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出版科技工作这样干
国家新闻出版署日前印发的《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中,在壮大数字出版产业部分强调,健全完善数字出版科技创新体系。围绕如何贯彻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要求,《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由此对话中宣部机关服务中心(信息中心)、相关协会和研究机构相关负责人,就提升出版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分享观点。
拓展内容开发深度广度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出版全产业链条,补足补强出版业数字化薄弱环节,进一步催生传统出版与数字业务相融合的新型出版业态。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从出版角度来看,产业的数字化进程效果显著,但数字产业化差距仍然较大。这表现在数字产品的产业化不够。“十四五”期间,如何推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仍然任务艰巨,特别是内容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利用是非常重要的方向。
在魏玉山看来,出版业目前有大量的数字内容产业化开发不够。无论是电子书还是数据库,依然是以文本加工为主,提供文献服务的数字出版产品形态,亟须拓展新的内容开发与呈现方式。
“比如将智能技术运用在选题策划方面,用阅读大数据来分析社会热点的转移和变化,围绕热点的转移和变化来找出选题,还有通过VR技术,对内容进行VR制作,提供新的阅读体验,以及作为与现实空间并行的虚拟空间元宇宙如何与出版相结合等,都需要行业不断思考和探索。”魏玉山表示,“十四五”期间,出版业要应用先进技术,对内容进行包括影视、游戏、动漫等在内的多元开发,不断丰富应用场景,把文字蕴含的内容变成更为多样的展现形式。
魏玉山同时强调,数字出版发展对标准的需求更迫切、更复杂。目前一些数字出版产品、平台的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多项标准共存的情况,不利于数据交换与产业发展,由此要在推动出版业融合发展过程中,高度关注标准的基础性和规范性作用,加强标准的制定与应用。
突出先进技术重要作用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强调,要突出科技创新在实现深度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
“分析我国近年来的科技创新发展情况,可以发现对重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突破基本来源于科技领军企业和互联网平台。”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敖然举例,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第一,专利申请数量排名前十的机构包括5家科技领军企业和5所高等院校,其他在5G、大数据以及区块链等科技创新领域也莫不如此。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出版业科技创新体系尚不健全,出版融合发展创新能力和重点项目的示范效应还需提升,传统出版单位科技研发投入积极性不够高,出版行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敖然说道。
作为联系广大数字出版单位的重要桥梁,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会员单位在技术研发能力上具有多年积累,在资金投入方面也有较为雄厚的实力。敖然表示,针对《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对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协会将发挥会员分布广泛的优势,沟通内容服务需求与技术支撑保障作用,积极探索技术创新的应用平台。
据悉,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今年将筹备建设国家数字出版技术创新中心,推动数字出版全要素协同创新、科研成果产业化模式创新和出版科技人才培养考核机制创新,通过构建高水平的数字出版技术创新平台,实现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出版融合发展新格局。
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应用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要求推动国家出版发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应用。
据中宣部机关服务中心(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2年1月,国家出版发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已接入出版发行单位和互联网电商166家、门店4571家,累计交换书目数据128.2万条、销售数据3.76亿条、库存数据62.5亿条,开发“蝌蚪荐书公众应用”微信小程序,面向用户提供书目、销量及库存等查询服务,实现“为书找读者,为读者找书”的服务宗旨。
目前,国家出版发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已基本建立支撑出版、发行、采购、配送、编目、决策于一体的新型公共服务模式,实现出版端、发行端与用户端的信息交换,初步构建起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产业格局。
该负责人表示,为深入贯彻落实规划要求,中宣部机关服务中心(信息中心)下一步将以深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继续扩大平台应用范围,实现出版发行单位应用全覆盖并提供数据交换服务;构建平台运维机制,完善运维和安全保障制度体系;促进数据开发利用,构建行业数据分析模型,形成常态化信息发布机制;建立图书市场销售监测平台,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生态,为提升出版领域治理效能提供决策支撑,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全民共享的公共服务模式。
出版集团:善谋划重落实让蓝图变现实
2022年1月6日,中国出版集团首次组织召开融合出版选题专题论证会,展示和论证了一批双效潜力突出的融合选题和项目。
2021年12月31日,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召开融合发展重点项目座谈会,对4个融合出版项目的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
……
围绕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年年底印发的《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对照其中对出版科技工作的要求,各大集团纷纷研究、规划、落实如何更好地掌握和利用科学技术,推动技术创新,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强调出版领域的技术应用
“突出科技创新在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深度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要推动新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吉述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说:“规划中特别强调了技术创新,非常必要且具有深远意义。”
