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印刷史,处在航海要冲自有不同
台湾是块六百多万年前隆起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屿,在历史上有南岛先住民文化、荷兰文化及西班牙文化,传入西式印刷品及西班牙人在吕宋印刷圣经,郑成功带来汉文化及木刻水印,清朝台湾成为边陲之地,直到1821年才有本地第一家出版印刷机构「松云轩」。1884年西方铅印由苏格兰传教士引进,1895年甲午战争后,日本治台引进西方铸字、活版、石版、平版印刷,全面西化下,木刻水印消失。1945年日军投降,国民政府领有台湾,不久因文化冲突,1947年引发全面抗国民政府统治的「二二八事件」,造成两万多人被杀悲剧,其中文字狱被牵连杀害的知识、报业、出版人士极多,延伸统治白色恐怖也达到二十多年之久,戒严更达到40年堪称世界最长。1949年国民政府据有台湾,在60万大军及高压军政统治,台湾以日人基础水利、电力、铁公路建设,及引进初阶工业技术,加上教育普及率80%,人民勤奋努力下,1950年代发展替代型的纺织、精製厂及机械工业、活版印刷机、铸铅字机的生产,加上罐头食品的包装出口,大量商标需求,由日治石印转向手工开色平印。
铅字打出的纸型
数十万本计的大量教科书需求,造就活字版印刷业一时荣景,活版印刷在铅印之外,曾有少量商标及包装印刷,1960年代后逐步式微,1970年代起的活版,因日本有相当多读者,喜欢铅字压印凸起的书本,享受字里行间有墨迹凹陷,那一种深入印压的质感,所以由日本向台湾委託了日文排版工作,台湾当时仍有懂日文的校对人才,在排日文铅字版面后,进行校稿,可以进行付印以打纸型数份方式送往日本,再用溶铅浇铸铅版,供凸版印刷机印刷。这对进入电脑排版年代后,台湾十多家活版排版厂而言,又延续了约25年左右铅字排日文书册的岁月。台湾铅字排版,自1949年起,变成世界少有双体系并存的活字排版方式,一是日式铅排在民间,另一种是上海式铅版,两者字体、字架、排版方式有不同的局面。
1970年代平版印刷质和量进步迅速,不只供应文化、商业、民生,也随台湾出口物品增加而有大量包装印刷需求,自动化、双色化到1977年开始四色彩印。教科书彩色化、版本尺寸变大、出生人口增加,加上十大建设在公路、铁路、机场、港埠、造船、钢铁、核能发电的大举投资,才有1985年至1988年人均用纸量,由每人每年70公斤跳到140公斤的大幅提升。(中国至今年用纸量1.2亿吨,人均用纸在85.7公斤。)世界先进电子扫描分色,由Hell DC-300开始蓬勃发展,台湾有良好造纸及机械设备体系,1970年新进飞达平印机,时速2,400张,在美国金援贷款下,外销越南有2,000部之多,1985年新进铁工厂已能製造现代化四色机,时速10,000张,可惜未形成有规模的生产体系,今天仍继续生产。台湾报业彩色化,在1970年代由中国时报、联合报开始。
1987年蒋经国解严,开放回中国探亲,迎来1990年代台湾产业包括印刷、造纸、包材、机械、各种产业及服务业西进,其中台湾製鞋业成为全球市场龙头,包材厂也急速扩大,今日鸿海富士康及各大3C、资通讯产品,包材厂也由台湾、香港开始做起,中国本身以捆包、酒类包材兴起。1990年代DTP印前发展,台湾本身生产电脑十分便捷使用,也得力外框字,由北大王选教授发明中文讯息处理系统,使汉字在电脑化时代与时俱进。在PS版、CTP版材,台湾有太普高科技製造,在1960年代台湾造纸厂仍用稻草、蔗渣造纸,永丰馀纸业公司、正隆造纸公司、荣成造纸公司,在中国都有大型生产及一贯化纸盒、纸箱生产,薄纸则有罗东纸厂、台湾纸业及新营纸业。
2000年之后,台湾印刷业因大量西进下,产业空洞化,内需市场十分有限,不復1980、90年代快速成长,除了商用轮转机外,也发展出新的网路合版印刷,世界上最早的印刷网路化接单、快速、低成本服务,目前佔台湾印刷产业有12%左右产值,由数家大型印刷厂服务。台湾在商标印刷机生产及商标印刷,有三十年的发展历史,2008年三力印刷数位列印转型成功,外销业务佔有60%比例。印刷产业以平版印刷为核心,年产值约在70亿美元上下,多年有起伏,外销佔比为12%左右,公、学会组织健全发展,在近年数位转型中,有以中小尺寸机取代传统平印机趋势。台湾的健豪印刷近年内完成人工智慧云端无人化工厂,以数部捲对捲高速喷墨列印,自动无人胶装系统,每天有10万册胶装书产出,印量由1本到5000本均可,加上六部高速商标喷墨及电子成样列印机,每天产出千万张商标,包含千种刀模及雷射(激光)模切,合版印刷在台湾又走出一条新路。台湾印刷创新能力,在合版印刷界,由全面资讯、联网及人工智慧自我开发下,25年来在规模及因应先进网路行销及ERP生产科技、MIS管理科技上领先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