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新闻 印刷技术 印刷展会 印刷词典 院校社团 印刷企业 印刷杂志 电子书库

印品甩角问题与“一条线”观点

更新日期:2006-10-23

“一条线”观点是笔者在多年机械维修工作中,经过大量实践和理论研究总结出来的。“一条线”观点强调,纸张在每个传输及交接环节,前边口应始终处于一条线状态,没有变形,最大限度地保证印品套印准确。

 

甩角的概念

甩角也叫纸尾散形,一般表现出以下2种现象。

 

(1)印品纸尾套不准,在走纸方向上第一色大,后面几色逐渐减小。这种套印问题从纸张叼口位置开始,越到纸尾情况越严重。

 

(2)用肉眼观察,规矩线套印准确,但印品出现变色,一批印品的色彩不一致,纸尾变色比较严重,网线部位无层次感、发虚、单张印品上色彩前轻后重,前面几色(尤其是第一色)纸尾上的文字不清晰。用20倍放大镜检查时,可发现纸尾上规矩线有明显跳动,网点出现变形。

  甩角问题是印品套印故障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绝大多数套印故障都是由甩角引起或伴随有甩角发生。其中既有机械方面和操作方面的原因,也有纸张问题。严格地讲,所有的多色印刷设备都有甩角问题。高品质的新印刷机甩角问题较轻,只有在印刷较薄或有荷叶边的纸张时才会出现较轻的甩角现象。有些甩角问题是某种机型固有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海德堡多色胶印机,由于在设备设计、制造方面的局限性,出厂时就有甩角问题,但并不严重。使用一段时间后,因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机器的甩角问题逐渐让操作人员感到头痛。通过维修可最大限度地减轻甩角问题,达到肉眼观察不到的程度。而国产多色胶印机一般出厂时甩角问题就较严重,且国家标准中关于套印精度的规定过于宽松,不适于印刷高质量印品。

  甩角原因之一:纸张在传输到第一组压印滚筒时前边口呈波浪状,印刷时,在压印滚筒及橡皮滚筒的共同碾压下,波浪状被碾平,但在纸张上形成微皱,这种微皱在后续各个机组的压印过程中被部分或完全碾平。因此,在走纸方向上,印品的第一色印迹最大,后面机组的印迹逐渐减小。规矩线的变化从纸张叼口处开始,越到纸尾变化越大。这是最典型的甩角问题。

  甩角原因之二:印刷过程中纸张在橡皮布的剥离力作用下产生变形,使纸张前边口不是理想的直线状态,在后面机组的印刷压力作用下,这种波浪变形被碾平,并在纸张上形成微皱,造成甩角。
    
  甩角原因之三:印刷时,纸张纵切面不能保持“一条线”状态,或橡皮滚筒与印版滚筒合压后压印滚筒表面及橡皮布表面在合压区域的纵切面不能保持“一条线”状态,印版上的图像不能准确地传递给纸张,造成印品套印不准及甩角。

  甩角原因之四:纸张完成第一色或某一色印刷后的传输过程中,由于交接时间不合理等原因,纸张在交接给后面的压印滚筒时前边口出现变形,这种波浪状的变形被碾平并在纸张上形成微皱,造成甩角。

  保障印品套印准确的前提是,尽可能减小纸张在每次交接,压印过程中的变形,尤其是纸张前边口的变形。虽然海德堡多色胶印机中带有补偿器,但对较大幅度的甩角和纸尾的网点变形问题,这种补偿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引起印品甩角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而大多数故障是补偿器难以补偿的。

1. 纸张传递到第一色压印滚筒上的“一条线”问题

  如甩角原因之一中所出现的现象,由于每张纸的传递状态存在差别,在规矩线无法完全重合的同时,伴随有线的跳动,前面几色的字迹(尤其是第一色)模糊、网点变形,印品色彩表现为前轻后重。

  判断印刷机是否有甩角,首先应检查传递到第一色压印滚筒上的纸张是否平整。如果纸张叼口部位呈波浪状,即纸张前边口不是“一条线”状态,此时机器一定存在甩角问题。要保证第一色压印滚筒上纸张的“一条线”状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纸张在前规处定位时的“一条线”状态

