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新闻 印刷技术 印刷展会 印刷词典 院校社团 印刷企业 印刷杂志 电子书库

对高职印刷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资料来源:《广东印刷》2006年第3期 作者: 叶卉荣 田学军 更新日期:2007-12-21

“十一五”时期,国家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的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的转变、从传统的以升学为导向向以就业为导向的转变。在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概念日益加深,当代印刷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印刷业正走向高度信息化、市场成熟化和更加国际化。当前,我国印刷业的发展速度大大高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据新闻出版署统计,近几年,每年都有近百家“三资”印刷企业批准设立,政府现已提出力争在2010年把中国建成“全球重要印刷基地”。

随着印刷市场的拓展和印刷智能化的提升,印刷业高新技术人才严重紧缺的问题越来越突显,并制约着整个印刷产业的发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制定了“十一五”期间印刷技术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三个一百,两个一千”(“三个一百”指要培训百名高级印刷工程师,百名高级印刷制版师,百名高级数字印刷操作师;“两个一千”指要培训千名高级印刷领机,千名具备光机电一体化知识的光盘复制高级人才。事实上,“百”和“千”并不仅限于一百名、一千名,为适应印刷业的发展,数百名、数千名都不为多)。人才目标全部指向了高级技术人才。

教育是印刷业发展的动力,培养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印刷从业人员,尤其是高新技术人才,印刷职业院校责无旁贷。在当今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印刷职业教育必须发展,才能培养出真正的高新人才。对印刷人才的培养,笔者认为身为印刷教育者,首要的是引导学生热爱印刷这一职业,建立印刷从业的自豪感。阅读浩瀚的中华文明史,印刷术被誉为“文明之母”,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它使人类首次运用科学技术来传播思想和文化,通过印刷媒介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只有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热情,让他们体会祖先的智慧与创造,才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才能肩负传承文明的使命,由此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印刷人才。

对于专业教育的问题,首先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印刷职业院校应突出印刷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针对新闻出版署的印刷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从事印刷及新闻、出版、发行、信息应用领域等相关行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将现代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培养的人才质量应向普通本科看齐,但其实践能力则要求更高,不能简单的与技校、职高等同,而是面向企业的中级技术人员。

对于人才的知识结构,一方面,是要构筑系统的专业知识,以职业岗位或生产、技术领域的需要为依据,有针对性、适宜性地设置专业。科技的发展使行业日益更新,课程结构应及时更新,教师要抓住学科发展的动态,使学生学到最前沿的技术。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应用性与实践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对传统经验知识的质疑、对知识的创造和拓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应强调是学生“学”,而不是老师“教”,时时以学生为上课的主体。教学方式可以采用研讨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利用教学、游戏教学甚至产教结合的实际操作教学,以此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印刷人才的特点不仅要求掌握理论,而且也要求实践技能,学校可以依靠企业不断引进的新技术设备,把课堂教育的优势与企业在生产设备上的优势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既能使学生的在校学习与社会发展不脱节,又能让企业较快拥有高新人才,这样企业与学校就能共同进步。而另一方面,过于狭窄的职业技术教育会使学生定位于某一岗位,不能适应现代技术不断更新以至变换工作的需求,因此,对印刷人才的构建,还要重视宽基础、从业发展弹性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我们不能因重于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而只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匠人,还应重视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养成,为学生提供进入数种相关行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高职教育必须以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所掌握的程度来衡量学生的成绩,而不再是考试分数。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教学观念,树立“高专业素质及强实践能力”的教学质量观,建立起“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可以将这种模式分成几个块,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注重加强某一方面的教育与锻炼。

1. 思想素质与社会能力的培养

学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肩负着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我们要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走向社会、接触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大多学生都能学好专业知识,但缺乏了在工厂中能生存进而运用的素质,所以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还要进行社会能力的培养,做好学生思想素质教育。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独生和少生子女时代的到来,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怕吃苦、眼高手低、目空一切、思想认识片面、频繁跳槽,这其实是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抗挫折能力低、缺乏自我生存能力所致。因此,要先教育学生面对现实、面对实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现阶段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生活水平出现较大的贫富差距,教育者更应加强培养他们自立、自信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努力适应社会角色,并在社会生活中担当一定的角色,从而找到个人的价值和责任感,有此基础,何愁学生不爱岗敬业?

