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非遗珍宝馆展出“中华印刷之光”展览
更新日期:2024-04-10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是如何炼成的?近日,由中国印刷博物馆带来的“中华印刷之光”展览在扬州非遗珍宝馆展出,一件件珍贵展品生动地展示了人类印刷技艺的演进历程。
据介绍,此次展览集合了历代印刷人精湛的技艺和智慧,分为汉字演变、造纸术、印刷术三个部分,向人们展示被誉为“文明之母”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展区,参观者可以通过早期的彩陶或陶文陶片、有文字的秦汉瓦当、整块的龟甲、牛骨刻辞、汉字书体演变图等,了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公元2世纪,纸张开始用于书写文字,开创了纸写本书的时代。纸写本书的推广,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社会文化基础。现场,居延金关纸(西汉)、东汉写有文字的纸、《天工开物》线装书以及造纸工艺流程图,让大家进一步认识到造纸术的发明与发展。
中国雕版印刷术是古代出现最早、使用最为广泛的印刷技术。早期的印章、世界最早印刷纸币“交子”、清代《大清国摄政王令旨》印刷品等可见它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之后,为了使图书更加丰富多彩,中国先民们又发明了套色印刷术。展品明代凌氏五色套印本《文心雕龙》、山西临汾刻印的年画《老鼠娶亲》、明胡正言《十竹斋笺谱》均采用彩色套印工艺印制。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中国的毕昇发明了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诞生。
从雕版到活字,从泥活字到铅活字,从激光照排到数字印刷,它们的发明、发展及应用,无不浸透着中华民族为了文化流传而倾注的智慧和汗水。感兴趣的市民、游客可前往扬州非遗珍宝馆(需要线上预约),欣赏到与中国古代印刷相关的、有代表性的文字载体和印刷品(复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