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新闻 印刷技术 印刷展会 印刷词典 院校社团 印刷企业 印刷杂志 电子书库

中国的印刷术究竟于何时由何人发明

资料来源:当代中华印刷史文选 作者:李兴才 更新日期:2006-10-05

根据辞源辞海的解释:“发明,今指用自己的精神智能,创作前此未有的事物,或获得前此未知的义理而言。”如果是本来已有的事物,经人类研究探索而首先得知,则称为发现。例如:爱迪生发明留声机、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一、印刷术并非一人独力发明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印刷术、造纸、火药、指南针,世界早已公认
。因为当中国出现最早的印刷品、纸张、火药、指南针时,所有的外国均“前此未有”、所有的外国人均“前此未知”此等事物,当然不能否认是中国人的发明。但我在一九六四年四月出刊之《中国一周》第七三一期的一篇短文中曾写道:“如果追问,印刷术究竟是在何时发明?由何人发明?恐怕没有人能作确切的答复,因为在文献中只有开始印书年代的记载,并没有印刷术发明年代的记载,也没有发明人的记载。”

一九七三年,我在著作的《印刷工业概论》一书中说:“中国是世界上发明印刷术最早的国家。中国的印刷术,不是由某人独力所发明,也不是在某一年代突然的发明,而是千百位先贤智慧的结晶,数千年经验的累积,逐渐综合演进发展而成的集体创作。”惟因是概论,并未详为说明。

近三十年来,海峡两岸印刷史学界对印刷史的研究,风起云涌,但对印刷术的发明年代,并没有超出我概论的范围,故特撰此文,说明其原委及经过,使关心中华文化的国人同胞,了解先贤发明印刷术何以没有确切年代的原因。

二、印刷术的发明早于开始印书

远古最早的印刷术,均为雕版印刷,即用手工将图文雕刻成为印版而印出复制品的工艺技术。故研究印刷术的发明,是指雕版印刷术的起源而言,至于活字版印刷术等等,那是千百年以后的事了。自宋代以来,关于雕版印刷的起源,先后有众多学者提出各种不同的说法,以下择要简介:

⑴ 东汉说:主要根据《后汉书》中有“刊章捕俭”的记载,论定雕版印刷发明于东汉后期。主要人物有元代的王幼学、清代的郑机、今人李致忠等。

⑵ 六朝说:主要根据《颜氏家训》和《玉烛宝典》的记载,论定雕版印刷发明于吴、东晋、宋、齐、梁、陈时代,主要人物有清代的李元复、日人岛田翰等。


隋朝说:主要根据《历代三宝记》、《续高僧传》等的记载,论定雕版印刷始于隋代。主要人物有明代的陆深、胡应麟,清代的高士奇、阮葵生,近人孙毓修、柳诒征等。

⑷ 唐初贞观说:主要根据《弘简录》中梓行《女则》的记载,论定雕版印刷创始于唐初贞观十年,主要人物是今人张秀民。


唐中说:主要根据《柳氏家训》、《白氏长庆集序》,论定雕版印刷创始于唐玄宗时代,主要人物有宋代的程大昌、明代的胡震亨、清代的王国维、美国人卡特等。

⑹ 唐末说:主要根据不详,多是自由心证,认为雕版印刷始于唐之季代,主要人物有宋代的叶梦得,明代的郎瑛、清代的朱彛尊、纪昀等。

⑺ 五代说:主要根据后唐宰相冯道刻印九经,认定雕版印刷始于五代,主要人物有宋代的王明清、明代的罗欣、清代的王颂蔚、袁栋等。

甚至还有宋朝说等的主张,但因陆续有考古研究的新物证发现,如《金刚经》、《妙法莲花经》、《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梵文陀罗尼经咒》及西汉纸的多次而大量出土,对东汉说和六朝说已遭到否定,隋、唐之说,亦不攻自破。最重要的是,提出以上诸说的主要人物,都是书史学家,以印于纸上的印刷品为前提,所举物证均以书籍为范围,所主张的印刷术发明年代,是印书开始的年代,并不是印刷术的发明年代。印刷术绝不可能在刚发明之时就用来印书,印书应是在印刷技术成熟之后。

三、笔者倡论的江源说

中国自古即有“江源如帚”之说,我国第一大河的长江,全长六千三百公里,蜿蜒流经九省后入海。在古代,认为长江是以岷江为源头,徐霞客认为是以金沙江为源头。一般地理书籍说,长江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喀喇山南麓。近年实察发现,在青海与康藏交界处的唐古拉山格拉丹东主峰(高六千六百二十一公尺)下,冰塔如林,四十多条冰川融冰之水,才是长江最远的源头。这四十多条冰川融冰之水,合流而成沱沱河,再与楚马尔河、鸟兰木伦河合流,称通天河;到玉树以下,称金沙江,至四川宜宾起,才称为长江。其中,宜宾至宜昌为上游,宜昌至湖口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若谓长江起自宜宾,自非事实。如谓江源区诸河、通天河、金沙江不算是长江的一部分,那长江何来六千三百公里长?哪能自宜宾突然冒出长江来?长江是由所有源头活水汇流而成,集小溪为小河、集小河为大河、集大河而成大江,任何一股涓滴水源,都是长江构成的要素,长江水中有金沙江的水、有通天河的水、有沱沱河的水、有冰塔融冰之水,其源流是综合一贯的,而且是密不可分的。