中国出版集团将继续推动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该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集团将依托优质内容资源和5G传输网络,开展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形态的内容生产;推广区块链、知识图谱等技术在图书编辑审校以及防伪溯源中的应用,为图书出版的数字化转型赋能;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行业数据整合分析能力,助力为选题规划、出版印制、营销策略等方面提供分析规划;发挥集团在古籍、工具书、美术、音乐等领域的出版技术优势,促进项目研发技术向产品的成果转化;利用多语种机器智能翻译技术辅助图书翻译出版工作,积累语言资产。
“‘十四五’期间,我公司将重点提升对新技术的驾驭和应用能力。”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李锋说。在专业学科知识库方向上,公司将进一步加强数据文本挖掘、深度标引和知识关联技术在基于图书内容的专业知识库中的应用。在医疗健康大数据方面,公司将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为医疗辅助决策、医疗机构人才培养、医疗工作者临床实践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在数字教育云服务方向上,公司将进一步探索应用增强现实和手势指令的全新的人机交互技术。在期刊融合发展平台方向上,公司将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已开发的SciEngine期刊全流程出版服务平台中,助力我国一流期刊建设。
“数传集团将重点探索NFT(非同质化代币)、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出版行业的应用。”武汉理工数字传播工程有限公司(数传集团)首席执行官施其明说。在NFT与区块链领域,数传集团持续探索传统出版与数字文创的融合,探索区块链、NFT等技术在知识产权证券化与出版版权保护机制上的作用。在人工智能领域,数传集团将进一步探索RPA机器人实现排版校对、图书推广发行、选题策划等。
上马重大技术工程和项目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鼓励出版单位进行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和形成技术创新体系。各大集团在“十四五”期间纷纷上马重大技术工程和项目,推动技术创新。
“山东出版集团‘十四五’期间将着力建设好山东省数字融合出版创新创业共同体这个创新平台,2022年重点建设4个融合项目。”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波介绍了4个融合项目:一是建设“出版产业大脑”新型智库,这是集团联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机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行业智能辅助决策和产业发展指数体系。二是探索智慧教育延伸服务链条,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搭建山东智慧校园服务平台。三是依托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复的“融合出版创新传播应用”重点实验室和省委宣传部批准设立的山东省数字融合版权交易中心,搭建山东数字融合版权交易平台,在此基础上做好中日韩版贸联盟和“趣味中国”文化出海两个版权贸易和内容传播平台运营。四是拟设立山东数字融合出版产业基金,孵化创新企业。
“十四五”期间,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要打造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创新型领军企业,重点建设凤凰书苑、凤凰易学、职教云平台、融合出版基础服务平台等重大项目。
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服务中台、大数据服务平台和互联网供应链协同平台等三大技术支撑平台。
“数传集团将加大产业生态链布局。”施其明说。数传集团作为平台企业,2022年将联动更多出版单位、数字内容企业、中小内容生产者等,集聚优质资源、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
建设高水平行业重点实验室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到,要建设高水平行业重点实验室,各大集团在这方面都有所布局。
新华文轩积极利用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业科技与标准实验室,推进出版科技创新应用。2021年,实验室立项了《文畅出版业务管理系统研究设计与开发实施》《区块链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创新应用》等研究课题。2022年,实验室将在智慧出版、知识服务、智慧教育、企业数字化中台、大数据服务平台等方面加强立项课题研究,推进研究成果转化。
山东出版集团将整合产学研用各方优势资源,建设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范波表示,实验室基于区块链技术,研究融合出版领域数字内容的确权、授权、鉴权、维权、评估、可信交易及可溯源传播的技术、标准和模式,并进行产业化运营。
“十四五”期间,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将推进与南京大学合作建设的两个实验室:一个是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主要用于融合出版领域的一些普遍性问题研究;另一个是国家新闻出版署智慧出版与知识服务重点实验室,工作的核心是科技标准、技术创新研究。
抓好机制创新和队伍建设
“当前,出版社融合发展的最大困境是技术落地难,而且在现有体制机制下,出版社建立专业技术团队难度很大,因此有必要通过机制创新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宋吉述表示。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此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尝试,如通过吸收技术骨干入股,成立混合所有制的江苏凤凰数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融合出版技术研发与实施服务。“十四五”期间,凤凰传媒将继续推进合资专业技术公司与各出版社的合作,加强内容与技术融合。同时,公司还将对高水平技术人才大胆激励,鼓励技术人才创新创业,积极进行技术成果孵化。
山东出版集团则在探索数字融合出版创新创业共同体运营机制。范波表示:未来3年,共同体将重点围绕智慧教育、数字版权、智慧文旅、动漫游戏、数字新文创和互联网内容出海6个融合发展方向,梳理攻关数字融合出版共性关键技术,推动10项以上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培育孵化专精特新的科技创新企业,形成融合出版特色产业园区。
出版单位要进行技术创新,还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宋吉述表示,“十四五”期间,凤凰传媒要努力打造两个层次的技术队伍:一是集团层面的研究创新队伍,主要依靠于南京大学等成立的实验室及博士后流动站等科技机构,汇集一批产业、技术研究人员;二是出版社层面的技术研发力量,侧重于数字产品维护、数字内容处理、新媒体运营等方面的应用型技术人员。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将做强做大在苏州的全资子公司中科传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逐步构建100人的专业化技术研发团队,从而为公司的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保障。”李锋说。