  前规处的纸张处于所有叼牙叼纸前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理想状态是,每张纸状态相同且保持绝对平整。如果前边口不是“一条线”状态,纸张经过递纸牙到达压印滚筒牙排后,纸张的前边口仍然不在一条直线上,在印刷压力的作用下,纸张变形并转化为印品甩角。要保持纸张在前规处理想的“一条线”状态,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① 输纸板要具有严格的平整度
  输纸板不平整,纸张的前边口无法实现“一条线”状态。设备大修时,应将输纸板的平整度校正到0.05mm 以内。

② 所有前规的定位平面必须在“一条线”上
  这在印刷薄纸时尤为重要。某个前规的位置偏差,会使纸张的局部偏离前规定位面形成的直线,也就破坏了纸张的“一条线”状态

③ 纸张能够在前规处正确定位
  如果个别前规的压舌较低,纸张将无法顺利进入前规的定位平面,使得纸张前边缘的直线度下降。因此,操作人员应按照规范调节飞达的下纸时间及输纸板上压纸轮、毛刷轮的位置和压力及输纸布带的松紧程度,以保证前规定位准确。

④ 纸张平稳地贴附于输纸板上
  不同的机型安装有不同的装置,以保障纸张在前规定位时的平整度。在老式的海德堡102系列胶印机中,输纸板的下方装有吸气装置,上方装有平纸弹簧片。在新式机器中,前输纸板处装有吹气装置,利用吹气过程形成的负压使纸张贴附于输纸板上。因此,操作人员应仔细调整输纸板上的吸气或吹气装置,平纸弹簧片与纸张的间隙。在输纸板上,纸张绝对不能出现翘角问题,否则将出现较为严重的甩角故障。

  对于较薄的纸张,无论是哪种设备,都无法彻底解决纸张的平整度问题。因此印刷前应仔细敲纸,以保证纸张的挺度。笔者建议,设计印刷时可在前规定位处安装一种装置,使纸张在前规处承受走纸方向的拉力,将纸张拉平。

(2)递纸牙在输纸板取纸瞬间纸张的“一条线”状态
  在维修或制造设备时,应保证递纸牙在输纸板上取纸时呈“一条线”状态,为此,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① 递纸牙垫的咬合平面为标准平面
  经长期使用,递纸牙垫变形,部分咬合平面处的喷涂层脱落,使得递纸牙垫的咬合平面不标准,递纸牙叼住纸张后前边口不平整,因此,必须修复或更换递纸牙垫。

② 递纸牙垫与输纸板的理想间隙为所印刷的纸张厚度,这样,递纸牙在取纸时,纸张的变形最小。

(3)递纸牙叼纸后的“一条线”状态
①递纸牙叼纸时间准确
  递纸牙的理想取纸位置是递纸牙垫与输纸板的垂直位置,在刻度盘上的角度读数为11.5度。由于递纸牙片、牙垫磨损及调节原因,递纸牙排上各个牙片的叼纸时间并不一致。递纸牙在前规处取纸时,递纸牙垫不是绝对静止的,而存在轻微转动,这是旋转式递纸牙无法解决的问题。叼纸时间不一致,导致各个牙片在叼纸时纸张状态不一致,纸张的前边口出现变形。有的牙片在递纸牙开始转动后才叼纸,致使纸张的前边口发生较严重的变形。有的牙片闭牙时间太早,在牙片叼纸的一瞬间打纸,使纸张整体或该牙片部位的纸边向后退,在其他牙片叼纸后,纸张的前边口出现变形。

  由于递纸牙轴、牙轴轴承、牙座铜套、开牙球出现磨损,每次取纸时,递纸牙片的取纸时间会发生变化,使得递纸牙的叼纸时间不准确,不能保证每次取纸时间的合理性及牙片闭直时间的一致性,致使纸张变形。

② 正确调整纸张的传输位置
  印刷时操作人员应习惯于根据前规的位置调整纸张的传输位置,而不应不经思索地将纸张居中传输。纸张传输时,如果纸边与拉规一侧的边前规(纸边最近的前规)较近,在拉规拉纸时,前规会对拉规的拉纸动作产生阻碍,使纸边变形。在这种状态下,递纸牙的叼纸状态不理想,纸张的前边口不是“一条线”状态。

(4)递纸牙运动过程中纸张前边口的“一条线”问题
  有时,因个别牙片打纸而将牙片拆除;牙片磨损后,没有按照标准调节;递纸牙上存在死牙,影响了叼力,造成递纸牙叼纸后纸张存在松脱现象。这些都会导致纸张前边口的“一条线”状态发生变化。

