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从大印刷史观研究中国印刷史
摘要
中国虽是世界上发明印刷术最早的国家,但中国社会自古重文轻工,文人极少着墨印刷史。近代有图书版本目录学家着印刷史,十之八九是以印书史为中心,多未概括全部的印刷史。故应放大视野、开阔心胸、从全面的、整体的、全程的、全方位的角度,结合印刷史学专家和印刷专业人士,形成共识,从大印刷史观的立场,重新再出发,好好整理出一套新的《中国印刷史》来,以弘扬中华文化、振兴民族精神、为中国人争光。
A Study of Chinese Printing History in Depth
Abstract: by S.T.Lee
Printing was first invented in China,but little was
written down about its entire history. Perhaps this might result from
too much emphasis put upon the literary professionals rather tha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n the Chinese Society.
In most of the contemporary bibliographies published
in China concerning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rinting, about 80-90 percent
of the publications concentrated their contents mainly on the history of
printing books,not to cover the whole and entire history of the subjeet
matter.
For a more thorough study of the Chinese printing
history, the author, open-minded with broader views, in a concerted
effort solicited from both printing historians and graphic arts
professionals,is attempting to do his best to compile and edit,from
every aspect,all derections and all angles,a more concise and complete
book of the Chinese printing history ever published to helps preserve
and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一、前 言
研究印刷史,不仅是史学家的责任,也是印刷人的责任。盖治史必先通史,治专史者,如果缺少该项专业知识,有时会不免隔膜一层,不易透澈;故若由印刷专业人士与史家配合,对澄清问题,或不无助益。
梁启超先生说:“治专门史者,不惟须有史学的素养,更须有各该专门学的素养。……做文物专史,一须专门,二不可贪多,若能以终身力量,做出一种文物专史来,于史学界便有不朽的价值。”
王云五先生说:“余从事出版事业数十年,兼具全国最大规模之印刷机构,其间主编图书不下数千种,而于有关印刷术之专著独阙,无他,以执笔人未必擅长技术,而擅长技术者未必尽能执笔,或亦未暇执笔。”
兴才厕身印刷专业半世纪,从事印刷教育工作亦四十年,明知对印刷专史负有自己一分责任,但以资质鲁钝、半生庸碌,对史学文献之钻研极少,不敢在史学专家之前班门弄斧。惟于拜读史家有关中国印刷史诸论著之后,每有如鲠在喉之感,故冒昧以愚见就正于先进贤达,聊尽印刷人之责任。管窥之见,谬误难免,敬请高明长者教之。
二、中国印刷史论著及印刷史家
根据中国印刷史家钱存训博士近着《中国印刷史简目》所载,共选录近人对中国印刷、刻书及其相关之版本目录学的著述约五百种,依性质分为十五类:
1.通论
⑴专著47种。
⑵论文集11种。
⑶论文32篇。
⑷书影、图录13种。
2.发明、背景5篇。
3.唐代印刷16篇。
4.五代印刷12篇。
5.宋代印刷26篇。
6.辽、金、西夏、元代印刷19篇。
7.明、清印刷26篇。
8.地方印刷39篇。
9.活字印刷36篇。