“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是当代的口号,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应以学生为本,针对具体学生,解决好他们的职业抉择问题。每个学生都有个人的特长与兴趣,身体本身不能适应的职业,或自己不感兴趣的职业,即便为了暂时的就业而参加学习,但终将影响到个人的长足发展与进步。所以对于即将从事印刷业的学生,我们首先上好专业认知课,做好从事该专业工作的条件、环境等的认知教育。现阶段的印刷业,在管理上还相当落后,企业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作业自动化程度低,结构管理水平混乱,目前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特别是装订线上,对员工的身体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工厂,须有吃苦的精神,若身体跟不上,或者不是兴趣所在,我们应推荐他到其它专业或选择相关行业就业。对大一新生或学生在正式学习专业之前,对学生多做些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教育,学生就能有备而来,积极学习,克服困难,顺利地完成在校的专业学习及实践训练与考核。踏上社会,走到企业,学生就能肩负企业的期望,接受从基层的锻炼,积极成长。

2. 人文能力的培养

专业教育主要是传授知识,相对而言,人文教育虽然也要传授知识,但它是情感、人格的陶冶过程,人文学科在于探求人生的意义。

虽然我们培养的是职业人,但更是社会人。在印刷教育的课程结构中,必须注重人文课程,只有加强人文社会知识的传授,使它内化为人的品格,才能提高人的格调、品位、修养。生命的质量首先在于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在于感受生活的愉悦,人文学习为学生精神的丰富和愉悦提供了最好的条件,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尊重生命,肯定自我的价值。过去大多的情况是:学生可能掌握了某些知识和技能,但失掉了兴趣、激情和灵性,感受不到精神享受的愉悦。人文教育将使学生在学习乃至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的搏击、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为此,我们改革学生选修课体系,开设大量的人文知识讲座,如美学、社会学以及市场经济及消费者心理学等等,同时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向生活学习、向艺术作品学习、向环境学习。印刷图文是一门视觉艺术,印刷的设计及质量的控制,许多时候源于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色彩、层次、轮廓等,来源于对生活中美的直觉。人文教育的任务是调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获得这种“美的”感受,学习听懂、看懂艺术语言,学会欣赏,并能理解、感悟到艺术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把印刷图像复制工作当成一件艺术加工的事,引导学生抓住形象的特征,分析运用什么方法手段进行表现。对印刷工程专业人才来说,缺少这些知识,就不可能设计或制作出优秀的印刷品。

3. 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实际动手能力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技能,是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强自立、服务意识与竞争意识的需要,也能培养学生运用各种知识和学习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院印刷专业教育有厂校结合的有利实习条件,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除了必要的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外,还有岗位实训课程,学生必须到工厂参加半天的定岗劳动,在不同的岗位,给学生布置不同时期的任务及目标,从最初的清扫搬运、撞纸、手工装订开始,到印前设计、制版及印刷机开机实操,一步一步,将一些复杂的技术分解成简单的、容易操作的,通过各种锻炼使学生认识材料、工艺及设备,积累经验,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解决问题,并感受每次完成任务的快乐。这样,学生有条件在真实的岗位群里,以从业者的身份,参与专业实践,具备多种岗位的技能,在社会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而且,通过与工人师傅打交道,也培养了学生健康的情趣,逐步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培养了他们作为新时代创新人才的综合素质。

4. 创新素质的培养

以往的教学方式,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无条件服从,教育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知识”则被确定为历经检验的“事实知识”,是确凿无疑的“真理”,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最好的处理方法,创新无从谈起。学生缺乏了批判精神。现代的教育应帮助学生不断实现自我,发展自身的潜能,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者应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首先是教育民主化,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并鼓励多样性,让学生能够自由展现个性、发展个性,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鼓励他们的独立性。尤其是职业教育,在现今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应重视思想的自发性,鼓励面对现实的认知,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可将教材作为学习的材料,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同时创造各种有利条件鼓励学生开发自己的兴趣,营造创新的硬件环境。我校印刷专业为此特建立开放性图像信息处理、色彩管理、材料与印品质量分析等专业实验室,以及特种印刷实训中心,并配备指导教师以进行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自身对未来发展的期望综合考虑,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研究方向要参考指导老师的意见,教师则尊重学生自身的兴趣发展,研究市场需求,以此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创新性研究,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现代印刷在不断发展,成为计算机、艺术、机械、化工、材料等多学科交叉重叠的边缘学科,对印刷人才的要求是具有综合知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身为教育者,应首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了解最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与相关院校及企业广泛联系与合作,特别是充分利用企业先进的实验实习设备与条件,构建各类教育沟通衔接的立交桥,使高职与中等教育、高等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之间,有更灵活的沟通与衔接,以适应新世纪对多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果能如此,必能成功地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印刷业界优秀人才,让印刷业为人类经济文化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本站服务
  • 资讯
  • 辞典
  • 期刊
  • 公司
  • 合作伙伴

    印刷问答

    人物专访

    问答搜索

    推荐展会

  •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