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携手上海印刷集团搭建交流研讨平台
雕版开源,一刀一刻刷印千年时光;活字传神,一木一刻尽显传统魅力。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让璀璨多彩的中华文明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鲜活见证。在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征程中,推动印刷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出版印刷人责无旁贷。我们有基础、有责任、有能力在印刷文化传承发展、创新创造中发挥优势、凝聚力量。为此,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深化中国出版印刷者大会的融合主题,搭建平台探讨印刷文化传承发展对引领出版印刷业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价值,对坚定文化自信、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意义。
赓续传承 熠熠生辉
过去一年来,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的召开以及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指引我们从传承与发展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在新的起点上赓续传承印刷文化。
传承印刷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文化的自信。从雕版到活字,从泥活字到铅活字,从激光照排到数字印刷,生发在中华大地上的印刷文化,为中华文明延续、为人类文明积累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并以其持续的创新能力,为建设中华文明作出重要贡献。正如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所说,“当年印刷术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不亚于今天互联网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
文化遗产传承久远——
走进中国印刷博物馆,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与文献串起了印刷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北宋刻本《通典》、南宋嘉定刻本《西汉会要》、元代杭州刻本《宣和博古图录》、明清刻本诗集和文集等珍贵古籍反映宋代以来雕版印刷业的发展,“748”工程开展的请示报告、王选的研究手稿、激光照排系统样机、使用原理性样机成功排出的首部样书等见证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诞生历程。
在上海中华印刷博物馆,我们看到,大量文物、文献资料、实物模型及模拟操作、数字影像等,生动展示博大精深的印刷文化,传承古老灿烂的印刷文明。
在中国印刷博物馆福建(连城)分馆,通过文字、图片,以及雕版、书籍、墨缸、制作工具等实物和场景相结合的陈列方式,利用声、光、电等技术,展示四堡雕版印刷辉煌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非遗技艺后继有人——
从雕版到活字,从单色到多色,印刷术的传承离不开一代代匠人的精心研磨,我们持续将笔触聚焦于此。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雕版印刷传习所所长陈美琦,是陈家雕版印刷的第四代传人,她希望雕版这项技艺薪火相传,让更多人了解这门古老技艺,擦亮这块金字招牌。江苏金陵刻经处高级刻字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邓清之,孜孜不倦地修补旧藏、雕刻新版,只为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字继续雕版传承。王钏巧身兼木活字印刷术和纸马雕版印刷术两项传统技艺,是浙江瑞安独有的“双料”省级非遗传承人,他把亚运会吉祥物刻进雕版中,将非遗技艺和亚运吉祥物结合起来。
一件件古老的印刷文物,讲述灿烂辉煌的印刷历史;一项项精湛的非遗技艺,展示匠人不变的初心与坚守。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印刷文化遗产不再是沉睡的记忆,而是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
创新创造 激活业态
传承有序,历史的接力棒传到当下;创新创造,出版印刷界深度融合挺膺担当。从中央到地方,从出版单位到印刷企业,全行业通过创新实践,以非遗本源为载体、以传统技术为要素,进行的文化创意创造,正在促成印刷文化传播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让非遗“活起来”,让传统文化“动起来”,让文化自信“强起来”。
让凝固的历史鲜活可触——
数字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深度融入社会生产生活方方面面,其与印刷文化的相遇,丰富了印刷文化存储介质载体,革新了印刷文化演绎呈现形式,从而催生出印刷文化新生态。在今年1月开馆的扬州非遗珍宝馆中,雕刻饾版非遗数字藏品《群仙贺寿图》通过原版真迹扫描,辅以动态GIF展现形式,让观众直观感受世界非遗、中国饾版技艺的独特魅力。
多年的持续关注中,我们感受到,由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与新疆龟兹研究院联合开展克孜尔石窟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利用3D打印与数字印刷融合技术还原千年石窟,将历史文物之美传播给更多人。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后的实时连线中,我们了解到北京印刷学院数字水墨动画创新设计团队通过宣纸水墨手绘和数字水墨笔刷两种艺术创作形式,对动画内容中表现的历届冬奥会运动项目的人形定帧,以“水墨艺术+数字科技”的方式呈现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冰立方”运动主题水墨人物动画。
让厚重的文化轻松可读——
持续聚焦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以创新形式充分挖掘印刷文化资源,通过文创开发、互动体验等,让大众拥有更丰富生动的印刷文化体验。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千古霓裳:汉服穿着文化》,荣获2024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荣誉奖,其外封上“汉”“服”二字的意象图形采用烫金工艺,斑驳的金色与内文的丰富色彩形成强烈反差,彩色图版部分不断折叠的页面与汉服“千叠百褶”的特征吻合,在中国传统装帧形式的基础上实现理念创新。
行走皆是课堂,上海印刷集团推出“一本书是怎样制成的”工业旅游项目,打破传统工业旅游的定义,集科普休闲、研学旅游、传统文化宣传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印刷文化博览基地,一年接待1.8万名学生研学,让孩子们深刻感受书籍的温度和文化传承的魅力。
可以看到,围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目标,出版印刷界不断推陈出新、活化利用,让宝贵的印刷文化焕发时代活力。
双向奔赴 有机融合
如果说印刷文化的魅力,植根于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那么印刷文化的生命力,则在于不断传承与创新。如今,印刷文化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如何挖掘印刷文化的丰富宝藏?如何在推动印刷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生发于中国出版印刷者大会、以印刷文化传承与发展为主题的印刷文化专场活动应运而生,正逢其时。
作为中央宣传部直属的唯一传媒集团,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已成功举办5届中国出版印刷者大会,集结出版、印刷、造纸、设备、耗材等产业链相关力量形成产业生态共同体,见证和推动了出版印刷全产业链合作共赢、创新融合之路越走越深入。如今,借助中国出版印刷者大会的平台,我们深入研究挖掘印刷文化,以启迪当下、展望未来。由此,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联合上海印刷集团,进一步对中国出版印刷者大会的融合主题进行深化,组织开展印刷文化专场。此次双方携手,响应国家主题,勇担文化使命,薪火相传守护历经千年积淀的文化瑰宝,共同探究推动印刷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路径。
何以是我们?——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持续聚焦出版印刷行业深度融合,与出版印刷业管理者、企业家、学者、专家深入交流,在推动行业融合发展的征程中,不仅是见证者、亲历者,更是推动者、创造者。此前,我们以传承传播印刷文化为使命,对全国各地相关主题进行深入挖掘,推出一系列浓墨重彩的报道,展开 一系列丰富深刻的研讨。此时,我们也就义不容辞、当仁不让地担负起展开行业性专题研讨的任务。
何以在上海?——
从历史维度看,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出版印刷发源地,我国新兴民族印刷工业的两大代表——1897年创立的商务印书馆和1912年创立的中华书局都诞生于此。上海是现代汉字印刷字体发源地,中国现代汉字字体创写工作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简体字统一时期,而上海印刷集团旗下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字体研究室是目前社会上广泛使用的宋体、黑体、仿宋体、楷体等汉字印刷字体的原始创写者。从战略定位看,上海正在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全面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全力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
大江奔涌听潮声。5月14—15日,中国出版印刷者大会·印刷文化专场,必将不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