10.版画、年画27篇。
11.套色印刷16篇。
12.形制、装订18篇。
13.传播、影响22篇。
14.新发现古印刷品24篇。
15.外文著述。
⑴西文41篇。
⑵日文35篇。
⑶韩文16篇。
以上搜集有关中国印刷史的著述目录,虽然并未包罗全部,但已属空前完备,难能可贵。在简目中所列专书71种、论文430篇,以论述图书版本目录等书史的所占比例最高,几达百分之九十八,即使是谈印刷史的,亦是以印书史为主轴。
拙见以为,其主因可能有二:其一,写印刷史的专家,都不是专长印刷工艺的印刷人,印刷人中深入涉猎印刷史者极少,是以不能执笔或未暇执笔。其二,著述印刷史之专家,百分之九十九是图书版本目录学家。
在超过五百种有关中国印刷史的论述中,声名最着、成就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印刷史家,可以卡特、钱存训、张秀民、屈万里、刘国钧、昌彼得、魏隐儒、史梅岑诸先生为代表。除美国教授卡特,费去半生精力,甚至生命,专门致力研究中国印刷史,着成世界名著《中国印刷术之发明及其西传》一书外,其它的几位国人名家,十之八九是出身于图书管理工作。例如钱存训博士,曾任职北京图书馆十年,后赴美进修“西洋印刷史”,遂在芝加哥大学授“中国印刷史”,并任芝大远东图书馆馆长,所著《纸和印刷》,收为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第一分册,全书三十万言,享誉国际。张秀民先生,任职北京图书馆四十年,退休后又十八年,着成《中国印刷史》,洋洋六十四万言,足为中国人扬眉吐气。
屈万里和昌彼得先生,任职中央图书馆均数十年,刘国钧和魏隐儒先生,担任图书管理工作也有数十年。与书为伍,自然所谈的是书,写的也是书。即使论及印刷史,十之八九皆以印书史为中心,而未必概括全面的印刷史。
较为年轻的印刷史耕耘者,有张树栋先生等。张树栋先生,从事印刷、出版及教学工作,主编印刷史图书十余种,发表印刷史论文约五十篇,出版印刷史专著二种,颇具发展潜力,有厚望焉。
三、印书史非印刷史
兴才在拜读了张秀民老先生的巨著《中国印刷史》之后,写了一篇读后感的短文,题名《印书史非印刷史》
,现摘其中一节如下:
张秀民老先生近着《中国印刷史》,在“凡例”中就率先表明是“以朝代为次,论述自唐初贞观至清末宣统一千三百余年的印刷发展史略。叙述雕版印刷的起源,及各朝刻书概况。”钱存训博士也说明这本书的内容:“包罗了自从印刷术发明以来一千多年间全部刻书和印书的历史。”张老先生曾为文四论雕版印刷(后改雕版印书)始于唐初贞观说,所以他写雕版印刷的发展,便自唐初开始。附录“中国印刷史大事年表”第一则就是“约六三六,贞观十年,唐太宗梓行《女则》(世界雕版印刷之始)”。因为《女则》有十篇,装订成册即称为书,这就指出:中国印刷史是从印书开始。在印书以前,难道就没有印刷史?晚生的直觉反应是:这部书应该称为《中国印书史》,而非《中国印刷史》。
张老先生在一九七九年发表《雕版印刷开始于唐初贞观说》、在一九八二年发表“再论雕版印刷开始于七世纪唐初贞观说”、在一九八七年二月发表“三论雕版印书始于七世纪唐贞观说”、随即又发表“三论雕版印书始于七世纪唐贞观说补记”,不知张老先生在初论和再论时强调的“印刷”,于相隔数年之后发表“三论”和“补记”时,改为“印书”,有无特别的考虑?(是否张老先生发现“雕版印刷开始于唐初贞观说”论断欠妥,今是而昨非,不得不改为“雕版印书始于七世纪唐贞观说”?)拙见以为:在没有发现新的证据以前,说中国雕版印书始于唐初,是合理的。若肯定中国雕版印刷始于唐初,则不敢苟同。张老先生说唐太宗梓行《女则》,是世界雕版印刷之始。将雕版印刷与雕版印书混为一谈,张老先生仍然抱持和以往版本学家一样的观点。
问题是:“印刷”不等于“印书”。印刷的范畴极其广泛,印书只是印刷术中的一小部分工艺。印刷,可以涵盖印书;印书则不能概括所有的印刷。古代的印斑文布、印符咒、印佛像、印经文、印告白、印会子(钞券)、印纸牌、……都不一定是书。凡是单张散页的印刷品,未经依序连缀固定成册成本,不称为书;但不能说复制书本以外的散页不是印刷品,更不能说印刷这些单张散页复制品的工艺不是印刷术。
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印刷品,像钞票、邮票、车票、支票、股票、信封、名片、请帖、广告、地图、报纸、花色衣料、电路板、仪表板、包装盒、牙膏管、奶粉罐等……都不是书,但确是印刷品。雕版印刷的发明,是中国先贤智慧的结晶,长期经验的累积,逐渐综合演进发展而成的集体创作,自新石器时代的印文陶、斑文布,而商周的甲骨文、钟鼎文、玺印封泥,而秦代的石刻碑文、模印瓦当,而汉代的石经,而东晋的雕印符咒,都是雕版印刷的导源和历程。