重点实验室:以科技创新破解发展难题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鼓励出版单位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等加强合作,建设高水平行业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平台、技术研发中心,促进相关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作为推动行业科技创新与标准应用的先锋,实验室今年将重点开展哪些工作?致力于解决哪些问题?如何贯彻落实规划要求?《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就此对话多家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负责人。
解决痛点难点问题
立足解决发展难题,多家实验室今年着力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为出版产业转型升级赋能。
“传统古籍整理线下流程中存在文本录入和校对的成本较高、周期较长,古籍标点工作的门槛较高,通用繁简转换工具无法处理共时、历时的复杂用字等问题。”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主任苏瑞欣介绍,古籍数字化与知识工程重点实验室自然语言处理研究和智能出版工具研发成果显著,如依托实验室打造的古籍数字化整理平台,使用者可在古籍整理的任意阶段开始平台上的工作,为实现古籍整理及数字出版产业升级奠定基础。
瞄准古籍智能出版方向,实验室今年计划建设整合算法的服务和训练平台,加强智能技术与数字化整理过程的融合,推进研究课题为产品提供技术赋值,实现经济收益的转化。
“传统的知识服务模式存在大量的内容体系孤岛,以及知识发现难、用户体验不好、内容传播权属不清、链路不清、交易信息不透明不可信、用户不可知等问题,从而导致产业协作间缺乏信任体系,产业生态无法形成。”中新金桥数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万物可知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赵海涛告诉记者。
由电子工业出版社牵头、北京万物可知技术有限公司等共同参与建设的基于区块链的出版业知识服务模式创新及应用重点实验室,深入研究区块链技术在融合出版中的科技创新作用,解决产业痛点问题。今年,实验室将重点围绕产业区块链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以“区块链+版权+知识服务”为发力点。其中,在共性技术方面将重点研发基于区块链NFR(非同质化权益)的原创学术作品确权及传播技术支撑体系,为教育科研及专业出版机构原创学术作品从确权到传播应用的知识服务模式创新应用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提升行业智能化水平
实验室关注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及共性关键技术的跟踪、攻关与应用研究,提升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出版业的发展有其规律,建筑业的内容服务更有其特点。”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建知(北京)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副经理张莉英表示,选题决策的科学性、服务读者的精准性、内容知识传授的直观性、产品推广的紧迫性,成为满足用户需求的关键。
由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牵头的富媒体出版资源管理与数据应用重点实验室,从科技研发、标准研用两方面开展工作,设立基于内容资源标识符关联及复合形态内容资源管理、加工质量管理相关技术研究;富媒体内容呈现及交互技术研究;出版大数据的管理和运营研究三大主攻方向,依托“基于ISLI与CNONIX标准构建建筑业大数据整合分析应用平台”,着力开展内容的富媒体化呈现探索,资源、知识元的关联关系建立支撑系统研究,服务于出版的全流程工作。
高等教育出版社牵头的“智能+”教育融合出版创新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今年将联合科研院所、高校和技术企业,开展融合出版标准和模式研究工作,探索新一代智能技术在产品设计、内容生产加工、数字版权保护和产品形态创新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内容资源生产效率和质量,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和用户体验,推动教育出版产业升级。特别是在智能技术视域下新形态出版和在线教育大数据分析等方面开展重点研究。
“这些工作将大力提升教育出版行业数字化数据化智能化水平,使高等教育出版国际交流合作渠道更加丰富有效,促进教育出版科研创新能力提高和科研成果转化,助推打造更多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和出版物。”“智能+”教育融合出版创新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字运营部主任王洪涛说道。
深化产学研合作共建
在课题研究、技术研发、标准研制等多领域,深化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是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落实规划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
推动实现古籍数字领域科学研究“硬”成果与“软”成果的共同发展,古籍数字化与知识工程重点实验室将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驱动资源、技术、人才三聚合,建立我国古籍资源数字化优秀出版和学术传播平台、古籍数字出版研究基地和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智能+”教育融合出版创新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也将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把实验室打造成为教育出版、教育服务融合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进一步催生传统教育出版与数字业务相融合的新型出版业态,增强走出去实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的出版业用户行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于2021年7月揭牌。该实验室主任秦艳华告诉记者,实验室注重产学研用结合,与业界17家单位签署协议,成立实验室合作联盟,实现资源、数据共享。目前,实验室已完成新闻出版业智库报告10余部,获批软件著作权6项,科研成果转化8项,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初步团结和培养了一批出版大数据应用人才,取得了产学研用结合的良好效应。
今年,出版业用户行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将进一步优化夯实用户行为跟踪大数据建设,加大深化行业共建单位产业研究,同时积极开展用户数据跟踪与调查,为出版共建单位开展产品传播与营销、数据管理与运营、知识挖掘与增值等多项服务,把服务用户和教育引导用户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