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新闻 印刷技术 印刷展会 印刷词典 院校社团 印刷企业 印刷杂志 电子书库

论中国雕版印刷史上的几个问题(一)

资料来源:当代中华印刷史文选 作者:李兴才 更新日期:2006-10-05

一、前 言

西谚说:印刷乃文明进步之母(Printing,the mother of progress!)。国父
孙中山先生曾在《实业计划》中指出:印刷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与食、衣、住、行同等重要;印刷是民生五大工业之一,尤其印刷术是由我中国首先发明,早已举世公认;凡是中国人,莫不引以为荣。兴才在大学院校教授印刷逾三十年,感受尤为深切。惟对于中外史家在中国印刷史上若干迄无定论的争议,却耿耿于怀。诸如:中国的印刷术是在何时发明?是由何人发明?中国的印刷术究竟是如何发明?中国在唐代以前有无雕版印刷?现在世间的最古印刷品,为何日本印的反比中国为早?欧洲印刷术受中国印刷术的影响如何?……?

研究印刷史,不仅是史学家的责任,也是印刷人的责任。兴才只是一名庸碌的印刷人,对史学文献之涉猎甚少,在史家之前班门弄斧,只以职业关系,对印刷专史颇有兴趣,爰经多年搜证与思索所得,就印刷人立场,效野人献曝而略述管见,希望能有片言只字可供史家为订正我中国印刷史之参考之处,则属荣幸之至。盖治史必先通史,治专史者,如果缺少该项专业知识,有时会不免隔膜一层,不易透澈;故若由专业人与史家配合,对澄清问题,或不无助益。

以下管窥之见,谬误难免,敬请高明长者有以教之,幸甚幸甚!

二、雕版印书起始的争论

雕版就是用雕刻方法制成的印刷版,或用雕刻方法制作印刷版的工作。雕版印刷是最早的一种印刷方式,从中国古代的树皮布印花饰,到隋、唐、宋、元、明、清的图文印刷,皆相习沿用,均属于雕版印刷类。到现在,除了版画家和印章之外,已无人作雕刻凸版。但在凹版印刷方面,如印制钞券的雕刻凹铜版、雕刻凹钢版,还是采用雕刻方法;不过,除了手工雕刻,也采用机械雕刻、电子雕刻、计算机程序雕刻、雷射雕刻相与配合表现

中外史学家,对中国印刷史长久争论不休,而且迄无定论的,要算雕版印刷起于何时的问题。因为文字结构形式的关系,中国人特别重视雕版印刷,欧洲人特别重视活字版印刷
。所以,宋代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版印刷术,创意虽好,但以后的效用不彰,并未有损于雕版印刷的沿用。直到四百年之后,欧洲受中国发明印刷术的影响,德国人顾登堡(Johannes
Gutenberg
1399~1458)于公元1445年发明合金活字版,随着欧风东渐,活字版印刷术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逆流我国,才于清末民初之际,取代了中国的雕版印刷方式。

雕版印刷究竟起源于何时?史学家主要可分为两派:一派主张雕版印刷始自隋代。一派主张隋代尚无雕版印刷,而是始于唐。原因都是《历代三宝记》所引发。按隋朝费长房所著《历代三宝记》一书,收录经律论计六千二百三十五卷,其中有云:“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十二月八日,隋皇帝佛弟子姓名,……废像遗经,悉令雕撰
。”

明代陆深(公元1477~1544)所著《河汾燕闲录》中首先引用《历代三宝记》说:“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十二月八日,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此印书之始,又在冯瀛王(冯道,公元881~954)先矣
。”问题的症结就出在“印书之始”四字,以后常被明、清学者所引用。在陆深逝世后七年出生的胡应麟(公元1551~1602)着《少石山房笔丛》中,就曾直接引用,并将“雕撰”改为“雕版”。不过,他的意思是:“余意隋世所雕,特浮图经录,盖六朝崇奉释教致然,未及概雕他籍也。唐中叶以后,始渐以其法雕刻诸书,至五代而行,至宋而盛。”并在最后作成结论说:“编综前论,则雕版肇自隋时,行于唐世,扩于五代,精于宋人;此余参酌诸家,确然可信者也
。”

清代阮葵生(公元1727~1789)所著《茶余客话》中则说:“隋书,文帝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则隋唐已有刻印
。”阮葵生认为“雕撰”就是“刻印”。但他引《隋书》,实系《历代三宝记》之误。

清代张澍(公元1781~1847)所著《蜀典》中则说:“考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十二月八日,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此印书之始
。”与陆深的《河汾燕闲录》相同。