一九九六年六月一日,我应邀出席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印刷史学术研讨会”,在会中发表论文“从长江源头论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正式提出发明雕版印刷术的“江源说”。我由上述长江源流说起,说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其源流也如长江。因为印刷工艺,无论是用现代的科学观点看,或从古人的技术活动看,都是集体合作的综合应用。无论古代原始的印刷品,或现代新兴的高科技印刷品,都不可能仅凭一已之力可以独自完成。就以雕版印刷来说,绘稿写字的、勾描上版的、雕版图文的、制作雕刻工具的、制墨的、制作承印材料(树皮布、缣、帛、纸、……)的、调色上墨的、刷印或刮印的,不可能由一人独力承担,事实上必须分工合作,各展所长,乃能竟其全功。

中国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后期,已作印纹陶和树皮布印花纹。四千年前的夏代进入青铜器社会,到商周时代,青铜器制作鼎盛,已使用图文转印技术。到二千七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陶印文字、型版漏印花纱、雕刻凸版在织物上印花纹的技术已经得到发展,在西汉时已有很高的水平。秦汉时代,玺印陶纹、模印砖瓦文字流行,继之由刻甲、骨、金、石,而雕木版,其后,纸、墨、毛笔齐备,简牍、抄经、钤印、拓印与雕印符咒及佛像,普及民间,逐渐发展完善而用于雕版印书。每一种新工艺,都是前后传承,在原有的旧工艺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当新工艺出现后,旧工艺仍然继续存在,相互发皇。因此,雕版印刷术的演进发展,乃是新旧工艺的长期综合过程,由于各种新工艺的加入,印刷术便日趋成熟而付诸实用。

假如将长江比作雕版印刷史,则江源区诸河有如雕版印刷的源头期、通天河有如古代期、金沙江有如近代期、长江有如现代期。长江的水,在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与长江之间,源流是一贯的,不能一刀切。印刷术发明的年代,也是源流一贯的,不可能一刀就切出发明年代来。雕版印刷术,是中国先贤在长时期综合演进后的集体创作,没有确切的发明年代、没有确切的发明人、没有确切的发明地点。不必强行定出一个与史实不符的发明年代来,更不必再为发明年代而争论不休。只要充实史料、照实论史,便是真正的雕版印刷史。

四、文献无著录就是证据

印刷术发明年代的争论不休,乃是因为在文献中找不到任何明确而可靠的著录。幸好近二十多年来的考古研究,发现了若干具体的纸张和印刷品的物证。我以为:没有著录而有物证,正是证明雕版印刷术是中国先贤长时期综合演进的集体创作,印刷术不是某人于某年所发明的有力证据。

为什么在文献中找不到有关发明印刷术的片言只字著录?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其一,正如前述,印刷术是经过千百位先贤,数千年的经验传承,一点一滴改良,综合演进发展而成的,不是突然发生的、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司空见惯的、习以为常的。简而言之:不是新闻,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不是新鲜事,人们已习以为常,当然没有读书人为之著录的必要。如果是突然发生的,突然出现的新鲜事物,必然会引起人们的高度兴趣,争相传播,引起社会轰动,史家或乡野杂谈,就不可能只字不提,全无著录。

其二,受了士大夫观念的影响,读书人认为印刷术乃工匠之事的雕虫小技,不屑一顾。除了印书,偶尔会有作者或出书人在书末附刻雕工人的姓名之外,印刷技艺的细节,读书人很少可能投入任何关注。然而,事实却是,何以宋庆历年间毕升作胶泥活字版、东汉和帝元兴元年蔡伦造纸、元代王祯以木活字印农书(现已证明木活字在宋代即已使用),却有著录传世?这就足以证明,雕版印刷不是突然发生的新鲜事物,而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早已有之的事物,日积月累的小小渐变,犹如在父母身傍成长的幼童,除了特殊突变事故,很难觉察每天有何明显变化。像孩子长大,不是新闻,不会引起邻居的好奇一样,逐渐演进的印刷术,遂亦无人作片言只字的著录。正好证明,雕版印刷术,不是某人于某时的新发明。

有人担心,在文献中找不到关于中国人发明雕版印刷术的著录左证,就认定雕版印刷术是中国先贤长时间综合演进的集体创作,会不会让外国人不认同中国对印刷术发明权的历史地位?拙见认为是:绝对不会!因为我国有比任何国家更早的雕版印刷品物证,有比任何国家更早的纸张物证,当中国已有印刷品时,外国尚未有,外国人尚未知;印刷术当然是中国人的发明。纸的发明亦然,现在已经专家论证确认蔡伦并不是造纸的发明人,只是改良造纸技术的功臣,因为在蔡伦以前,中国早已有纸,也不知在蔡伦以前,真正发明造纸的人是谁?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古纸早于中国,当然不能否认造纸是中国人的发明。雕版印刷亦复如此,我们虽然不知发明雕版印刷术的人是谁?也不确知其发明年代,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现有的古印刷品早于中国,当然不能否认印刷术是中国人的发明。

我们兴才文教基金会出版的《中华印刷通史》,详述中华印刷科技发展的历史,自新石器时代起,至公元二○○二年止,跨时六千年,涵盖中华各民族及各地区,完全落实了本文所述的观念。关于雕版印刷术发明年代的长期争论,应该不会再在开始印书的年代上打转,到此可以中止。

(原载2006年5月台北《中外杂志》第4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