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量“600亿+”,绿色包装再提速
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截至6月24日,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600亿件,比2019年达到600亿件提前了172天,比2022年提前了34天。快递业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增,有着海量快递包装的支撑。总体来看,如今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政策环境、制度供给和法制保障不断完善,全链条分工协作、社会共治的氛围日渐浓厚。
全行业围绕快递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和循环化”目标,通过健全法规标准、完善监管政策、强化部门协同、培育快递包装绿色供给、推动社会共建共治等措施,着力推进绿色包装治理。从污染防治到当前落实国家“双碳”政策要求,推进减污降碳协调治理,邮政快递业绿色发展虽艰难推进,但也是快递包装减量化、推进系统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的过程。
可以发现,快递包装还存在部门协同发力不够、产业链协作有待深化、循环化水平不高等瓶颈问题,治理难度依然较大。一是难在涉及群体较广,社会关注度高。在消费侧,事关10多亿消费者,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在供给侧,上游连接数以千万计的电商卖家,以及数百万快递员、数百家包装企业等,无论是消费观念的改变和培养,还是法规标准操作规程的落实,都需要很长时间去实践。二是难在链条长,包括生产、销售、使用和回收,涉及多个政府部门,责任和边界有待清晰,政策协同难度大。三是快递电商上下游协同机制有待健全,虽然快递业务量每年都保持较高增速,但寄递业务结构单一、对上游电商依存度较高,电商快递企业协同推进快递包装治理仍需有效破题。
随着寄递环节包装减量化成效明显,快递过度包装问题显著改善,下一步的方向,是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推进快递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升级、促进提升可循环包装使用规模。
一是深化部门协同,推进相关法规标准落实,加快形成贯穿快递包装生产、使用、回收和处置全链条治理的长效机制。二是丰富治理手段,法规硬约束与检测认证、信用评价软激励相结合。探索开展快递包装标准符合性认证以及可回收再生设计认证,健全第三方社会监督机制,助力提升政府监管效能。三是推进信息化监管,开发快递包装绿色治理监测分析平台,推进快递包装信息化数字化监管。四是注重产学研协同,尤其是推动包装技术、产品和模式创新,发挥电商企业、寄递企业在绿色供应链的核心作用,推进供应链上游企业开展快递包装绿色设计、研发,注重包装可回收再生设计,方便重复使用和回收再生,推广商品直发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