  由于旋转式递纸牙的牙片数量较少,纸张的一部分处于失控状态,在递纸牙传输纸张的过程中不能承受较大的外力。因此,侧规停止拉纸的时间必须合理(标准时间为10.5度),否则递纸牙将与侧规抢纸,使纸张的前边口出现变形;输纸板上压纸毛刷轮对纸张的压力必须合适,否则,纸张前边口的某个部位将向后拖。

(5)递纸牙与压印滚筒交接时纸张的“一条线”问题
①递纸牙与压印滚筒的交接时间准确
  递纸牙与压印滚筒对纸张的理想交接点应在两个滚筒的切点位置。为保证交接过程稳定,压印滚筒与递纸牙之间必须存在1.0~1.6度的共同交接时间。这个交接时间的中点位置就是两个滚筒的切点。在这个交接区间内,递纸牙垫与压印滚筒牙垫的距离最近,变化最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交接时的纸张变形。递纸牙的开牙时间为(204.9+0.3)度,压印滚筒的闭牙时间为(203.9-0.3)度。如果交接时间过长或交接点不是以滚筒的切点为基准,交接时牙垫间隙加大,纸张的前边口会出现变形。

  影响交接时间的因素包括:递纸牙排中相关零件磨损;递纸牙开牙时间不准确;压印滚筒牙排的闭牙时间调节不准确;压印滚筒牙排中,牙轴、牙轴铜套、开牙球磨损或牙排中存在“死牙”,使压印滚筒的牙排闭牙时间或某几个叼牙的闭牙时间发生变化,交接点不确定。

②递纸牙垫与压印滚筒牙垫的间隙合理
  最合理的间隙是纸张的厚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纸张变形。调节牙垫间隙时,应注意牙垫高低的调节基准。印刷薄纸时,建议将递纸牙垫与压印滚筒牙垫的间隙调节为0.15~0.20mm。

  影响递纸牙垫与压印滚筒牙垫间隙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压印滚筒牙垫。一排牙垫的上表面形成的平面是印品交接过程中的基准平面,因此,安装牙垫前要仔细测量牙垫的高度,将每排牙垫的高度误差控制在0.02mm以内。二是递纸牙垫。递纸牙垫弯曲后,仅靠操作人员的调节很难保证咬合平面的平面度。如果个别咬合点的喷涂层掉落,递纸牙垫与压印滚筒牙垫的间隙加大。更换递纸牙垫时,必须重新校正牙垫的位置,以压印滚筒牙垫或压印滚筒体为基准校正或使用专用工具校正。

2. 压印过程中纸张前边口的“一条线”问题

  由于滚筒叼牙,滚筒体、橡皮布、印刷压力及润版液等因素的作用,纸张在压印过程中出现各种情况的变形。

  如图1所示,海德堡102系列胶印机中,压印滚筒牙排只有14个叼牙。印刷正度对开纸张时,只有10个叼牙叼纸,两个叼牙中间的距离较大,纸张在两个前角处各有45
mm的失控部位。

  纸张变形的部位总是从印品叼口部位的两边及叼牙空当处开始,使印品与印版的图像位置不能完全重合或不能按照同一规律变化。在各印刷机组间,由于印刷条件的差异,变形的部位和程度存在差别。由于是湿压湿印刷,纸张的变形最终转化为印品的重影和甩角故障,压印过程中以下因素会引起印品的甩角故障。
(1) 受到橡皮布剥离力作用,纸张的两个前角向后拖,在压印滚筒与第一小传纸滚筒交接时,纸张不是“一条线”状态。
(2)
由于剥离力的作用,纸张在两相叼牙间产生变形,不是一条线状态。尤其在印刷纵丝缕纸张时,由于纸张纤维的膨胀,纸张的前边口变形更为严重。
(3)
牙排上出现“死牙”,不能对纸张产生足够的叼力,在剥离力作用下,在这个部位纸张向后拖出一段距离,使前边口不能保持“一条线”状态。
(4)
选用不符合要求的牙片和牙垫。牙片和牙垫间的接触形式为线接触,由于没有足够的咬合面积,纸张在咬合处无法克服纸张与橡皮滚筒间的剥离力,致使纸张在叼口处变形。
(5) 如果纸张拉力不好,橡皮布的黏性太大或印刷压力太大,纸张同样会在叼口处产生变形。

