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新闻 印刷技术 印刷展会 印刷词典 院校社团 印刷企业 印刷杂志 电子书库

以高品质出版引领高品位阅读

更新日期:2022-06-24

●越是面对快餐化、碎片化阅读的挑战,高质量出版越是要旗帜鲜明地树立精品导向,让深植人民、源于生活、洞察深刻的作品脱颖而出,实现全民阅读建立在更多优秀作品的支撑基础之上。

  ●做好新时代的出版工作,编辑要从读者视角对作品做出选择和判断,承担起作者与读者的桥梁作用;要加强对作者学识积累、人生阅历、文学经验和思想储备全方位的调动,承担起打磨精品的枢纽作用,推动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与出版工作者建立学术共同体、文学共同体,以优秀出版激发高品位阅读。

  促进全民阅读,事关国家未来。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并对发挥阅读功能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启发思想智慧、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进而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提出重要要求。作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行业,出版业在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中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就是着眼于出版强国建设目标,加快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更好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文化支持和智力保障。

  高品位阅读呼唤高品质出版

  有一种观点似乎很时髦:互联网让大众习惯于碎片化的“浅阅读”,读者不再需要大部头的经典。事实真的如此吗?理性分析中外畅销的精品出版物,背后的逻辑是,人们需要更多高品位的阅读,世界需要更多高质量的出版。

  民族复兴伟业对出版提出更高要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近现代历史表明,出版的兴盛、知识的传播,总是与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紧密相连。正如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新青年》等一批出版物开启民智、传播信仰,在思想启蒙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向高品位阅读提出了时代命题。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力量,新时代出版业必须高扬思想旗帜、强化价值引领、激发奋斗精神,引领催生跟上时代步伐的传世精品,为筑牢中华民族文化根基、建设中华儿女共有精神家园注入强大推动力和创造力。

  人的全面发展需要高质量出版作品。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强大的文化支撑。文化多元化、多样化的背景下,广大人民对阅读的需求已从简单的信息获取发展为高品位的精神塑造。正如近期长篇小说《人世间》的阅读热,读者透过50年的百姓生活史,品味着人世间的道义与担当,读懂了向上向善的力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向高品质出版提出了需求命题。作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领域,新时代的出版业必须扩大优秀出版物的供给,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唤出版文化赋能。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打破国际壁垒、维护和平发展,形成相互依存的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需要文化互鉴与认同。出版及其衍生产品承载着人文交流、理念传播、民心相通的重要功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一系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著作外文版的相继推出,让更多国家看到了中国发展的伟大成就,接受了中国发展的理念模式,成为“一带一路”共建共享的重要力量。“大同世界”向高质量出版提出了全球化命题。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桥梁,新时代出版业必须以讲好中国故事为基础,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针对不同地域话语体系,推出更多的引发思维同频、思想共振、情感共鸣的不朽经典。

  以优秀出版激发高品位阅读

  文化品位的提升,让读者已经不再满足于知识、故事、理论的单一线条的“灌输”。我们拿什么应对需求水平的提高?唯有提高编辑队伍的选题策划能力,用寓教于乐、寓情于境、寓美于心的真材实料引发共鸣。

  用慧眼遴选潜在优质作品。读好书的前提要有好书出版,只有高品质出版才能对得起高品位的全民阅读。高质量的出版要从主观的感性认知走向客观的标准认同,只有饱含科学的真理、人文的情怀、价值的高度、适宜的表达的内容,才具备成为精品的潜质,才拥有吸引力和竞争力。以文学创作为例,没有哪一位作家能仅凭经验、技巧和想象,把自己没有经历的事情描写得细致入微,把自己并不相信的价值观表达到深入人心。越是面对快餐化、碎片化阅读的挑战,高质量出版越是要旗帜鲜明地树立精品导向,让深植人民、源于生活、洞察深刻的作品脱颖而出,实现全民阅读建立在更多优秀作品的支撑基础之上。

  以定力提升编辑技术含量。优秀作品需要坚实的出版责任做保障,从书稿转化为出版形态,编辑要付出巨大的投入。编辑与创作源头全流程的沟通,可以形象地比喻为“养”和“生”的关系。精品“生”在作者,“养”在出版。对作品的初心判断,对文本的悉心打磨,对出版物的专心打造,对产品的精心推广,都体现着出版人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做好新时代的出版工作,编辑要从读者视角对作品做出选择和判断,承担起作者与读者的桥梁作用;要加强对作者学识积累、人生阅历、文学经验和思想储备全方位的调动,承担起打磨精品的枢纽作用,推动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与出版工作者建立学术共同体、文学共同体,以优秀出版激发高品位阅读。

  促改革增强丰富出版价值。出版业的发展要顺应时代发展大势,体现时代变革要求,适应市场需求、阅读习惯和技术发展的变化,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创作重心和扶持资源前置,抓好源头创作、流程管理,形成重点项目跟踪机制。坚信优秀出版物是优秀衍生作品的重要基础,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强化版权全链条保护和经营开发,推动优秀理论产品视频化、优秀文学作品艺术化、优秀学术作品科普化,形成以出版为源头的文化产业价值链条,促进更多高质量的文艺产品和网络视听产品的应运而生,让优秀成为精神消费的普遍追求。

  高质量融合保障高品质出版

  立足新发展阶段,出版业既要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又要科学应对各种挑战,以深化改革为动力,通过激发人才潜能、加快媒体融合、推动机制创新,实现高质量出版在国内外覆盖面、影响力、持久性的整体提升。

  创意与创造融合。文化产业最需要且最重要的是优秀创意,编辑出版质量的提升同样离不开创意。平铺直叙带来的结果往往只能是平淡无奇,打破索然无味的表达,必须求新、求变、求突破。创意的实现融于创造之中,静与动的结合,知与行的统一,内容与载体的相适,看似熟知的元素经过拆分、升级、重组,读者发现原来科学还可以这样讲,理论还可以这样说,故事还可以这样精彩。正如创办多年的《理论热点面对面》,以“历史纵深+世界跨度”“观点解读+案例互动”“理论+故事+文艺”的表达,在服务式、场景式、交互式传播中取得理论普及的实效。

  出版与全媒融合。从高质量图书到现象级影视,成为近几年出版融合的新业态,以文学出版为基础的戏剧、动漫、音乐、短视频、网络剧、数字藏品也在悄然兴起。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未来出版融合大有可为。重塑采编流程、建设平台终端、强化版权保护、打造媒资系统,继续打造内容为王的资源优势;加强版权保护和数字化发展,引领媒体业态、传播方式和运营模式,强化产品衍生与用户连接,逐步形成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内宣与外宣融合。出版作为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的基础性工程,始终担负着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的重要使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充分发挥这一文化软实力的功能,必须增强战略定力,挖掘好、讲述好中国故事。之所以要融合,就是要自信外宣的“根与源”在中国,“叶与流”在各国。既要扩大出版物版权输出规模,更要敢于做出符合输入国话语体系、文化习惯、技术标准和传播渠道的应用转化,坚持分众化,增强针对性,在坚守中展示力量,在融合中突出重围,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新时代赋予出版业更高要求的文化使命。新时代的编辑出版人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改革创新,打造传世精品,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推动文化进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拓中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作者系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党委常委、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