人类文化,乃先有图画,后有文字。印刷术的发展是先印图画,后印文字。图画的印刷,其内容由简而繁;文字的印刷,其字数由少而多。进而图画与文字混合印刷,形成了中国的印刷文化。而雕树皮或树叶印斑文布、雕石碑印经文、雕木版印符咒或佛像、雕印章盖印文,雕铜版印交子(钞券),都是雕版印刷的一种,雕版印刷绝不可能在创始之初就用来印书,雕版印书应在雕版印刷的技艺相当成熟之后。张老先生肯定中国雕版印书是始于七世纪唐初贞观说,则中国雕版印刷必早于唐初即已创始。张老先生说唐太宗在贞观十年梓行《女则》是“世界雕版印刷之始”,晚生以为不妥。建议修正为“世界雕版印书之始”如何?因此,讲中国印刷史也不宜自唐初开始,应早于唐初。
印陶、印帛、印木、古已有之。近代更是推陈出新,印玻璃、印铁皮、印铝箔、印塑料、印赛格芬、印皮革、印维尼龙、印聚乙烯、印陶瓷、印电路板、印纺织品、……几乎任何材料的表面均可印刷。不过,因为纸张的成本较其它材料为低廉,印刷处理方法也比较方便,印刷在纸上的印刷品比较普遍而已。但现代非纸类的印刷已愈来愈多。
张秀民老先生在“三论雕版印书始于七世纪唐贞观说补记”中说:“个人认为把文字或图画印刷在纸张上,能起着保存及流通作用的,才算是真正的印刷术。”这完全是站在图书版本学立场谈印书史的说法,即使如此,是否像发明合金活字印刷术的顾腾堡(J.Gutenberg
1399-1468)用羊皮印刷其名作《四十二行圣经》也不算是真正印刷术?因此,如果是谈印刷史,晚生以为不应该局限于印纸,也不该局限于印书。
其实,张老先生在《中国印刷史》中写“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一段,曾有:“笔者在福州出土文物展览上看到两个带长泥柄的陶印模,刻着弦纹等花纹。趁泥坯尚未干燥时,就拿着泥模压印在器册上,便成了印纹陶器,这是最原始的印刷。”又说:“印刷术的发明,必须齐备了笔、墨、纸张等物质条件,懂得用反文印刷的道理,积累了印章、碑刻、砖瓦反文、木板写字刻字、印封泥、印纸等经验,逐渐发展到真正的雕版印刷。”
可见,张老先生也承认中国发明的印刷术,是逐渐发展而成的。但何以肯定雕版印刷是创始于唐初贞观十年?张老先生所谓的雕版印刷,不是仅指雕版印书而言么?
四、研究中国印刷史应寻根探源
由于以往的印刷史家,将印刷史局限于印书史的范畴,便有印刷术发明于东汉、发明于魏晋、发明于六朝、发明于隋、发明于唐初、唐中、唐末、发明于五代、……等等争论。其实,印书是在印刷术发明之后,经过不断改良,俟印刷技艺成熟,才有可能承担印书的任务。
中国是世界上发明印刷术最早的国家,但无人确知中国的印刷术是何时由何人发明?因为中国印刷术的发明,是千百位先贤智慧的结晶,数千年经验的累积,逐渐综合演进发展而成的集体创作。印刷术并不是某人在某一年代突然发明的。蔡伦只是改良造纸方法最有贡献的人,并不是造纸术的发明人。因为在蔡伦以前,中国已经有纸。毕升只是改良印刷方法最有贡献的人,并不是印刷术的发明人,因为在毕升以前,中国已经老早有了印刷术。
凌纯声先生说:“印刷的技术,在新石器时代与印纹陶器同时的印刷树皮布花纹,早已存在了!近世学者所讨论的印刷发明,是雕版印书究始于何时的问题而已。古代印玺用于印布、印帛、印泥、印木、印陶,皆印刷术之先河,盖玺之钤拓,与雕版印刷,在技术上不过一间之差耳。至于模印瓦当璧砖的花纹及文字,为雕版印泥,在技术上完全同于雕版印刷,其不同者,为所印之物一印泥一印纸而已。”
按“印”乃痕迹之意。在物体表面着有痕迹的方法,初用拍、打、压后得印,像印纹陶上的绳印纹、加花印纹、如玺印封泥、模印瓦当等是。其后石刻碑文拓印,雕刻木版水印,则用“刷”而后得“印”,倒读为“印刷”。今以新式方式生产印件,已非刷印,复用压印。将来,生产印件的方式,既不需刷、也不必压、更勿需印版,即所谓无压印刷、无版印刷的时代来临。可见,无论是用拍、打、压、刷、喷、……的方法。凡是使印纹大量复制的,均属印刷的范畴,不局限于是用刷而后得印纹的一种方式。当然,也不局限于是印在纸上。若仍坚持只限于用刷而后得印的一种方式,则现代几无印刷可言了。
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已知制作印纹陶,在中国西北,是用毛笔在红底的陶器上绘画花纹,故名彩陶。在中国东部沿海,用木锥在涂油的陶坯上刺花纹,烧成的陶器呈黑色,名为黑陶。中原地带及东南部,则把花纹拍打在陶坯表面,烧成拍纹陶如绳印纹、加花印纹等。
中国在秦朝以前一千年的殷墟时代,已用玺印。至周代,用玺印已很普遍。当时玺印,皆以金、银、铜、犀、象为方寸玺,用于印布帛、印木、印陶、印泥。