3. 压印区域的“一条线”问题

  如果压印滚筒变形,橡皮布的质量不好或橡皮布包衬不平,压印滚筒与橡皮布接触区域的纵切面就不是一条直线。当压印滚筒体变形较大时,印品会起皱,造成局部套印不准或甩角。

4. 纸张交接过程中的“一条线”问题
(1) 牙排的交接点与共同交接时间
  滚筒牙排交接纸张最理想的交接点应在两个滚筒的切点位置。为保证交接过程稳定,滚筒牙排之间必须存在1.0~1.6度的共同交接时间(单面印刷状态下,翻转滚筒对压印滚筒的共同交接时间是1.0~1.8度,翻转滚筒对存储滚筒的共同交接时间是1.0~2.0度)。所有滚筒牙排之间交接时间的中点位置就是两个滚筒的切点位置。

  滚筒牙片或开牙球的外表面磨损时,滚筒牙排之间的交接时间会变小或没有交接时间,此时应重新调节。如磨损超过一定限度,滚筒牙排共同交接时间将无法调节,此时必须更换牙片和开牙球,牙垫磨损时,纸张在牙排上呈波浪状,此时必须更换滚筒牙垫。当滚筒开牙球出现明显的间隙、牙轴及牙座铜套磨损、牙轴轴承损坏时,滚筒牙排或某个叼牙的开闭牙时间不确定,无法正常调节,此时应该更换牙排中磨损的零件。

  对于大传纸滚筒及存储滚筒,两排叼牙的开闭牙时间应严格一致。
与其他机型相比,海德堡102系列胶印机的滚筒直径较小,牙排间的共同交接时间不能太长(交接长度为2.5~3.5mm)。由于滚筒牙排带有2.5度的斜度,使得交接点上的纸张变形加大,限制了滚筒牙排间交接时间的延长,因此,调节交接时间时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数据。尤其在调节翻转滚筒的开闭牙时间时,更需要细心操作。

(2) 牙垫间隙
  滚筒牙垫间最合理的间隙是纸张的厚度。注意牙垫高低的调节基准。在印刷薄纸时,建议将滚筒间的牙垫间隙调节为0.15~0.20mm。

  对于小传纸滚筒,操作人员可改变牙垫的高低位置,以满足不同厚度纸张的印刷需要。在设备进行全面保养和大修时,应仔细校正小传纸滚筒牙垫的高低位置。对于翻转滚筒,应仔细调节叼牙定片与翻转滚筒的相对位置。
维修翻转滚筒牙排时,有的维修人员为了增加翻转牙排的叼力,随意改变牙排的前后位置(不安装牙排座上的定位销)及牙排两端齿轮的定位位置。在交接点上,翻转滚筒叼牙的垫片与存储滚筒及压印滚筒牙垫的间隙严重偏离标准数据,纸张在交接过程中前边口将产生严重变形。

(3) 在任意两排牙排的交接过程中,相互交接牙排牙尖位置的“一条线”问题。

  由于牙垫表面存在斜度,相互交接的牙排的牙尖位置在一条直线上,可减小纸张的变形。由于制造、安装等原因,要严格做到这一点有一定难度。

(4) 纸张在传输过程中的“一条线”问题

  在纸张传输过程中应防止纸张前边口的变形。
  
  牙排中出现“死牙”时,纸张在这个部位会失控,纸张的两个前角一般处于失控状态(叼牙之外的部分)。当纸张遇到外力冲击时,纸张的失控部分向后拖,使后面牙排的叼纸位置不准确,造成纸张变形。

  对于第一小传纸滚筒,牙排叼纸时纸尾还处于压印滚筒与橡皮滚筒之间。如果某个叼牙为“死牙”,纸张将在这个部位出现变形。
(5) 叼牙叼口尺寸的“一条线”问题

  正常情况下,各个机组滚筒牙片的叼纸尺寸应该相等或没有明显的变化。有的机器,第一组压印滚筒的叼纸尺寸为6mm,在后面的机组中,压印滚筒牙排的叼口尺寸逐渐减小,到最后一个机组变成了2mm,这样纸张在叼口处会产生变形。

  这是由于滚筒牙排间共同交接时间太长,接纸滚筒牙排闭牙太早使叼口变小;牙排之间没有共同交接时间,交接时整个纸张处于失控状态(抛纸);牙垫间隙不合理。

用“一条线”观点解决甩角问题

  要想套印准确,传输过程中纸张的每一个环节必须处于理想状态。但是,多数维修人员由于不了解设备甩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