他们花费庞大却换来「I.T.化未能成功」的原因可归纳为:

A.各生产部门及管理部门与IT人员的沟通不足,就算他们肯用心交流和认真地收集资料,有时却是有心无力,因为印刷实在是一门太专业的行业;

B.印刷的产品转变很快,而自行开发系统的成果太慢,系统没有全盘的规划,只能见步行步,管理人永远要等IT系统成功, IT人永远要追赶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流程,两者很难协调。?

个案三:国外独资印刷厂 —-IT人员流失大,趋向无资产运作独资厂秉承国外的特性,讲求效率及成效,但他们所遇到的国内的IT人,成功的例子并不多,大部份都令他们失望。他们通常所背的学位和来头也很大,但懂得做的却有限,正所谓讲一套,做一套;有幸找来一个合适的,他人望高处的速度又很惊人,留不住。我曾遇到一个独资厂的经理,?他竟然在其厂内对我说,?他随时可以过来我公司打工!?叛将若留在营中, 是行军大忌。

而事实上, 纯粹是IT的开发已很难留得住IT人,?现在IT人的培训是互联网、多媒体及互动软体的开发,好玩之馀又可以於短时间内赚大钱,?甚么管理系统呀??他们都不懂,也不愿意懂;?若能吹嘘一番,翻几个根斗,又是一个英雄巨人,另一个中国盖次。这也难怪他们, 因盖次也刚辞去微软行政总裁的职务,转投互联网发展;所以一个常发白日梦的人,又怎会踏实去研究专业的印刷IT管理?

由於现在大部份企业都趋向无资产(No Asset),他们不买车,不买楼,甚至不买手提电话,只支付重要职员的泊车费、油钱、电话费等等;?管理系统也一定行此方法, 正如购买一些专业的印刷软件,?一定比自己开发来得实际便宜,还可以得到你想也想不到的功能。

个案四: 与大学合作研究,?成功个案不多

某厂曾与工专一起合作研究开发系统,?得回来的系统却是商业性不足,?学术性有馀,系统最终还是被迫放弃。

不明白及不了解印刷的人,?又如何写得出专业印刷系统??

虽说香港和中国是同根生,?但就生意而言,长远来看中国始终是香港最大的竞争对手,?中国地皮平宜,劳动力平宜,样样资源都不贵,暂时最欠缺的是好而适当的管理;??但他们亦已明白到自身的弱点,已积极面对及寻找外来的扶助工具( 如印刷业的管理系统),?参考成功的经验,?减少有机会行的冤枉路。假如他们决心上位,可以上得很快很尽, 因为他们不像香港的行家有太多绊脚石,没有背後压力的推动,决心性相对不会强。但看官不要忘记,?我们的机会成本是自己的年龄不断增加,?我们的生产机器也像从前的电脑80286一般,?被淘汰得不直一文。

有学者说WTO签署後,?一些大公司已步署几年内将东南亚的基地搬到中国上海,?香港不再是外国公司与中国的桥梁,我们也不应被WTO或DISNEY的美好前景欺骗了,?这可能带来本港印刷业的一个大考验。中国的行家正旗鼓相当地改组及迎接「进一步,?海阔天空」的大战;?另外,?切勿忘记国内集团有进出口权,?出口印刷并不是香港专利了,?反观香港行家能有内销权的寥寥可数;?长远来看,?胜负易分。

「进一步, 海阔天空」,你会作什么部署?

电子版经麦肯集团授权大中华印艺网网上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