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质量公版书是出版人的必答题
近些年来,名著公版书的翻译与出版不断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笔者在今年2月10日发表《做精品公版书考验出版人智慧》之后,觉得这个话题依然有进一步论述的必要。恰在这时,据媒体报道,进入公版领域一年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新版本频频错漏,这让刚刚进入公版的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以及即将进入公版的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等名作的版本质量引发学术界的担忧。
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首次出版于1925年。该书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农家子弟詹姆斯·卡兹自幼梦想做个出人头地的大人物,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步步高升,并更名为杰伊·盖茨比的故事。此书在英文文学中地位极高,在英语世界几乎各类必读榜单上都名列前茅,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这部小说在经过95年的版权保护期之后,于2021年1月进入公版领域。英国《卫报》注意到,多家出版社在过去一年蜂拥而入,对这部经典名著进行了再版,而其中一些版本的结尾将让读者忘记经典的结尾——因为被无情且毫无理由地删去了。粗糙低劣的版本正在严重影响着那些进入公版领域的名著。可见,对名著公版书的“乱采滥伐”,已经成为焦点话题。
细观国内,《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文版也有数十种之多,译者也有10余位。其中难免泥沙俱下。专家认为,有的译本,别说信达雅三项达标,连最起码的“信”都做不到。可见名著公版书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质量信誉的检验。
笔者注意到,不仅仅是《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数十种中译本面临翻译质量的检验,就是其他一些名著公版书,也引起了专家和读者的担忧。比如名著的误译、洗稿、抄袭、劣胜优汰,不但是对原著的歪曲,还误导了读者,让读者看到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名著。
再如英国文学名著《简·爱》,目前市场上有近20种中译本。然而若干优秀译本的销量,反而不如那些东拼西凑的粗制滥造的译本。其实,无论是翻译还是出版名著公版书,都不是简单地拿来那么容易。在名著公版书的把关上,出版社要肩负起传播优质文化、恪守翻译的至高境界,不论是严复的信达雅,还是林语堂的忠、顺、美,抑或是钱钟书有“化境”的翻译标准,都需要出版人精心考量。同时还要对翻译者的资质和学术水平认真审视。对已有版本过多的公版书应当慎重出版。
近闻,曾翻译过《瓦尔登湖》等30余部英语作品的86岁资深翻译家王家湘做翻译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只翻译自己有一定研究的作品,或对作者有过研究,或熟悉该作品的题材或反映的时代。同时,“做翻译还要对语言有敬畏之心,要细心揣摩上下文,切忌望文生义”。
笔者以为这番论述,不仅仅是老翻译家对名著翻译提出的独到见解,对公版书的出版也同样适用。因为出版人只有保持对名著公版书的敬畏之心、爱护之心,才能在译者选择、文本把关、选题结构、装帧设计等方面精益求精。不熟悉的领域不要盲目进入,不是自身选题方向的公版书,也不应急于出版。诚如已故翻译家许渊冲所言,翻译是一种艺术,要讲究“音美、形美、意美”,也要超越原文,而出版名著公版书更是一项神圣的文化使命,唯有加倍珍爱名著公版书这个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才能让这个“富矿”惠及读者更多的精神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