日本学者岛田翰(Shimada
Kan)于1904年所著《古文旧书考》中也说:“陆深《河汾燕闲录》:元隋开皇十三年十二月八日,敕废像遗经,悉令雕版。信斯语也,则隋时已有雕版也
。”

民国七年(公元1918)孙毓修所著《中国雕版源流考》也引用《河汾燕闲录》的说法,只是他将“雕撰”改为“雕造”,并且认定我国在东汉时代就有了拓印。他说:“按费长房《历代三宝记》亦谓;隋代已有雕本,是我国雕版肇始于隋,而实张本于汉;灵帝时惩贿改漆书之弊,熹平四年命蔡邕写刻石经,树之洪都门,颁为定本;一时车马阗溢,摹写而归,则有颁诸天下,公诸同好之意,于雕版
事已近 。”

以上是主张雕版印刷始于隋的代表性说法。法国人俞琏(Stanislas
Julien.1799~1873)也写过一篇论文在1847年法国科学院宣读,欧洲学者也因而承认中国人在六世纪时已有雕版印刷。

认为雕版印刷是始于唐代的,则有以下一些代表性的学者:

宋代朱翌(公元1097~1167)所著《猗觉寮杂记》中说:“雕印文字,唐以前无之 。”

宋代王应麟(公元1223~1396)所著《困学纪闻》中说:“国史艺文志,唐末益州,始有墨版 ”。

清代王士祯(公元1634~1711)所著《居易录》中说:“陆文裕(陆深谥号)《燕闲录》云: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十二月八日,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此印书之始。予详阅其文义,盖雕者乃像,撰者乃经;俨山(陆深字)连读之误耳
。”他认为雕的是像,撰的是经。

清代袁栋(公元1697~1761)所著《书隐丛说》中说:“陆文裕谓始于隋文帝开皇年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或谓:雕者乃像,撰者乃经也;非雕刻之始也
。”可能是引用王士祯的说法。

清末叶德辉(公元1863~1927)所著《书林清话》中说:“‘废像遗经,悉令雕撰’,意谓:废像则重雕,遗经则重撰耳。”他又说:“阮吾生(阮葵生号)《茶余客话》,亦误以雕像为雕版,而岛田翰必欲附合陆(深)说,遂谓陆明人,逮见旧本,必以雕撰为雕版。不思经可雕版,废像亦可雕版乎
?”他正式提出雕版技术的核心问题。“经”可以雕版,“像”何以不能雕版?稍后再为讨论。

民国十四年(1925),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卡特(Thomas F.Carter
1882~1925)在其名著:《中国印刷术之发明及其西传》中,也同意袁栋、王士祯、叶德辉等人的说法。但他为雕版印刷作结论时说:“因为技术的进展是渐进的,所以雕版印刷究竟始立何时?难于断言。……较为可能的时期是唐玄宗时代(公元712~756)。因为当时的中国,不论国力和文化,都发展至鼎盛
”。

民国十七年(1928),向达所著《唐代刊书考》,也认为“雕者属像,撰者乃经”的解释正确 。

民国四十六年(1957),李书华着“唐代以前有无雕版印刷”一文说:“根据中外学者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认定《废像遗经,悉令雕撰》,应当解释作《雕废像,撰遗经》。……总之,无论文献与实物,全找不出唐代以前已有雕版印刷的证据。除将来另有新发现外,我们现在可以作一结论,就是唐代以前未有雕版印刷
。”

除了以上正反两方面的意见,也有比较慎重的说法,摘如下:

日人桑原腾藏(S.Kuwabara)于一九二五年着“论卡特印刷起源于支那”一文中说:“撰、造、作既可通用,则陆深解“雕撰”为《雕造》,不无相当理由”。但他又说:“据此文即以为当时已雕造印行佛经,固失之太早;然谓为决未尝雕造印行佛经,亦未免武断
”。

民国二十三年(1934),邓嗣禹着《中国印刷术之发明及其西传》一文中说:“吾人一方面固不敢信费长房雕撰废像遗经之言,确认雕本始于隋之开皇十三年,然观六四五年归自印度之玄奘,每岁印施佛像,则亦不敢必其决非起源于隋也
”。

民国七十三年(1984),史梅岑着《印刷沿进与中华文化》中说:“书籍雕版,究起何时?有谓始自五代,有谓始自晚唐,亦有谓雕版始自隋代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盖雕版之始,必以雕字为先导。由甲骨而金石,由竹简而枣梓,相因相习,沿变蜕化,……累积多人之智慧技巧,雕刻木板,应运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