卡特说:“在晋代末叶以前的印章,都是凹刻的阴文,当用朱砂印油在平面上捺盖时,就出现红底白字印。到齐梁之际,有人创意凸雕成阳文,用朱砂印油捺盖出来的就是白底红字了。这种凸刻成阳文的反字印章,实在是印刷史上的重要而必需的转变。”
中国古代,在树皮布上用刻有花纹的印版印刷斑文布,早在第三世纪已有文献记载,如沈莹的《临海水土志》有云:“夷州在临海东南,能作细布,亦作斑文布,刻画其内,有文章以为饰好也。”
类似现代的孔版(丝网)印刷。
中国周代所刻石鼓、秦代所刻石碑、汉代所刻石经、梁代的反书倒读石刻华表、东晋《抱朴子》木刻符咒大印有一百二十字。美国的卡特(Thomas
F.Carter,1882~1925)和富路特(L.C.Goodrich)两氏都认为:世界上第一个雕刻木版印刷者,或是制符录的道家。伯希和(Paul
peliot,1878~1945)也认为:当时道家所刻之印,系反字阳文,且已印在纸上。 与后来的雕版印刷方式完全相同。
以上简述自印纹陶、斑文布、印玺、瓦当、石刻碑文、木刻符咒等等,确实是孔版漏印和雕刻木版水印的导源和历程。当然,毛笔的发明、纸的发明、墨的发明,也与印刷术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研究印刷史,允宜寻根探源,从头说起,不可仅以出现了书籍印刷品的年代,来武断印刷术的发明年代。
凌纯声先生说:“印刷的技术,在新石器时代与印纹陶器同时的印刷树皮布花纹,早已存在了!近世学者所讨论的印刷发明,是雕版印书究始于何时的问题而已。新石器时代的印文陶只印花纹,至战国已有陶印文字,秦汉时模印砖瓦文字盛行。故研究中国印刷术发明时期问题,在广义方面,应溯源至新石器时代的树皮布印花和印文陶印纹;至于狭义的印文字,则先秦时玺印陶文和砖瓦模印文字早开其端。今之史学家谓中国印刷的发明,应在公元八世纪上半期。这只能说是印书于真纸的开始,不是印刷术发明的正确时期。”
五、应从大印刷史观研究中国印刷史
如前所述,现有的中国印刷史论著,几乎都是围绕着图书版本目录和印书史打转,久为印刷术的发明年代争论不休,而且迄无定论,局限格局,作茧自缚。为了求得中国印刷史的突破和发展、为了配合中国印刷博物馆的建立和文物布置的合理化、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亟应紧密结合印刷史学专家和印刷专业人士,形成共识,从大印刷史观的角度,重新再出发,好好地整理出一套正确的中国印刷史来,为中国人争光。
何谓大印刷史观?拙见所作粗浅的解释是:放大视野、开阔心胸、从整体的、全面的、长程的、全方位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印刷史。不可仅谈印书史而不谈印刷史、不可仅谈雕版印刷史而不谈孔版及活版印刷史、不可仅谈印在纸上的印刷史而不谈印在其它材料上的印刷史、不可仅谈刷印方式的印刷史而不谈拍、打、压、刮、……方式的印刷史、不可仅谈有了印刷品后的印刷史而不谈出现印刷品以前的印刷和历程、不可仅谈印刷术而不谈影响印刷术发展的其它因素(如社会、文化、经济、科学、技术、艺术)。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自纵的方向看,是逐渐演进、连续累积的经验。自横的方向看,是相互重迭、综合应用的工艺。乃诸多因素相互配合,蕴酿成熟,才付诸实用的。正如一条调子丰富的连续调(Continuoustone)灰色尺,它可以概分为暗部(Shadow)、中间调(Middletone)、光部(Highlight)三大部分,但无截然的明确分界。所以,将中国印刷史概分为若干时期即可,若无明确证据,实不宜强行划一界线,订出某种工艺的发明年代。
六、后 语
兴才只是一名庸碌的印刷人,奢谈印刷史,确是班门弄斧。但意出诚心,目的在于尽一分印刷人的责任,贡献刍荛供印刷史家参考,希望扩大视野、开阔心胸、从大印刷史观出发,还我中华祖先发明印刷术的本来面目。《中国印刷史》如此,正在筹设中的“中国印刷博物馆”文物布置亦宜如此。管见谬误之处必多,敬请高明长者惠予指正为感。
(本文曾于1993年12月5日在北京“第一届中国印刷史学术研讨会”中宣读(图5),刊入《中国印刷史学术研讨会文集》15~27页,及1994年3月《中华印刷科技年报》第405~411页。先后由印刷工业出版社和台北中华印刷科技学会出版)
图5 李兴才教授在第一届中国印刷史学研讨会上宣读论文
上图自左至右依次为万启盈、王益、范慕韩、吕进发、叶裕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